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上講臺、講黨課,以身作則、以講促學。”作為農村黨員干部,要想講好“農村黨課”,就要沉浸式將自己“擺進去”,用黨課進一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沉浸式內容講解,將“自己的理解”擺進去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黨課姓“黨”,雖然要嚴謹、認真、細致地講黨課,但是不意味著要“板著臉講理論”。農村黨員干部要以字斟句酌的態度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在完成自身學習的基礎上,根據聽眾的特點和當前的發展問題,把最重要、最剛需的內容挑選出來,將“大道理”轉化成“小主題”,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地闡釋理論,助力農村黨員入腦入心、學深悟透。
沉浸式形式呈現,將“自己的故事”擺進去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農村黨員教育的形式不斷升級。同時,“大水漫灌”式的黨課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農村黨員干部在講黨課時,要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摒棄“照本宣科”式地講理論知識,統籌考慮到農村黨員的年齡結構、文化水平、工作實際等因素,積極創新黨課形式,增強黨課的趣味性、互動性,通過“小切口”講清“大道理”,多用“身邊事”詮釋“大道理”,將黨課內容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將本土資源轉化為可聽、可視、可品的生動教材,助力農村黨員在身邊人的故事中打開干事創業的新視角,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
沉浸式應用實踐,將“自己的行動”擺進去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堂生動的黨課,就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農村黨員干部要將黨課“內容指向”轉變成鄉村振興“實踐路向”,聚焦“應用實踐”,俯身下基層,通過農村“戶外黨課”“行走黨課”等形式,把“理論課堂”變成“實踐課堂”,站穩人民立場,及時填補農村黨員的理論“空白”,讓抽象的理論知識有實踐支撐,真正把黨課講具體、講生動、講出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