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帥 王軍(天水師范學院體育運動與健康學院 甘肅 天水 74100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的體育工作,促進學生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歷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不斷出臺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學生體育健康發展,2016 年出臺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 號)》就進一步推動學校體育改革發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做出了規定。2020 年《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為破解影響青少年群體健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指明了方向。2016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把健康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提出要加強中小學生等重點人群健康,切實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素養。隨著最新出臺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 年版)》更是突出培養學生健康行為,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增強學生終身體育能力,解決學校體育領域存在的現實問題。
目前學者們關于健康行為的研究,集中在單一微觀的研究視角,很難把握整體的研究動態,難以發現此研究領域所存在的空白之處,因此本文利用CiteSpace 從宏觀上把握該領域目前的研究內容、研究重點、研究趨勢,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深度以及進程,力求為其他研究者提供綜合性理論參考,為我國體育健康行為快速、持續、科學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中國知網(CNKI)的中文期刊數據庫作為本文的數據來源,以2023 年11 月10 日檢索日期為截止日期,高級主題檢索關鍵詞“體育健康行為”,學科設置為體育,共獲得數據437 篇文獻,為了保證文獻來源的準確性,篩選剔除與研究主題無關的文獻并導入軟件去重后,最終納入260 篇文獻。
發文量的變化能夠反映出該領域的發展趨勢及科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該領域研究動態以及預測未來發展的重要信息來源。從圖1 可看出,近十年來學界關于體育健康行為的研究成果整體呈現上升趨勢,1999 年劉銀斌發表了《清華大學學生體育、健康意識與行為的調查》是首篇體育學科關注學生健康行為的研究,隨后學者們陸續開始了對于健康行為的研究。2011 年《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 版)》頒發, 2011 年《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 年)的通知》以及2010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該領域的發展,迎來了論文發表數量的小高峰。2014年教育部關于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 年修訂)》的通知,明確指出推動學校體育工作,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在政策與課程標準的推動下2014 年發文量高達18 篇。2017 年頒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 版)》2019 年國務院頒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使得年發文量呈持續上升趨勢,以及2022 年《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版)》使得目前學者對體育健康行為的研究持續增加。

圖1 1999-2023 年體育健康行為領域年發文量趨勢
圖2 的節點顏色不同,代表年份不同,同時圓圈的大小與作者發文數量密切相關,圓圈越大代表發文數量越多,對于核心作者的確定,主要依據普奈斯科學定律,即N=0.749×,其中代表最高產作者的論文發表數量,經計算得到N 值為1.12。因此,本文將發文量大于等于2 篇的作者,定義為核心作者,經分析得出核心作者共19位,發文量共計39篇,發文量最多的作者為劉詠菊3篇,其他均為2 篇,核心作者發文量未達該領域發文量的50%,因此可以認為體育健康行為領域尚未形成顯著的核心作者群。

圖2 發文作者知識圖譜
作為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與者,科研工作者是推動學科發展與建設的重要奠基人,作者發文量和作者合作關系的分析能夠反映出該作者的科研貢獻率。該圖譜顯示許多作者以點的方式散落在各個地方,這表示大部分作者都是獨立存在的,并未建立起嚴密的協同關系,還未形成顯著的核心團隊。

表1 核心作者及發文數量
通過對各類科研機構發表的論文進行深入研究,我們能夠掌握體育大數據研究領域中研究力量的分布狀況。為了更清晰、全面地展示體育健康行為領域中研究機構的分布狀況,因此通過表2 進行呈現,發文量在兩篇以上的機構分別為北京體育大學(6篇)、上海體育學院(5 篇)、阜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3 篇)、云南師范大學(3 篇)、吉首大學(3 篇)、遼寧師范大學(2 篇)、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3 篇)、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3 篇)、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2 篇)。

表2 研究機構名稱及發文量
(1)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文獻觀點的濃縮和提煉,同時也是對文獻主體內容最準確直觀的表達,其出現頻率的高低也反映出該學科領域在一段時間的研究熱點,出現的頻率越高,表明其研究熱度越高。
對關鍵詞進行可視化分析,可得到圖3 體育健康行為領域的關鍵詞共線圖,圖中顯示的節點越大,對應關鍵詞出現的頻率就越高。體育健康行為領域的高頻關鍵詞,依次為大學生(94)、健康行為(54)、體育鍛煉(41)、體育行為(37)、透過關鍵詞共現圖譜顯示出的高頻關鍵詞,可以較為全面地反映當前研究熱點。

圖3 關鍵詞共現

表3 體育健康行為關鍵詞頻率和中心性匯總
(2)關鍵詞聚類分析。
根據圖4 可知,聚類模塊值Q 值(Modularity Q)等于0.5475,聚類平均輪廓值S 值(Silhouette 值)等于0.8186,Q值大于0.3 表示聚類結構顯著,S 值大于0.7 表示聚類結果令人信服,說明此聚類圖譜可以很好的反映該研究領域的研究內容。通過圖4,可清晰看出排在前6的聚類分別為體育鍛煉、體育行為、健康行為、健康意識、體質健康、大學生,各個聚類模塊相對獨立,關聯度小,為更加具體地了解體育健康行為的研究熱點,接下來特對以下幾個聚類模塊進行闡釋:

