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公共安全在現代建筑中直接關系著消防設施的可靠性,對消防設施實施維護管理,遵循一套包括巡檢、維修保養、記錄評估以及監督審核在內的標準化流程至關重要。構建詳盡的操作準則與記錄監控系統,使得每一項維護行為均得到規范化,從而顯著提高了維護工作的系統性與效能。實證研究表明,采納標準化作業流程顯著增強了系統維護的效能,大幅降低了事故的發生頻率,同時亦促進了管理流程規范化水平的提升。通過強化員工培訓、完善資金支持及實施監督考核機制等途徑,對標準化流程進行優化,旨在確保消防設備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發揮實際效用并保持穩定性能。
關鍵詞:消防設施;標準化流程;維護管理
中圖分類號:D035.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4)11-0037-03
隨著城市建筑規模的不斷擴大,消防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已成為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任務。傳統的維護方法常存在操作不統一、記錄不完整等問題,導致設施可靠性不高、故障頻繁。在此背景下,建立消防設施維護管理的標準化流程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探討通過標準化的流程管理來提升消防設施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為相關管理部門提供科學、規范的管理方案。
1 消防設施維護管理的標準化流程設計
1.1" 巡檢流程
巡檢流程作為消防設施維護管理的基礎,通過標準化的巡查和檢查程序,確保設施處于無故障狀態。巡檢流程分為日常巡查和定期檢查,巡檢人員需嚴格按照標準操作流程(SOP)逐項檢查設備狀態,以確保各項設備正常運轉[1]。通過SOP,巡檢工作不再依賴于個人經驗,而是遵循詳細的指引,逐項落實檢查步驟。例如,在以往巡檢中,人員可能僅憑經驗觀察指示燈是否亮起,而在實施SOP后,巡檢人員需詳細記錄每個指示燈的狀態和電源連接的穩固性,并對任何異常進行定量評估和描述。這些顯性問題通常是設備故障的初期信號,可通過公式1來評估故障發生的概率。通過增加巡查頻次,能夠實現故障的早期預防,有效降低突發故障的風險。
1.2" 維修與保養流程
在消防系統中,報警系統的檢測重點在于傳感器線路的信號強度,尤其是煙霧探測器、溫度探測器和手動報警按鈕等傳感設備的信號線路。具體來說,1.2V的信號電壓是測量這些傳感器與控制中心之間連接線路的標準。該線路負責傳輸傳感器的實時狀態,以確保監控中心迅速獲取設備信息。在檢測中,1.2V的信號強度視為系統正常工作狀態,表明線路電阻和電源穩定性均處于標準范圍內。如果測得的信號電壓低于0.5V,則可能預示著傳感器損壞、線路接觸不良或電源供應不足等故障。在現代消防系統中,多數消防泵已采用免維護設計,不再需要人工加油。這些消防泵配備了自潤滑軸承和密封結構,能夠在設備運行期間自動潤滑,減少了機械摩擦,確保長期可靠運轉。因此,在設備維護中,只需檢查自潤滑系統的狀態并確保無滲漏現象即可。同時,通過監測泵的流量和壓力參數,能快速判斷泵的運轉狀態是否正常,進而減少人工干預,提升系統運行的效率和穩定性。這一改進不僅使消防泵的日常保養更加便捷,也進一步降低了操作人員的維護負擔[2]。
1.3" 記錄與維護保養
為了有效記錄消防設施的維護數據,建議使用便攜式巡檢儀或移動數據終端(PDA)等智能檢測設備,并配合二維碼或射頻識別(RFID)技術,確保每項巡檢信息自動錄入到管理系統中。在數據記錄環節,需特別關注故障類型、發生頻次、設備位置、故障原因分析及修復時長等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可對易發故障進行趨勢預測,識別潛在的系統性問題,為設備改進提供數據支撐,最終達到提升設施穩定性和減少故障發生率的目的。這些數據,既為日常維護提供了可靠依據,也為未來維修工作積累了歷史資料。若某設備頻繁出現同類型故障,可通過記錄和分析數據,揭示潛在的系統性缺陷,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解決。
