焦永輝 孫甲平 王昊(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 聊城 252000)
身體的健康是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財富,擁有健康是擁有一切、創造一切的前提條件。21 世紀以來,智能設備及互聯網日益侵蝕日常體力活動,“久坐”行為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常態,體力活動不足帶來的一系列慢性病已成為社會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健康中國2023”規劃綱要》介紹了十三個重大行動,其中就包括全民健身行動。并且強調“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推動形成體醫融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
運動處方是針對經常從事身體鍛煉的人或者病人,根據檢測,綜合健康、心血管功能等因素,通過處方的形式規定適當的運動種類、時間、強度、頻率,并指出運動中的注意事項,以便有計劃地經常性鍛煉,達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鑒于目前我國運動處方研究較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制定與實施系統不完善、針對人群運動處方的需求無法滿足,綜上所述,須厘清我國運動處方研究現狀及前言熱點問題進行了文獻計量學研究。
本文研究目標是運用文獻計量方法,借助CiteSpace6.2.R2梳理我國近十年運動處方研究進展與前沿熱點問題,以期整體審視我國運動處方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為后續研究提供一定參考依據。實現我們的具體目標的大體思路是,通過中國知網(CNKI)檢索相關文獻,進行整理與分析,歸納出運動處方發展的動態、熱點與趨勢。
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所收錄的2013-2023 年我國運動處方核心相關核心學術論文105 篇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的檢索,收集相關研究資料并進行系統的梳理和分析,為本研究的開展奠定理論基礎。
(2)識圖譜方法。
采用知識圖譜進行文獻分析,選擇CiteSpace6.2.R2 版本作為工具,有效地處理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的數據。運用關鍵路徑算法(Pathfinder),我們對篩選后的文獻數據進行了深入的視覺化分析。設定時間閾值2013-2023 年的數據,時間切片以年為單位,根據熱點分析的需要,分別對發文量、發文作者、發文機構合作網絡以及關鍵詞Author、Institutions、keywords等進行處理。
(3)數據來源。
研究所用的文獻數據來自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檢索策略:篇名為“運動處方”為關鍵詞檢索;期刊來源均為核心期刊;檢索時間跨度為2013-2023 年(檢索時間為2023 年6 月7日)。共檢索到文獻107 篇,經過篩選,共得到符合條件的文獻105 篇。選擇“核心期刊”作為本研究的期刊數據來源,主要是考慮到核心期刊的文獻質量較高,基本能代表我國運動處方為主題的研究的真實水平。
論文發表量的變化情況是直觀評定該領域研究現狀的一個重要指標。有關運動處方研究的文獻數量年限分布曲線從圖1 可知,運動處方研究的發文量均呈現波動趨勢,顯示出三階段特征且發展軌跡基本吻合。2013-2016 年期間呈現出下降趨勢,2016-2019 年呈現出波動增長的趨勢,2019-2023 年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總體來看,有關運動處方研究的文獻數量呈波動減少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發文量在2013-2014 年達到了峰值,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國在2012 年提出了“體醫融合”這一政策,由于科研成果發表的滯后性,作者從投稿到期刊發表一般都要有一年左右的周期。
我國運動處方研究發文作者的聯系節點有250 個,連接線數402,網絡密度為0.0129(見圖2),節點數明顯大于連接線數,說明了我國運動處方研究作者合作整體處于較為緊密狀態。圖2 可見作者相對集中,少量作者呈離散分布。作者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合作,但核心作者間合作并不密集,部分作者間合作呈閉環狀,說明其合作群體相對穩定。

圖2 2013-2023 年我國運動處方研究的高產作者合作網絡
從圖2 可知,我國運動處方研究領域在2013-2023 年主要存在兩個較大的合作網絡:(1)以柏友萍為橋梁的王克、張晶、孫俊、錢晶晶、江雙雙、戴園園為核心的網絡與林潺、孫明明、吳琳等為核心的網絡;(2)以全球兒科呼吸聯盟為核心的網絡,其研究領域聚焦于中國兒童哮喘方面。
我國功能性訓練研究文獻機構網絡聯系共有160 個節點,連接線數為114,網絡密度為0.009。值得注意的是發文機構的聯系節點數明顯高于連接線數,這表明機構間的合作和聯系相對較少。在發文機構方面,發文量最多的機構是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共發表了6 篇相關文獻。此外,發文量超過4 篇的研究機構基本上都是高校。在合作網絡的穩定性方面,以北京體育大學為核心,包括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在內的合作網絡表現較為穩定。其他機構合作零散而閉合,說明我國運動處方研究機構合作少且分散,但合作的機構又相對集中。

