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
2023年4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重慶召開了“城市群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融合發展經驗交流現場會”,時任副主任楊蔭凱出席會議并作報告,提出了軌道交通融合發展新理念,并作了相應的工作部署。
“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基于城鎮化發展到都市圈城市群形態的新階段、軌道交通面臨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城市群的新使命、順應城市軌道交通升華為都市軌道交通的新形勢,提出的新理念。同時,也是為小網升中網城市破解“成長中困惑”提出的新思路,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總結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和推進多項融合工作實踐經驗提出的新理論。
聚焦城軌交通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創始會長包敘定從城軌TOD夯實“公益城軌”之本、城軌TOD創新“經營城軌”思路、城軌TOD助推“可持續城軌”發展等三個維度提出:要堅持公益為本,不斷優化相關功能,發揮城軌交通的惠民屬性;堅持經營為要,增強自我造血功能,探索“經營城軌”全新經營理念和開源之道;以城軌TOD助推“可持續城軌”發展,為各環節的良性循環提供動能。
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委托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開展《城軌交通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模式和路徑研究》。2023年6月16日,無錫城軌交通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示范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將圍繞城市軌道交通多元融合和可持續發展兩大主題,聚焦引流(客流)、增收、降本三大方向,通過區域、四網、多交、線路、站城、系統、綠智、文旅、業務等九個融合,分析城軌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困惑,總結推廣行業在融合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創新融合發展的新理念,探索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和路徑,為政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建議,為在全行業推廣提供指導。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累計有59個城市投運城軌交通線路11232.65 公里。其中,2023年新增城軌交通運營城市3個(紅河州、滁州、許昌),新增城軌交通運營線路884.55公里。其中,紅河州為有軌電車運營城市,滁州、許昌兩市為市域快軌運營城市。
根據2023年前三季度城軌交通客運完成情況和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城軌交通月度客運量初步推算,2023年中國內地城軌交通全制式系統完成客運總量將再創歷史新高,預計達到295億人次,日均客運量將突破8000萬人次。

2023年,交通運輸部印發5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制度文件并做政策解讀。為進一步完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評估制度,指導各地做好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評估工作,提升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交通運輸部印發《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評估管理辦法》(交運規〔2023〕3號),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城市軌道交通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規范》(交辦運〔2023〕56號)、《城市軌道交通正式運營前安全評估規范》(交辦運〔2023〕57 號) 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期間安全評估規范》(交辦運〔2023〕58號)。為進一步提高城市軌道交通通信系統可靠性、可用性、可維護性和安全性,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城市軌道交通通信系統運營技術規范(試行)》(交辦運〔2023〕67 號)。
2023年10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發布〈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品認證第二批目錄〉的公告》(2023年第44號)發布,共計5個類別,包含19個產品,其中:工務產品、供電系統、通信系統、車站設備為新增類別,共包含16個產品;牽引傳動系統在第一批目錄的基礎上新增3個產品。2023年10月31日,《國家認監委關于發布第二批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公告》(2023年第22號)發布,共計6項,包含新發布4項、修訂2項,其中:新發布工務產品、供電系統、通信系統、車站設備4項規則;修訂了牽引傳動系統、CBTC系統2項規則。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綠色城軌發展行動方案》落地實施一年來,在行業內引發強烈反響。目前已有20個城軌企業發布綠色城軌行動方案,其中北京、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天津、成都、哈爾濱、石家莊、寧波、無錫、青島、徐州、蘇州、常州、溫州等城軌業主結合實際發展情況,為城軌企業的綠色轉型謀定了頂層設計。中建三局、中車時代電氣和施耐德電氣分別在建造與制造領域發布《綠色城軌行動方案》,為行業的綠色發展提供持續動能。綠色城軌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企業《綠色城軌行動方案》的編制與發布,引領了全行業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體現了行動方案見行動的務實精神,為綠色城軌實施提供更廣泛的示范和推動效果。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發布三年來,智慧城軌建設展現出勃勃生機,取得了一批創新成果。
各城軌業主單位在組織學習《綱要》精神基礎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南京、武漢、西安、哈爾濱、鄭州、寧波、貴陽、廈門等30多個城市相繼編制智慧城軌發展規劃、信息化建設規劃或推進智慧城軌建設白皮書等,統籌謀劃布局,扎實推進落地,城軌企業智慧城軌規劃全面實施。
重慶軌道應用前期CBTC互聯互通示范工程成果,順利實施了“地鐵4號線-環線-5號線”互聯互通直快列車上線運行,首次實現三線互聯互通跨線運營,取得了關鍵技術從0到1的突破。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指導下的北京“新一代網絡化智能調度和智能列車運控系統”示范工程已在試驗線上成功運行,并取得關鍵技術從0到1的突破,該項成果引領了世界城軌交通的發展。
廣州、深圳、上海和哈爾濱等地鐵公司建設的智慧車站系統,大幅提升旅客出行服務水平,同時10年全生命周期節省資金占初期投資的140%至150%,經濟效益顯著。智慧車站建設現已遍及全國19個城市、600余座車站。新規劃建設的車站將逐步把智慧車站管理功能作為標配,以全面提高城軌車站乘客服務、設備運維和人員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指導下的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軌示范工程,探索5G公網專用取得突破,測試、驗證、應用成效顯著。這是全國第一個建立軌道交通行業5G+MEC的公專網,也是全國城軌交通首創的5G公網專用生態,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023年11月30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示范工程“雙流制市域鐵路與城市地鐵貫通運營成套技術”完成工程建設,重慶市域鐵路江跳線與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正式貫通載客運營,列車從江跳線圣泉寺站運行至5號線石橋鋪站,乘客乘坐貫通列車即可實現跨線運行、零換乘。換乘方式由“人換乘”變為“車換線”,為乘客節省換乘時間的同時,提升乘客出行體驗,這是全國首例實現市域鐵路與城市軌道貫通運營案例。
項目聯合國內設計、施工、車輛、信號等央企及高校共10家單位,牽頭研究雙流制成套技術,成功突破了交直流全自動切換、不同供電制式下動拖比自動切換、滿足貫通運營的車輛限界及軸重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實現了同一列車在不同供電制式的兩種線路上安全運營,在全國軌道交通領域都具有開創性、突破性、示范性意義。

