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泰

在植物分類學上,蠟梅與梅花是兩種不同植物。蠟梅屬于蠟梅科蠟梅屬,梅花屬于薔薇科杏屬。那為何蠟梅仍叫梅?
蠟梅與梅花因花期相近而得名。《本草綱目》記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
大量文獻資料表明,蠟梅最早出現于宋代,其蠟梅栽培起源和野生分布情況均表明,洛陽是當時蠟梅傳播種植的關鍵地點。可以說,我國蠟梅始見于北宋中葉的西京洛陽、東京開封一帶。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周師厚的《洛陽花木記》是最早出現蠟梅記載的文獻。之后的詩文作品、筆記雜著乃至園藝著述明確提到蠟梅的數量驟增。蠟梅的香氣清而不寒,濃而不膩,尤其受到眾多文人的喜愛。如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夏歷十一月,蘇軾時任潁州(今安徽阜陽)知州。此間,他創作了《蠟梅一首贈趙景貺》,其中就有這樣幾句:“天工點酥作梅花,此有蠟梅禪老家。蜜蜂采花作黃蠟,取蠟為花亦其物。”詩人陳與義也對蠟梅大為贊賞,有詩云:“一花香十里,更值滿枝開。承恩不在貌,誰敢斗香來。”
“蠟梅”有時也被寫作“臘梅”。據古籍《禮記》:“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種祭祀叫“蠟”。“蠟月”之稱最早由蠟祭而得,秦時改“蠟”為“臘”,稱為“臘月”。而蠟梅開于臘月,所以,“蠟梅”在民間又稱“臘梅”。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如果說早春是屬于梅花的,那么寒冬則是屬于蠟梅的。因為沒有蠟梅的冬天,是不完美的。
(源自“圈閱”,有刪節)
責編: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