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南林區是我國三大林區之一。受氣候條件變化影響,導致森林火災時有發生。結合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探索東南林區森林滅火行動組織指揮對策。
關鍵詞:東南林區;森林滅火;組織指揮
中圖分類號:D63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4)11-0022-03
東南林區也稱為南方林區,是我國三大林區之一。近年來,隨著造林綠化步伐的加快和城鄉綠化一體化的發展,森林火災發生風險隨之提升。研究東南林區森林滅火組織指揮工作,對保護森林生態安全和支援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國防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東南林區森林滅火工作概況
1.1" 東南林區概況
東南林區主要覆蓋區域北至秦嶺、淮河,西至云貴高原,主要包括福建、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西全部地區,以及云南、貴州、江蘇的部分地區。東南林區森林覆蓋率居全國前十名的省份有福建、江西、廣西、浙江、廣東、湖南,覆蓋率最高的省份是福建,達到67%,截至2024年,已連續44年居全國首位。東南林區地形多為低山丘陵,春季和秋季較短,夏季和冬季較長,氣候溫暖濕熱,日照充足,雨季較長,主要屬于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東南林區多以人工林和次生林為主,主要樹種為松樹、杉樹、樟樹、楠樹、油茶和棕櫚等。
1.2" 東南林區森林火災特點
東南林區森林火災具有四個顯著特點:第一,全年有火,冬春多、夏秋少。東南林區雖然各省具體起止時間不同,但總體而言,防火期通常持續約7個月(從每年9—10月至次年4—5月),受雨季、臺風、植被等因素影響,夏秋季火災發生率低,6—8月最少。但近年來受全球變暖和氣候異常影響,逐漸從傳統的“季節性防火”向“全年性防火”轉變。第二,誘因復雜,人為多、自然少。煉山燒荒、生產施工防范不到位導致火勢蔓延,祭祀、燃放煙花爆竹以及兒童玩火等行為,均是引發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人為因素導致的森林火災占比99%以上,只有極個別火災因雷擊引起。第三,易控難防,小火多,大火少。東南地區旅游資源豐富,進山入林人員多,野外游玩用火現象普遍,火源管控難。由于區內交通便利,組織撲救及時,火災多被撲滅在初發階段,火災規模不大,燃燒超過24h,過火面積超過66.667hm2的火災案例不多。第四,區位特殊,關注高、影響大。東南林區內國防軍事設施、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企業工廠等重點目標多,保護林區安全具有重大安全意義和社會經濟效益。受海洋性季風氣候條件影響,東南林區森林植被密度大且林相復雜,草本植物和針闊葉林立體分布,火災發生后強度大、蔓延速度快,特別是在“小地形”“小氣候”的影響下,林火行為難以預測,人員滅火風險極大,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全國各地都會十分關注,國內外的新聞媒體也會爭相報道,由此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無法估量。
1.3" 東南林區滅火力量情況
從力量構成上看,福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云南等省份駐扎有國家消防救援局直屬森林消防隊伍,其余各省均在2023年以后部署了國家消防救援機動隊伍。此外,各省還同時配置了城市消防、地方專業滅火隊、半專業滅火隊、駐軍和武警部隊。從滅火任務期間具體職責分工上看,專業滅火隊伍作為重要力量,主要負責“防火巡邏、打早打小”,森林消防隊伍作為主力軍,承擔“打火頭、攻險段”的任務,消防救援隊伍則作為配合力量,負責“守城市、輸水源”,半專業滅火隊伍作為補充力量,負責“清火線、守火場”,軍隊、民兵預備役部隊作為支援力量,負責“打余火、清理看守”,基層干群、志愿者作為保障力量,負責“當向導、供物資、守火場”。
2 東南林區滅火作戰組織指揮對策
2.1" 科學設置指揮機構
