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兵
在堅持中煥發生機,在發展中發揚光大。2023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20世紀60年代,浙江楓橋干部群眾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創造了“楓橋經驗”。幾十年來,從“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楓橋經驗”在實踐中不斷豐富、持續發展,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成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面旗幟。
時間新故相推,經驗歷久彌新。跨越一個甲子的歲月,“楓橋經驗”展現出歷久彌新的魅力和活力:從鄉村“走”進了城市,從陸地“漂”到了海上,從線下擴到了網上,從社會治安領域拓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楓橋經驗”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豐富發展,更加強調黨的領導、更加彰顯法治思維、更加突出科技支撐、更加注重社會參與,展現出歷久彌新的魅力, 已成為中國之治的一張金名片。
“楓橋經驗”永葆活力,黨的領導是最大優勢。群雁高飛靠頭雁,船載萬斤靠舵人。黨建引領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政治靈魂,反映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本質特征。讓新時代“楓橋經驗”更具活力,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基層社會治理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提高黨在基層治理中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向社會組織、社區網格等全覆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打造素質過硬、本領高強的“兩委”干部隊伍,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注入紅色動力。
“楓橋經驗”永葆活力,群眾路線是最突出的特點。“楓橋經驗”盡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堅持走群眾路線,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為了人民群眾,滿足人民群眾。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使得問題解決更加高效、徹底。讓新時代“楓橋經驗”更具活力,更需要充分激發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廣察民情、廣納民意、廣聚民智,做到治理過程讓群眾參與、治理成效讓群眾評判、治理成果讓群眾共享,讓群眾成為基層治理的主體。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為人民群眾更好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讓“楓橋經驗”深深扎根人民群眾的肥沃土壤里。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黨的二十大對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作出部署,明確提出“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新時代新征程,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深刻領悟“楓橋經驗”所迸發出的歷史穿透力、時代感召力、實踐推動力和蓬勃生命力,用足用好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動員全體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凝聚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