具體的評價方法可以通過故障頻次統計、設備健康指數分析以及關鍵性能指標(KPI)對比來實現。統計每種設備的故障發生次數,并對比流程實施前后故障次數的變化。例如,若某設備年故障率從5次降至2次,則顯現了維護流程的成效。基于設備的歷史故障、維護記錄和檢測數據,利用健康指數算法(如殘余壽命預測)評估設備狀態。健康指數的提升表明維護策略的成功實施。通過對比諸如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平均修復時間(MTTR)等指標的變化,量化維護效率。若MTBF提高、MTTR縮短,則標志著流程優化帶來的顯著成果。這些評價方法提供的數據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了依據,證明了規范流程對減少故障、延長設備壽命和提升維護效率的實際效果。
1.4" 監督與審核流程
在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過程中,標準化流程的有效性需依賴監督和審核這兩個核心環節來確保。主要通過對標準化流程的嚴格執行進行跟蹤監控,實施定期以及不定期的隨機檢驗,以確認維護活動是否遵循既定規范,從而保障各項作業均在規范化的管理軌道上穩定運行。監督工作人員應擁有深厚的專業技能與操作經驗,這在巡查期間對于迅速辨認出各類問題至關重要。監督人員通過審視巡檢記錄和評估設備狀態,旨在發現巡檢或維護中的潛在不足,以便及時采取糾正措施。
在管理系統中,審核階段主要對各項記錄及流程執行狀況進行深入審查,以確保流程順利執行并達到預期目標。定期進行流程審視,有利于辨識并指出缺陷,隨即提出針對性的優化建議。對經常出現故障的設備,通過分析審核數據來查找根本原因,并據此優化檢查和維護的頻次及項目,旨在降低故障的發生頻率。在完成審核流程后,負責人員需基于所得結果,策劃并實施具體的改善計劃,包括提高特定設備的檢查頻次,或是強化某些維護步驟,以提升整體流程的效率和效果[3]。
2 消防設施維護管理標準化的實施效果分析
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IFC)為例,該建筑是一個著名的商業綜合體,集辦公樓、購物中心和高檔酒店于一體,是上海市最具影響力的地標之一。由于其建筑規模龐大且人流量密集,對消防設施的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提高消防設施的可靠性,上海IFC于2019年開始實施消防設施維護管理的標準化流程。
2.1" 提升維護效率
上海IFC通過引入先進的記錄管理系統和標準操作流程(SOP),優化了巡檢和維護的工作流程。此前,維護人員的巡檢工作存在不定時和不規范的問題,設備檢查缺乏統一的標準。實施標準化流程后,所有維護人員均嚴格按照明確的巡檢時間表和流程圖進行操作,并記錄每次巡檢和維護的詳細數據。每臺設備的狀態信息都被錄入系統并進行分析,從而顯著提升了巡檢頻次和工作效率。
2.2" 降低事故發生率
在標準化流程實施之前,上海IFC的消防系統曾因水泵供水不穩定導致應急供水不足的風險。通過實施嚴格的標準化巡檢流程和定期的維護操作,如清潔、防腐處理等,設備的運行穩定性得到大幅提升。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水流量和水壓在標準化管理后保持穩定,能有效應對火災風險。據統計,在實施標準化流程后的兩年內,未發生重大火災事故,而在實施前的五年內,曾有過兩次因設備故障引發的火警事件。第一次是由于消防水泵電機故障導致水壓不足,未能及時提供足夠的水源。第二次則源于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水閥發生故障,導致噴淋系統無法正常啟動。供水系統的水壓穩定在70~80kPa之間,明顯高于實施前的50kPa,這一改進大幅度降低了火災發生時供水不足的可能性[4]。詳情見表1。
2.3" 優化管理流程的規范性
上海IFC通過建立詳細的設備檢查周期和維護記錄體系,確保每項操作都有章可循。以往,設備維護的執行因人而異,維護記錄不完整,導致管理層無法準確追蹤每臺設備的健康狀態。自標準化流程實施后,每次維護和巡檢都記錄在案,形成了完整的可追溯數據鏈,為管理層提供了清晰的監督和審計路徑。實現了巡檢周期和標準的完全統一,極大地提升管理流程的規范性。通過對歷史維護數據的分析,管理層能夠預判設備可能面臨的問題,并提前部署資源,減少設備突發故障。
3 消防設施維護管理標準化優化策略