圖3 2013-2023 年我國運動處方研究的機構合作網絡
(1)關鍵詞聚類分析。
將187 個中文關鍵詞進行自動聚類,獲得了我國運動處方研究文獻關鍵詞的聚類網絡展示圖,共得到11 個聚類(圖4)。Q值為0.7262(>0.3),S 值為0.9752(>0.5),表明聚類結果顯著且合理。

圖4 2013-2023 年我國運動處方研究的文獻關鍵詞聚類網絡展示
根據11 個聚類中的具體內容,可以歸納出近10 年來我國運動處方研究重點關注的四大主題:運動處方的應用、針對于學生的運動處方、基于運動處方的運動方式和健康中國。總體來看,我國運動處方研究已經初具網絡形態,一方面聚類網絡顯著,另一方面各個聚類主題相互之間也已經產生了或強或弱的聯系,這些關鍵詞的縱橫連接構成了運動處方研究的知識網絡。
①運動處方的應用。涉及的聚類指標是#0“運動處方”。這一類研究主題下通常關注運動處方的基本理論和制定內容,反映了運動處方的定位與學科邊界,運動處方是指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結合主客觀條件,處方應包括適合他們的運動內容、適當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以及頻率,并明確指出運動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這樣的處方旨在確保他們能夠安全、有效地進行運動,促進運動者身體健康和體能水平的提高。其特點是因人而異,對“癥”下藥;
②針對于學生的運動處方。涉及的聚類指標有#1“學生”、#3“大學生”、#6“血脂”、#7“青少年”。這一類研究主要是探析基于運動處方針對于學生的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功能能力、體質健康、心理效益的教育與監控。為有效提高我國學生體質健康,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25%以上”;2021年,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 年)》提出“到2025 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8.5%”,有規律的體力活動可以提高青少年心肺功能和健康水平;
③基于運動處方的運動方式。涉及的聚類指標有#2“有氧運動”、#4“安全監測”、#8“肌腱松解”、#9“抗阻運動”。這一類研究主要是探究針對于不同情況的對象應該采取何種運動方式的研究。運動處方的運動種類大致可分為3 類:有氧運動、無氧(抗阻)運動和伸展運動。有氧運動是運動處方的制定中最基本的運動手段,在治療性運動處方和康復性運動處方中,其主要用于慢性疾病的康復和預防。無氧(抗阻)運動主要用于運動系統、神經肌肉系統的患者中,以恢復肌肉力量和機體的基礎活動功能為主,同時還有改善機體形態的作用。伸展運動主要的作用有放松精神、消除疲勞,改善體型、防治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疾病;
④健康中國。涉及的聚類指標是#5“健康中國”。這一類研究主要是實施運動處方以期望提升主動健康、運動康復、健康促進等需求。隨著“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實施,群眾健身得以順利開展,通過運動來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理念催生出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潛能,運動處方需求大大增加。運動處方的普及與推廣在高質量提升群眾健身的規模和質量、有效防治慢性疾病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運動處方的建設已經成為“體醫融合”與“體衛融合”領域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2)研究熱點分析。
從圖5 可知,運動處方研究熱點在105 篇文獻中共檢測到17 個凸顯詞。運動處方研究熱點大致可分為各個年齡段人生活質量、健康教育和兒童運動處方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4-2017 年的研究熱點為“運動干預”、“青少年”、“老年人”、“生活質量”。第二階段:2018-2021 年的研究熱點為“健康中國”“健康教育”、“運動康復”、“體醫融合”,在國家提出健康中國政策的背景下,有關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教育逐漸受到重視。第三階段:2021-2023 年的研究熱點為“哮喘”“兒童”。由此可見,兒童階段運動處方相關研究仍在延續,在哮喘研究方面,運動處方是進行科學運動指導的有效方法,在國內存在空白,需要不斷探索和優化運動處方,以提高哮喘兒童的運動水平。

圖5 2013-2023 年我國運動處方研究文獻關鍵詞突現
本文總結出以下幾點:(1)發文量在2013-2014 年達到了峰值,經歷了下降、上升、下降的趨勢;(2)作者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合作,但核心作者間合作并不密集,部分作者間合作呈閉環狀;(3)發文量較高的機構基本以高校為主,并形成了以北京體育大學為核心的合作網絡;(4)我國運動處方研究所涉及的對象以及運動干預方式較為全面,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研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