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芝(新疆工程學院體育教研部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3)
2022 年《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 年版)》新提出的大單元教學、結構化教學等內容,要求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和開發(fā),形成有明確主題、目標、任務、情境、活動、評價等要素的結構化教學。然而在定向運動教學設計中缺乏系統(tǒng)性、綜合性、全面性的思考,并未實現(xiàn)定向運動的育人功能價值的真正實現(xiàn)。為此,依據(jù)學生不同掌握程度、能力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線設計,探索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的課堂教學新策略,探尋定向運動在實現(xiàn)“教會、勤練”過程中的教學新路徑。
色級代碼路線體系是基于定向運動豐富顏色體系的基礎上,將利用顏色作為路線的特殊識別代碼信息,賦予顏色代碼與相應路線的技術難度相匹配,實現(xiàn)以階梯式的增長模式提升定向運動技戰(zhàn)術能力,并將定向運動所需的體能儲備也攬括其中。在色階代碼路線體系中技術難度與顏色深度相吻合:顏色代碼越深,表示路線設計中所體現(xiàn)的技術難度越大;在同一技術難度條件下,顏色越深則表示線路設計的路線長度越長。不同顏色代碼與線路設計的路線難度、參與組別、適用對象等層面呈現(xiàn)的明顯遞進和晉級關系,因此與這一路線設計思路吻合的被稱為“色級代碼”路線。
色階代碼路線設計體系為定向運動在教學與訓練中提供了重要參考價值,充分挖掘路線設計中的綜合考核的需求,體現(xiàn)了線路設計者在路線之間的系統(tǒng)性、一致性與進階性,把握色彩的強化識別效果為中小學定向運動教學與競賽在地圖難度與路線設計層面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系統(tǒng)化、適應化的解決方案,并能積極滿足新課標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提升所需的解決策略。
色階代碼路線體系源于定向運動發(fā)達國家對兒童青少年所采取的定向運動的一套相對完整的路線設計體系。結合定向運動現(xiàn)行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專業(yè)教材第三版最新書籍的詮釋中,對色階代碼路線體系形成了具體的結構描述。如圖1 所示,以三維五層次的結構設計思路,將路線長度、技術難度與適用對象和組別一一對應,并與五級五色的顏色代碼形成了交織、交匯與交融的構建模式。技術難度是對參與者在完成定向運動路線過程中所需的定向技能的掌握,通過五級難度的階梯結構表述,引導參與者循序漸進地掌握定向運動技能。

圖1 色階代碼定向體系的三維結構示意圖
難度一:白色階段,非常容易,與定向運動線路直線距離在1-1.9km 之間的超短距離或百米定向相對應,要求能對地圖顏色與定向規(guī)則掌握,完成簡單的打卡流程。年齡層次為6-10 歲的青少年主體,與全國青少年定向錦標賽為例的國內水平賽事中組別設置為M10BW10B。
難度二:黃色階段,容易,與定向運動線路直線距離在2-2.9km之間的短距離定向相對應,要求能利用明顯的線狀、面狀特征完成任務,明確“挑戰(zhàn)”、“判斷”、“決定”之間的辯證關系。年齡層次為12 歲以下的青少年主體,與全國青少年定向錦標賽為例的國內水平賽事中組別設置為M10AW10A、M12BW12B。
難度三:橙色階段,中等難度,與定向運動線路直線距離在3-5km 之間的中距離定向相對應,要求能利用定向運動基本技能:指北針技術、紅綠燈技術、概略導航技術完成定向任務。年齡層次為9 歲以上,自信地從黃色進階的青少年,且有一些讀圖知識的成年初學者以及由黃色進階的成年人,與全國青少年定向錦標賽為例的國內水平賽事中組別設置為M12AW12AM14BW14B。
難度四:綠色階段,難度加大,與定向運動線路直線距離在5.1-7.5km 之間的長距離定向相對應,要求能利用植被辨別、指北針與步測技術、等高線導航等技能完成定向任務。年齡層次為從橙色或紅色進階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他們應能夠從地圖上讀到更多的信息的群體,與全國青少年定向錦標賽為例的國內水平賽事中組別設置為M14AW14AM16BW16B。
難度五:藍色階段,非常難,與定向運動線路直線距離在7.6-10km 之間的超長距離定向(越野賽)相對應,要求能熟練應用定向運動技術完成較難且距離較長的路段。年齡層次為從淺綠色進階者,與全國定向錦標賽為例的國內水平賽事中組別設置為M16AW16AM18BW18BM18A+W18A+。
在色級代碼的三維五層次中并未對“零”級進行描述,該層級則是對定向運動符號與地圖色彩初步了解,能理解并愿意到野外環(huán)境中活動。然而在三維結構圖中并未五種顏色,從第三層開始,則對顏色進行了詳細劃分,顏色越深,路線長度越大,體能要求越高,掌握的定向運動技能越多。對適用對象與組別維度并非單一的年齡限制,以年齡、學齡、賽齡等方面反應了各色級代碼在路線設計過程的應用范圍。
育人功能的獨特性:定向運動為“以人為本”的高質量教育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內容,在實施中需要逐步回歸教育的順應人的天性、涵養(yǎng)心智、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提升人的綜合素養(yǎng)的“育人”功能。色級代碼路線設計則是對定向運動育人功能的路徑探索的充分體現(xiàn),是發(fā)揮定向運動“多任務分段驅動”導航價值培養(yǎng)的獨特體現(xiàn)。在色級代碼路線體系的路線設計中,以野外地形為藍本,對非野外地形的設計中則會降低等級,通常最高級別達到紅色。因此,強化地圖在色級代碼路線體系的主效應,是定向運動的宣傳和推廣促進社會化、市場化發(fā)展的另一獨特價值體現(xiàn)。