滅火指揮機構是根據滅火作戰需要,為確保滅火任務圓滿完成而建立的組織領導機構,是滅火作戰行動的“大腦”。近年來,東南林區在滅火行動的組織指揮環節,呈現一些亟需優化之處,運行機制有待進一步理順、職責分工需進一步明確、指揮人員的專業能力需進一步強化、信息收集需進一步高效。這些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滅火效率。為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建立健全指揮機構入手,抓好“一部、兩所、三要素”建設,通過優化指揮編成、簡化指揮層次、規范工作程序等途徑,全面提高指揮效能?!耙徊俊敝傅氖腔饒雎摵现笓]部,主要由參戰單位的黨政主要領導組成,森林消防隊伍或消防救援隊伍現場最高指揮員參與,負責火場指揮協調工作?!秶疑植菰馂膽鳖A案》[1]規定,有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參與滅火的,最高指揮員進入前線指揮部,參與決策和現場組織指揮,發揮專業作用。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內部實施垂直指揮?!皟伤敝傅氖菂痍犖樵O置基本指揮所和前進指揮所,指揮所人員編成應根據作戰性質、火場規模、投入力量及上級指示確定,負責滅火作戰的籌劃、組織、控制和保障工作,通常在接到滅火作戰任務后同步開設?!叭亍卑ㄖ缚匾?、政工要素和保障要素,接受前進指揮所的指揮領導,負責信息收集、指揮控制、宣傳動員、安全管理和綜合保障工作。編成指揮機構要注意把握三個問題:第一,減少指揮層次,確保命令和指示及時準確地上傳下達。第二,機構編成精干,根據預案及完成多樣化任務需要,按照“功能齊全、結構合理、關系順暢、精簡靈便”的要求確定,做到精干、合成、高效、多能,職責清、任務明,增強指揮機構的機動性和靈活性。第三,強化指揮保障,提高指揮信息的采集、傳輸和處理能力。
2.2" 理順明晰從屬關系
按照“統一領導、權威高效、權責一致”的要求,重點解決“誰指揮、指揮誰、聽誰的”問題。聯合指揮方面,參與滅火救援的相關單位及防汛抗洪指揮部(防指)成員單位要積極參加聯合指揮部的工作,嚴格遵守命令、聽從指揮,主動了解情況,協調工作,認真研究滅火方案,把握三個原則:第一,確保不遺漏,要把所有參戰單位都納入聯合指揮部。第二,堅持統一指揮,尤其是當多個單位、多個隊伍同時參與滅火救援時,要堅持“誰主戰誰指揮、誰參戰誰配合”的原則,不得多頭指揮。第三,堅持垂直指揮,嚴格按級指揮,一般不得越級指揮,命令指示要逐級下達,情況信息要逐級上報。在現場指揮方面,應加強一線專業指揮力量,尤其是每個獨立遂行任務的分隊,必須選派熟悉滅火業務、實戰經驗豐富、管理能力較強的人員擔任指揮員。某一方向、某個分隊現有指揮員無法滿足需求時,要及時調整,堅決避免不熟悉業務、缺乏經驗的人員進行指揮。
2.3" 精心籌劃具體行動
滅火作戰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指揮員必須運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和先進的決策手段來分析判斷情況,運籌謀劃滅火作戰行動,及時正確地作出決策。在決策思維上,指揮員要把辯證思維法、經驗思維法、公理思維法有機結合,既要憑借豐富的經驗,通過創造性的思考,對災情做出準確的判斷,又要結合行動中的具體情況,明確滅火作戰的意圖、主要作戰方向、力量部署、主要戰法等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要采取辯證思維法,統觀全局,綜合分析,善于抓住戰機,果斷指揮隊伍完成滅火作戰任務。要做到指令簡潔明了,在確保要素齊全的前提下,采用“一句話指令加補充說明”的方式,進一步簡化程序,縮短上傳下達的時間。同時,應輔以順序工作法等方法,以提高決策的工作效率,做到定量、定性分析相結合,科學、快速地決策。聯合指揮機構要依據決心對各隊伍的作戰準備進行具體籌劃和指導,及時下達滅火命令,組織協同動作和各種保障。在計劃組織的過程中,要做到周密細致、靈活高效、突出重點,尤其要對承擔主要任務的隊伍作戰準備的重點內容、關鍵環節等予以高度關注,并檢查指導隊伍的滅火作戰準備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各隊伍明確自身任務及遂行任務的方法。
2.4" 高效組織現場撲救
