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徽州傳統村落具有獨特的建筑風貌與布局,火災風險較高,防火安全問題突出。基于徽州傳統村落的建筑特點、布局及防火現狀,構建了涵蓋物理、社會與生態三大維度的防火安全韌性評價體系。結果顯示,消防設施不足、水源短缺以及居民防火意識薄弱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提升防火安全韌性,建議加強消防設施建設、增強居民防火意識、優化消防管理機制,并借助生態措施,如建設防火林帶,以改善防火條件。為傳統村落的防火安全提供了科學的評估框架與提升路徑,對防火韌性提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徽州傳統村落;防火安全;韌性評估
中圖分類號:D63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4)11-0016-03
徽州傳統村落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遺產,擁有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建筑風格、村落布局及生活方式展現了獨特的地方特色。徽州傳統村落多以木質建筑為主,建筑密度較高,且防火設施和應急反應機制相對薄弱,一旦發生火災,蔓延速度較快。現有的研究多集中于防火設施的建設與優化,缺乏對徽州傳統村落防火韌性系統性的評估。本研究從物理、社會與生態三個層面對村落的防火安全韌性進行評估,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為提升傳統村落的綜合防火能力提供參考。
1 徽州傳統村落建筑與布局特點
1.1" 建筑材料及結構
徽州傳統村落的建筑結構以木材為主,木質構件占據了房屋的框架、屋頂以及樓層等主要部分。外墻使用磚石、青磚等較為耐火的材料,但內部木質構件與磚石結構相連接,一旦火災發生,火勢易沿著木材的連接部位蔓延,造成火災擴展速度加快。徽州民居屋頂多使用木質梁柱支撐,瓦片覆蓋,屋脊部分的木材結構對火災的傳播起到了促進作用。木材在潮濕環境下易受腐蝕,部分建筑存在木質結構的劣化問題,增加了火災發生后的危險性[1]。徽州傳統建筑多使用松木、杉木等易燃木材作為建筑框架材料,其熱解溫度較低易于點燃并產生大量的熱量和火焰,村落中常見的“合院式”布局將多個建筑單元連接在一起,這種結構形式在防火上缺乏必要的隔離措施。
1.2" 村落布局
徽州傳統村落的布局較為緊湊,建筑密集。村落內部的街巷多呈迷宮狀,狹窄而復雜。常見的布局形式是“合院”或“四合院”,即幾個獨立的建筑單元圍合在一起,形成封閉或半封閉的院落,建筑間距較小,巷道彎曲且狹窄。某些較老的村落巷道寬度不足2m,消防車難以進入,火災發生時,徽州傳統村落無法有效通行消防車輛,初期滅火能力較弱,火勢易蔓延。徽州村落的各個院落和建筑通過曲折的小巷連接,增加了火災蔓延的風險。
2 徽州傳統村落防火安全現狀解析
2.1" 消防設施配置狀況
隨著人們火災安全意識的逐步提高,部分徽州傳統村落開始配置滅火器和消火栓等基礎的消防設施,然而,一些偏遠地區村落,消防設備的數量遠未達到實際需求且設施的分布并不合理。部分老舊村落由于消火栓年久失修、水管腐蝕等原因,常常無法正常使用[2]。部分村落的消防設施與村落整體消防安全規劃缺乏有效銜接,其建設和布局沒有根據火災風險評估進行合理規劃,導致火災發生時滅火資源和救援力量無法快速集結。
2.2" 消防水源
徽州地區地處山區,水系相對發達,部分村落擁有河流、池塘、溪流等豐富的自然水源,具有潛在的消防功能。但一些村落的消防水源并未納入統一的消防水網規劃,且缺乏配套的取水設施。這些村落中的古井、水塘等自然水源未與消防系統相連接,未能充分發揮其消防功能。山腳村落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無法有效利用上游水源進行滅火,而高地村落由于水源分布不均,取水點往往較遠,導致消防響應時間較長。
2.3" 居民消防意識
徽州傳統村落中,許多居民對防火措施缺乏足夠的重視,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不規范用火、用電行為,增加了火災發生的風險。一些村落的居民存在私拉亂接電線的情況,老舊民居中由于電線老化、電氣設施不符合安全標準,容易引發電氣火災;部分村民在木質建筑內使用大功率電器,在其超負荷運作時容易引發火災;干燥季節一些居民習慣性亂丟煙蒂也會增加火災風險。
3 徽州傳統村落防火安全韌性評價體系構建
3.1" 物理韌性指標
物理韌性是衡量徽州傳統村落在火災等突發事件中,其物理環境能否有效抵御災害的重要指標,評估建筑耐火性能時需要考慮木材的處理、防火涂料的使用及建筑外墻的防火性能[3]。建筑耐火等級是衡量建筑抵抗火災的能力的重要指標,使用以下公式計算建筑的火災風險指數(FRI):
?