3.1" 提升員工的標準化意識
消防設備的保養流程的高效性,關鍵在于員工對規范化操作的準確理解與嚴格遵照執行。提高員工對標準化的認識,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企業應定期舉辦培訓課程,確保員工能夠全面掌握標準化流程的各個環節及其重要性。培訓內容包括操作規程、應急響應步驟及常規故障診斷技術等,以保證所有員工能夠熟練運用。為了深化員工對標準化工作程序的理解與運用,不僅需要定期的技能訓練,還必須建立周期性的評估機制,通過實操評估與知識測試雙重方式,可以有效鞏固員工對標準化流程的熟練程度。
考核結果不僅用于評估員工表現,還作為衡量培訓效果的重要依據,推動培訓項目的持續改進。企業應將標準化執行狀況納入績效評估體系,設立具體標準,如設備巡查記錄的完整性和維護工序的規范性。此外,需配備具有消防專業知識的管理人員,通過專業視角進行監督與指導,確保員工在執行過程中嚴格遵循規范。這樣的安排不僅提升了整體操作的一致性,還確保流程的科學性與嚴謹性,有助于進一步優化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保障設施在緊急情況下的可靠性與有效性。
3.2" 加大維護資金投入
為了確保消防設備的正常運作,必須投入足夠的經濟資源,特別是在替換老化設備或執行大規模修繕任務時,充足的財政預算顯得尤為關鍵。為保障持續的工作運行,建議企業在每年的財政計劃中預留一筆專款,專門用于對消防設備的檢修與改進。高質量備件與維修工具的購置,得益于充足資金的支撐,這不僅延長了設備壽命,還提升了維護工作的整體效率。在預算規劃過程中,應對資金的分配進行周密考慮,以確保各類維護需求得到恰當的財務支持。關鍵設備必須得到優先級的維護保障,確保在緊急時刻能夠充分發揮其應有的防護功能。可以利用部分資金,引入如故障監測儀器和監控系統等先進技術設備,旨在提高檢測效率,同時降低人為失誤的發生概率[5]。
3.3" 優化監督考核機制
標準化的消防設施維護管理流程,其有效性依賴于完善的監督考核機制。執行監督職能的關鍵在于實施不定期的檢查與巡檢,以及對維護作業的執行狀況進行嚴格審查,保障各項操作嚴格遵循既定的標準化程序。專門的監管人員須具備深厚的實際操作經驗,以便能夠迅速識別在巡查和維護過程中出現的不規范行為。企業應當考慮,在員工的績效評估中納入諸如設備巡查質量、維護作業質量以及標準化流程執行狀況等因素。企業可實施獎懲制度,獎勵遵守規范且工作表現突出的員工,并對未達到標準者采取必要的改進措施。為了全面評價員工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必須綜合考量包括日常巡查記錄的完整性、設備維護的迅速響應能力,以及問題解決的成效性等多方面因素。
4 結束語
通過標準化流程的建立和實施,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獲得了顯著的改善。在系統的巡檢、維修和保養流程下,設施的維護效率和應急響應能力均得到了提升,火災事故的發生率顯著降低。此外,記錄管理和監督考核機制的建立,確保了維護工作的規范性和可追溯性,進而優化了整體的管理流程。未來,應繼續強化員工的標準化意識、加大維護資金投入、完善監督考核機制,以保障標準化流程的持續有效運行。
參考文獻
[1]張敏.固定消防設備設施在滅火救援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4(16):258-260.
[2]盧凱.臨港新片區建筑工地消防監管的主要特點與管理策略分析[J].今日消防,2023,8(9):64-66.
[3]于佳楠,潘超.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標準規范化研究[J].現代職業安全,2023(4):36-38.
[4]馬鴻睿.消防設施維護及安全管理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4,10(5):7-9.
[5]高丕.建筑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檢測中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今日消防,2023,8(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