參與形式的群眾性:定向運動是體現(xiàn)“不分男女老幼同場競技”的體育運動項目,推廣、宣傳定向運動的最佳手段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推薦。因此,分析定向運動的識圖過程三要素:思維入圖和路線的規(guī)劃以及路線的執(zhí)行,簡化定向運動在為參照物選定、明確站立點、行進間的路線選擇、以及概略讀圖、拇指輻行、重新定位六項技術,分析如何將跑速與讀圖速度平衡是影響成績的關鍵。色級代碼路線體系在路線設計中主要以點對點的形式研發(fā),并未提及積分定向、團隊定向等其他開展模式,其難度設定也并未給予明確的研究思路。因此,挖掘定向運動群眾參與難度的循序漸進性與群眾參與的認可度,是色級代碼路線體系構建的核心要素。
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與生活方式的不斷演進,逐漸涌現(xiàn)出“小眼睛、小胖墩”等一批體質健康問題嚴重的青少年,如何預防與遏制這種現(xiàn)象是現(xiàn)階段國家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重點任務。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 年)》的重要指示,由體育總局、教育部聯(lián)合7 部門于2017 年11 月出臺了《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明確指出:(1)青少年身體素質不斷提高;保障、保證、報效落實每天鍛煉1h,豐富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實施,基本實現(xiàn)青少年熟練掌握1 項運動技能的要求,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yōu)良率達到25%以上;(2)青少年運動興趣不斷強化、研究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評價標準、建立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評價機制、政策的有效導向是促進基層工作實施的有效保障,但在中小學校中存在“操場無人用、課間無人動”的固化思維管理意識,禁錮了學生愛玩、好動、勤思的天性。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紀律是第一”的體育課堂教學,大部分時間給予了紀律與隊伍整理中,取代了運動技能教學的時間。因此,又如何幫助青少年在體育鍛煉中收獲喜悅、享受運動、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逐漸形成堅韌不屈的品質,培養(yǎng)青少年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為中心的核心素養(yǎng),積極解決促進青少年身體健康發(fā)展的問題。
定向運動并非是單一奔跑的運動,而是具備一定“法則”與技巧的運動項目,是與日常生活技能密切相關的新興項目,在學校教育中被稱為“最完美的體育教學項目之一”。定向運動的育人功能體現(xiàn)在奔跑著導航、分任務分段驅動、探險、包容、分享與融通等層面,在傳授基本生存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 年版)》所要求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形成,掌握與運用定向運動技能與技巧,提高青少年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學會運用健康與安全知識與技能增強青少年參與運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因此,定向運動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興運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多維度的要求與目標,并在其他學科的課程標準中將定向越野作為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重要運動項目。然而,在中小學教學中并未依據(jù)定向運動的項目特點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針對定向運動快速節(jié)儉的決策習慣的育人功能,僅依靠單一的點對點定向的規(guī)則練習,并未體現(xiàn)到快速、節(jié)儉、決策的重要性。在發(fā)展批判性思維的育人功能過程中,僅通過小組形式、組隊形式或跟跑形式等方式,并未激發(fā)青少年主動思考與自我決策的批判意識的教學,在課程組織、地圖應用、路線形式等方面存在較大的限制因素。因此,探索定向運動切實有效的色級代碼路線體系的架構,實現(xiàn)定向運動育人價值理念的功效深入人心是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2022 年頒布的《青少年定向運動技能等級標準與測試方法》全面衡量對應年齡階段的學生所具備的定向運動能力水平,為中小學體育教師提供了教學評價依據(jù)與教學實施策略導向,為學校在學生技能掌握、體育素養(yǎng)養(yǎng)成與身體素質測試等方面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操作方法,以四等十二級的測試等級解決了青少年群體在參與運動過程中的“不懂到教會、不會到勤練、參與到常賽”的過程,為青少年熟練掌握運動技能、主動參與運動競賽提供了最佳保障。然而,在《青少年定向運動技能等級標準與測試方法》中并未設計教學過程,僅提供了教學測評的方法,促使學校在開展定向運動過程中明確了常賽目標,但在教會與勤練階段仍處于盲目狀態(tài),未能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相適宜的定向運動參與形式與練習方式。在知識與技能教學中如何突出學生定向運動技能習得與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yǎng),在路線設計中如何注重學生自我導向能力與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目標培養(yǎng),在教學設計中如何突出學生參與定向運動與自我興趣激發(fā)的動能培養(yǎng)等問題的“聯(lián)動效應”的思考是搭建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的關鍵所在。