雙流制列車
2023年3月,深圳地鐵案例被納入《G20/OECD政策工具:動員融資機制以加強經濟復蘇期間地域和城市基礎設施融資》報告。該報告作為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成果文件,寫入了《G20領導人巴厘島宣言》。深圳地鐵案例是本次唯一入選的中國案例,為人口密集且交通依賴性強的城市有效支持地鐵建設和運營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彰顯了深圳先行示范作用。
2023年12月5日,深圳地鐵集團受邀參加在阿聯酋迪拜世博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此次大會上,深圳地鐵“軌道+能源”綠色低碳模式創新應用實踐成功入選深圳十佳案例,向世界分享了軌道交通綠色低碳發展的深圳經驗。
2023年恰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中國城軌交通方案”在“一帶一路”十年間在技術、裝備、運營、人才等方面不斷創新、拓展。
廣州地鐵、深圳地鐵、北京地鐵等城軌交通運營企業成功將其成熟的運營經驗應用到如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輕軌項目、越南河內吉靈—河東輕軌項目等“一帶一路”軌道交通建設中,同時開展標準建立、建章立制、人員培訓、運營調試等工作。
中車長客、四方股份、中車株機、中車浦鎮、中車唐山、中車大連、中車智行、京車裝備、比亞迪等國內自主化車輛裝備廠家,在技術和能力上已經具備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并已走出國門,在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南非、智利、羅馬尼亞、阿根廷、巴西、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獲得了項目。

2023年6月24日,上海、蘇州“雙11號線”互聯互通。這是全國第一條與上海地鐵線網對接的跨省際軌道交通、中國縣域第一條穿越全城的軌道交通、蘇州第一條市域軌道交通正式通車運營。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和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在昆山花橋“雙11”交匯、無縫對接,并在國內首次實現跨省軌道交通系統的無感換乘。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示范性工程,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連接了蘇州、昆山以及上海,全長41.25公里,設站28座,全線時長約57分鐘。此次開通無疑將進一步縮短蘇滬之間的時空距離,大幅加速城際間人口、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流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和蘇州市域一體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