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火場,即使同一時段、同一地點發生同樣規模的火災,由于氣象條件、人員數量、裝備手段等因素的變化,火場情況也會不同。因此,指揮員應根據滅火作戰各階段的戰斗特點和具體情況,靈活運用調控方法和指揮方式,對隊伍的作戰行動實施有效控制。當火情沒有發生重大變化時,可通過聽取報告、派人檢查監督、現場巡邏等方式,對參戰隊伍執行既定作戰決心(計劃)的情況進行跟蹤反饋,對照檢查,確保其按計劃和要求執行,保證作戰系統按預先設定的程序及時啟運并正常運轉。如果火情出現重大變化,依據原定作戰決心(計劃)無法進行調控時,指揮員應當機立斷,迅速組織制定新的決心(計劃),并督導、協調隊伍執行,確保滅火作戰行動順利進行。在指揮控制滅火作戰行動時,注意把握兩點:第一,上級指揮機關和指揮員不應過度干預下級,既要解決下級指揮機關和指揮員職權范圍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又要充分發揮下級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第二,站在全局高度,注重控制火災撲救的進程和節奏,緊緊圍繞作戰目的,精心選擇撲救目標,嚴格控制作戰空間范圍,合理確定作戰手段,科學調控各階段、各隊伍的作戰行動速度。
2.5" 高度重視滅火安全
組織滅火行動既不能畏首畏尾、停滯不前,又不能急功近利、盲目冒進,否則一旦發生人員傷亡事故,一切戰果都等于零。這要求各級指揮員必須具備識別、評估、應對和規避風險的能力,注意把握三點:第一,始終遵循火災的自然規律,避開風力大、風向不定等危險氣象,以及陡坡、山坳、狹窄草塘溝、單口山谷、窄山脊線、鞍部、突起山巖等危險地形,還有含水量低、形體細小、易燃性強的針葉幼林、易燃灌木、陽性雜草等危險植被,特別要警惕每日10~18時危險時段。第二,牢固樹立“防險重于避險”的觀念,不論火勢、風力、地形如何,都要提前勘查或者開辟安全避險區域,指定火場觀察員,明確避險信號,當發現危險時,應第一時間發出信號,人員立即轉移避險。第三,東南林區“大火不多、小火不斷”,務必重視小規模森林火災撲救,一方面,撲救小規模森林火災時對安全工作重視程度往往不高,指揮員主觀臆斷成分較大,滅火人員警惕性不高,存在麻痹思想;另一方面,小火變化迅速,極易隨風力、風向、地形、植被變化而突變為大火,人員來不及反應,容易被火包圍。第四,重視相關業務的學習訓練,指揮員要系統學習林學、氣象學、管理學,精通地形學,加強圖上標繪作業、圖上信息識別等方面的訓練,為高效指揮奠定基礎。
2.6" 注重搞好綜合保障
滅火組織指揮是一個系統工程,綜合保障工作是確保這個系統順利運轉的前提和基礎,需重點把握三個方面:第一,指揮保障方面,要建立集動態顯示、智能研判、態勢評估、模擬推演、輔助決策、標繪作業等功能為一體的信息化滅火指揮控制系統,要整合利用公網通信資源,積極組織當地移動、電信、聯通運營商,開展火場應急通信保障工作[2]。條件具備的可將各類應急通信車輛和裝備前置一線,實施伴隨保障,建立以短波、超短波通信為主,衛星、公網為補充的通信網絡,確保指揮通信聯絡暢通。第二,裝備保障方面,重點解決力量“投送難、撲滅難”的問題,加大在“走”和“打”兩方面的裝備投入?!白摺钡难b備應注重機動靈活、安全舒適、越野性強,如引進全地形車、越野摩托車等,運載人員和滅火裝備穿林越野、直抵火線?!按颉钡难b備需引進無人戰車、油鋸車、割灌車、開溝機等具有清林、開道功能的裝備;同時,協調工程、公路等部門,將推土機、挖掘機等大型裝備前置到火場一線,確保在關鍵時刻、關鍵地段滿足應急需要。第三,物資保障方面,應將物資保障作為撲火行動的有力支撐,按照“平時聯合建、戰時協同保”的原則,在資源共享、提質增效上下功夫。要建立完善應急救援物資聯儲機制,在重要火險區建立數個儲備庫,以便在任務執行中就近快速調運、有序補充一線;還要構建涵蓋大型超市、主副食供應點、加油站、修理廠、醫院等應急保障單位數據庫,統一建立合同儲備和市場協議儲備機制,并適時組織保障單位開展協同演練。要統籌公路、水路、鐵路、民航、物流等多種方式,建立應急運輸綠色通道,全力保障各類應急物資的運輸暢通無阻。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家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EB/OL].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11/23/content_5563570.htm
[2]孫悅龍,劉鐵勝,姚玉峰.發揮雙重管理體系優勢健全落實應急救援聯合指揮機制[J].中國應急管理,2023(1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