借助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的過程性、階段性與目標性的教學訓練設計層次,加強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性、主動性的培養(yǎng)。因此,發(fā)揮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的過程性教學的重要作用,助力青少年定向運動技能等級標準與測試方法的有效實施,實現(xiàn)色級代碼路線體系與青少年定向運動技能等級標準的“榮辱與共合二為一”的價值體現(xiàn)。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 年版)》 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這一目標理念。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定向運動課程建設的主軸線,利用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的三維五層次的結構設計思路,將路線長度、技術難度與適用對象和組別一一對應,并與五級五色的顏色代碼形成了交織、交匯與交融的構建模式。以小學水平二階段的教學設計為例,利用白色等級的難度要求,設計短點定向路線,將通過3 節(jié)課程教學設計,讓學生掌握定向運動的基本法則與參與形式,在參與中收獲喜悅、享受樂趣,逐漸培養(yǎng)在運動中主動思考的“定向范式教學”。結合青少年定向運動技能等級標準與測試方法的巧妙設計,不斷滿足“教會、勤練、常賽”的體育課新模式,并形成有效的“一體化推進”教學策略。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與青少年定向運動運動技能等級標準互為表里、協(xié)同發(fā)展。結合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的過程教學策略的多樣性與多元性設計,突出定向運動的課程設計的知識與技能、身體素質、健康教育、路線設計、教學設計、訓練組織與課程思政等內容的分段式教學設計,以青少年定向運動運動技能等級標準為測試考評依據(jù),實現(xiàn)了色級代碼路線體系的的過程性教學策略模式的有效探索。
立足定向運動的高策略性耐力運動項目優(yōu)勢,充分挖掘定向運動的分段導航、在自然環(huán)境中奔跑、以認知技能為主導,與動作技能運用相統(tǒng)一的特有屬性。開展具有“本土”特色與年齡層次的定向課程建設,實現(xiàn)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建設的多元發(fā)展思路。一是發(fā)揮多年齡段群體的色級代碼路線體系接納意識的思維建設。通過學校“務虛與務實”相結合的工作原則,引進定向運動專業(yè)教師,采用“指導與統(tǒng)籌”相結合的方式,構建幼兒園與中小學相互銜接的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研討小組,梳理和總結學校特色的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元素;二是發(fā)動多元力量的“共建機制”完善多層次的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的教學思維。搭建與“教學、勤練、常賽”一體化的多元發(fā)展平臺,在社區(qū)打造親子參與的定向運動色級體系品牌賽事,構建“一區(qū)一賽、賽賽精品”的聯(lián)合舉辦模式。在學校利用定向運動路線變化形式改變參與難度,自我評判、自我選擇與自我定位的優(yōu)勢特征與青少年定向運動技能等級標準的難度設計相吻合,實現(xiàn)“一校一品、一校一賽”的定向運動賽事活動體系架構。以成都市某學校為例,學校在課后服務中增加定向運動課程,由最初的學生選課到現(xiàn)在的學生搶課,學生以成績反饋教學實踐成果,在省市比賽中屢獲佳績,在省學生錦標賽中有8 名同學登上了領獎臺。學校將定向運動作為重點建設項目,打造了“定向嘉年華”、“定向大課堂”、“色級定向挑戰(zhàn)賽”等豐富多彩的賽事活動,探索出了定向運動多元化、本土化、特色化道路建設中趟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道路。
2022 年版的《九年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具有基礎性、健身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點,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定向運動色級體系課程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構建中心,從學生的需求和實際能力出發(fā)。首先,拓寬體系課程的開發(fā)思路,采用“自下而上”的建設路徑,以“尋、摸、鋪”等形式反饋體系課程架構的弊端與漏洞。搜尋課程不足,學生需求為主:利用課堂前后與學生交流訪談,廣泛了解學生的接受程度與體系課程的需求。摸清師資力量,查漏補缺緊貼課程發(fā)展:了解現(xiàn)有師資隊伍的專業(yè)技術能力與專業(yè)課程教學的能力,借助講座、培訓、選培等形式增強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鋪設多元軌道,開發(fā)個性化的定向運動色級體系課程:發(fā)揮學校的資源最大化,讓學生“愿意參與、可以參與”的思路開發(fā),最終落實學生在參與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的優(yōu)越性。然而,定向運動色級代碼體系課程設計的最終評價是學生對課程反饋與參與態(tài)度,通過《青少年定向運動技能等級標準與測試方法》對體系課程建設進行有效的檢驗,明確體系課程建設的實施效果與學生掌握狀況的判斷,提高學生對定向運動的參與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