圖4 體育健康行為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
體育鍛煉,主要內部關鍵詞為大學生、健康體育、健康中國、健康信念、影響因素。此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體育、健康中國、健康信念這些理念指導下對學生的鍛煉行為的影響研究,比如牛崢基于“健康中國”對西安市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進行的思考與建設,探討了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主要特征,分析了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因素,最后結合實際,提出了“健康中國”背景下體育鍛煉行為的培養策略。
體育行為,內部關鍵詞為健身行為、行為習慣、健康意識、女大學生,此研究是早期研究起步階段,是對學生進行的體育健康意識與行為實證調查研究,比如閻杰通過對沈陽建筑大學、沈陽工業大學、沈陽理工大學等高校的學生進行體育、健康意識與行為進行調查分析,胡文秀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進行研究。
健康行為,內部關鍵詞為青少年、健康素養、核心素養、體育品德、體育教學,其研究主要基于《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 年版)》其中所提到的核心素養中的健康行為進行的研究,任少聰基于計劃行為理論通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對大學生健康行為進行的培養研究,范冬梅基于新課標下青少年健康行為培養的價值、困境與路徑進行研究。
體質健康,內部關鍵詞為心理健康、學校體育、中學生、實證研究、體育干預,此聚類的研究集中基于體質健康對學生體育健康行為進行的關系的探討或者相互影響的研究。高德霞從大學生入手對其體質的認識及體育行為與體質狀況的關系進行探究,石文韜以重慶市中小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體質健康狀況與體育鍛煉行為的關系。
(3)關鍵詞時空分析。
將關鍵詞聚類圖譜轉換為TimeLine 時間線圖,結合時間線圖可以清晰地觀察體育健康行為領域隨時間流向的發展動態。圖譜上邊標注了時間段,圖譜右邊代表聚類模塊的名稱,結合圖1 年發文量可將體育健康行為的演進歷程以2010 年為節點分為兩個階段。
起步階段(1999-2010 年),此階段研究熱點內容單一,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對其體育行為、鍛煉行為的現狀進行實證研究,或者基于健康意識、認知、健康觀念等探討與健康行為之間的關系。
繁榮發展階段(2010-2023 年),此階段研究的熱點較為豐富,該領域熱點研究中加入建構主義、健康信念、體質健康、體質干預、核心素養,體育品德,運動能力等內容。健康課程標準頒發、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以及學生體質下降,推動了學者對于體育健康行為的探究和思考,隨著2017 版與2022 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頒發,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等理論對中學生體育健康行為的研究又成為新的熱點趨勢。

圖5 體育健康行為研究關鍵詞時空分布知識圖譜
高頻突顯詞是指通過探測技術和算法功能,監測頻率增長快速的關鍵詞,將出現次數最多的關鍵詞進行聚類,進而預測這一研究領域的發展新趨勢和熱點動態。根據高頻突顯詞將研究熱點變化時間,劃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999-2010 年,突現詞主要有“健康意識”、“體育意識”、“行為”、“健康”和“高校”,此階段研究集中在高校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健康行為的實證研究上。2010-2014 年對應圖1 年發表量可知,此階段發文量下降且并無新的研究熱點。2014-2017年,突現詞主要是“體質健康”和“鍛煉行為”,這說明此階段的研究主要探討體育健康行為與鍛煉或者體育健康行為之間的關系。2017-2023 年,突現詞主要有“影響因素”、“核心素養”、“健康素養”、“健康中國”說明我國體育健康行為領域的研究主題已逐漸開始出現新的方向——基于核心素養、健康中國、核心素養等新理論的視域下對健康行為展開的研究。

圖6 體育健康行為研究關鍵詞突現
(1)體育健康行為領域論文年發表量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99 年該研究領域開始發表第一篇文獻,其后陸續增加,在2010 年到達第一次發表數量小高峰;
(2)形成了以汪素霞、付道領等為代表的19 位核心作者,發文量共計39 篇,但該領域尚未形成顯著的核心作者群,作者之間的合作較為分散,還未形成核心團隊;
(3)發文機構主要為北京體育大學(6 篇)、上海體育學院(5篇)、阜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3 篇)、云南師范大學(3 篇)、吉首大學(3 篇)、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3 篇)、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3 篇)、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2 篇);
(4)目前我國體育健康行為研究熱點的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對體育意識與體育健康行為的實證研究;針對體質健康與體育健康行為關系的探討與研究;基于核心素養等新理論視域下對健康行為展開的研究。
(1)研究內容方面,目前對與體育健康行為的研究,大多數受到政策文件以及課程標準的驅動,且基于現狀調查研究的文獻相對豐富,未來應加強如何落實、提高健康行為方面進行相關的實踐研究;
(2)研究主體方面,未來研究作者與機構之間應形成緊密合作,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作者之間、高校內部以及高校之間充分進行合作交流,推動核心作者團隊的形成;
(3)研究視角方面,通過將體育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和理解體育健康行為,獲得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推動體育健康行為研究的發展和進步,目前文獻研究趨勢也正在印證了將會出現這種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