其中,Lf表示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系數(0~1,越高越耐火);Wf表示木材防火處理系數(0~1,越高越防火);A表示建筑總面積m2;C表示建筑層數,建筑耐火等級評估,見表1。
3.2" 社會韌性指標
社會韌性體現了村落居民在面對火災等災害時的應急反應能力和組織協作能力,徽州傳統村落的居民普遍缺乏系統的消防知識,日常生活中存在私拉亂接電線、亂丟煙蒂等不安全行為,增加了火災的發生概率。根據調查,約60%的居民未曾參加過任何形式的消防安全培訓,且對基本的滅火技巧和火災預防知識了解較少。部分村落居民對火災發生后的疏散、報警等應急反應流程也缺乏明確認識,容易在火災初期造成混亂。部分徽州傳統村落已建立了簡易的消防組織,在火災初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普遍缺乏專業的消防設備和人員訓練,消防響應速度和撲救能力有限。據統計,只有約20%的徽州傳統村落擁有相對完整的消防管理制度和專職消防人員。
3.3" 生態韌性指標
消防水源的穩定性是生態韌性的核心指標之一,徽州地區水系豐富,河流、池塘等自然水源分布廣泛,但在干旱季節,這些水源的水位會大幅下降,導致消防用水供應不足。山區村落由于地形因素,水源的變化較為劇烈,水質也可能受到污染。這些村落中自然水源與消防系統的連接普遍較弱,缺乏完善的取水設施和水源調度機制。約35%的徽州傳統村落的水源無法穩定供應消防用水,導致火災撲救受到制約。植被防火性能是生態韌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村落的綠化植被中存在較高比例的松樹、杉樹等易燃植物,在干燥季節容易引發火災。防火隔離帶的設置對于減少火災蔓延十分重要,但目前大多數徽州村落尚未建立有效的防火隔離帶。
4 徽州傳統村落防火安全韌性評價結果
在對徽州傳統村落防火安全韌性進行實地考察和數據收集后,結合層次分析法(AHP)等評價方法,對其防火安全韌性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在物理韌性方面,許多村落建筑耐火性差,木結構占主導,防火性能較弱,約65%的建筑未進行防火處理,火災蔓延風險較高。雖然部分村落配備了滅火器、消火栓等設備,但設備數量不足且老化,約25%的村落消火栓無法使用,且30%的村落街道寬度不足2m,消防車輛無法通行。在社會韌性方面,居民消防意識較低,約60%的居民未參加過消防培訓,且基本火災常識不足。約20%的村落擁有專業消防隊伍且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區互助能力欠缺。在生態韌性方面,村落大多擁有自然水源,但水位波動較大,約35%的村落消防水源不穩定;約40%的村落存在較多易燃植物,防火隔離帶建設不足,徽州傳統村落防火安全韌性各維度符合標準情況,見表2。
5 徽州傳統村落防火安全韌性提升路徑
5.1" 強化消防設施建設與維護
加強徽州傳統村落的消防設施建設與維護,是提升防火安全韌性的關鍵環節,由于村落布局復雜且建筑密集,必須增加消防設施的投資,依據村落的具體布局和建筑分布進行合理規劃,以保證滅火器、消火栓、消防水池等設施的均勻分布。在老舊街區和木結構密集區等易發生火災的關鍵區域,應當加大投資,建設更加完善的消防設施網絡。定期檢查、維護和更新消防設施是保障其正常運作的必要措施,必須建立定期檢查和維護機制,保證所有消防設施在火災發生時能夠正常工作。構建完善的消防水網系統也是提升消防能力的重要步驟,為確保消防用水充足,可以借助將自然水源與人工消防水池、消火栓等設施連接,形成全村統一的水源調度系統。干旱季節,水源水位下降時,可考慮利用消防車從遠處水源取水,確保火災撲救不受水源限制。
5.2" 提升居民消防意識與能力
提升居民消防意識與能力,是防火安全韌性建設的重要內容,需開展廣泛的消防知識宣傳活動。傳統村落可以通過舉辦講座、發放宣傳手冊、設置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村民普及火災預防、報警、撲救及逃生知識,增強居民的防火意識,定期組織居民參加消防演練,模擬火災場景并指導居民熟悉疏散路線、逃生方法以及應急救援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其在火災發生時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正確使用消防設施是提升居民應急處置能力的基礎。通過培訓居民掌握滅火器、消火栓等基本滅火工具的使用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初期滅火的成功率。
5.3" 優化村落消防管理與組織
優化村落消防管理與組織,是提升整體防火安全韌性的必要措施,為了提升村落的消防管理水平,應當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明確消防管理責任主體,保證每一項消防工作都有人負責。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用火用電安全管理、消防安全檢查等制度應嚴格執行,做到制度化、規范化。組建專業消防隊伍與志愿者相結合的消防力量,也是提升村落消防應急能力的有效途徑。引進專業人員和設備提升隊伍的整體作戰能力。定期組織消防演練和災害應急響應訓練,增強隊伍的協作和應急處置能力,與周邊鄉鎮和區域性消防力量建立聯系,形成區域性聯合滅火救援力量,將大大提高火災應對效率。
6 結束語
徽州傳統村落的防火安全韌性較為脆弱,主要體現在物理、社會和生態韌性不足,物理韌性方面,木質建筑防火性能差,消防設施雖有配置,但數量不足、維護不當,導致火災難以有效應對。社會韌性方面,居民消防意識較低,缺乏防火知識和應急能力,消防組織管理不完善,村落互助機制薄弱。生態韌性方面,水源條件較好,但水源穩定性差且與消防系統連接不足,植被防火措施不到位。為了提升防火安全韌性,需加強消防設施建設與維護,提升居民的消防意識和自救能力,完善消防管理體系,并改善生態防火條件。在提升建筑耐火性、優化消防設施布局、增強應急響應能力和防火隔離帶建設等方面,需采取更加系統的措施,以降低火災損失,保障村民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田曉茹.集中連片保護背景下傳統村落活化利用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學,2024.
[2]張志偉.合肥市老城中心區火災韌性評估及提升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學,2024.
[3]段婧婧.湘西地區傳統村落連片建筑防火策略與措施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