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茹
[摘要]? 經過20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互聯網行業已逐漸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相較于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更注重整個產業鏈各個環節之間的連接,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生產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和靈活的供應鏈協同。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健全監管機制,建立行業標準,加快產業互聯網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以破除技術壁壘、數據安全隱患、技術人才短缺等困境,促進產業互聯網健康發展。
[關鍵詞]? 產業互聯網;產業鏈;數字經濟;價值經濟
[作者單位]?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我國互聯網行業在過去20年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革。從1995年中國電信在上海和北京建立兩個網絡接口開始,到如今互聯網行業已經構建了龐大的流量分發網絡和生態應用體系,互聯網行業正逐漸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的前半段是消費互聯網的時代,主要以滿足個人消費需求為目的的互聯網應用,比如電子商務、社交網絡、在線娛樂等;而產業互聯網則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和升級傳統產業,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的互聯網應用。
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轉變
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消費互聯網時代,重點在于個體消費者與商品或服務之間的連接,通過電商、社交網絡等平臺為個體消費者提供便利的購物體驗和商品信息。消費互聯網實質上是對流量和注意力的爭奪,是圍繞用戶的“眼球經濟”,吸引人的注意力并轉化為商業價值,完成注意力—認同—消費行為的轉化。然而,當前互聯網用戶數量已接近天花板,人口紅利逐漸減弱,流量主要被阿里、騰訊等龍頭企業掌控,創業者和從業者想在消費互聯網中再謀求一席之地十分困難。于是,他們將目光投向了產業互聯網這片全新的處女地。
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連接從消費端向產業端滲透的過程,是從眼球經濟轉向價值經濟的途徑。產業互聯網的橫空出世意味著互聯網技術已從單純的線上交易向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產業互聯網關注生產端的智能化和定制化需求,通過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技術等手段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監控和靈活調整,滿足多元化、小批量、定制化的市場需求。這種轉變體現了互聯網技術不再僅僅是為了拉動消費,而是更多地賦能生產效率提升,立足于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協同創新和價值鏈的重構,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
在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轉變過程中,互聯網技術的角色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相比于消費互聯網時代將互聯網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升用戶體驗和擴大消費市場,而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更多地成為一種基礎設施,支撐著產業鏈的數字化、智能化和靈活化發展。
發展產業互聯網的積極影響
產業互聯網促進了生產效率提升。通過數字技術和數據分析,企業能夠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從而優化生產過程和資源配置,實現生產效率提升。例如,制造業建立有效的檢測體系,實現全程追溯與可視化生產,生產前通過設定指標判斷設備狀態,生產中自動檢測,生產后智能質檢,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線的運行效率,保證了產品質量。同時,在數據支持下,人工和機器可以達到更高水平協同,產業互聯網可將人工從大量流程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參與到維護管理與創造性決策工作中,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產業互聯網推動著供應鏈的優化和協同。通過互聯網技術,企業可以實現對供應鏈的不同環節、生產體系與組織方式、企業與產業之間的合作等全方位賦能,從整體上優化組織結構,推動產業效率變革,推動硬件、物理基礎設施和軟件、數字化基礎設施等一體化發展,推進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的協同,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產業優化升級。
產業互聯網加速了企業創新進程。通過連接企業、研究機構和消費者,產業互聯網為創新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市場調研、產品設計和用戶反饋意見收集分析,從而根據市場需求更好地制定生產計劃。同時,產業互聯網也推動了傳統企業的升級轉型。在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制造業和服務業、硬件和服務之間相互隔絕,產業互聯網可以將這種隔絕打破,把數字功能更多地嵌入到產品當中,促使其向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高附加值領域發展。
產業互聯網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隨著產業互聯網的興起,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和互聯網專業人士,為就業市場提供了新的崗位。同時,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如軟件開發、物聯網設備制造等,進一步促進了就業機會的增加。
產業互聯網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技術壁壘。產業互聯網需要依賴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等作為支撐,但目前來看,產業互聯網發展中仍面臨一些技術難以突破。例如,人工智能技術需要具備強大的算法和模型支持,同時需要大量的數據進行訓練和學習。對于一些傳統產業而言,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對技術要求較高的企業可能面臨困難。
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涉及的數據量越來越大,信息也越來越敏感,保護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成為重要任務。但現實中數據泄露、網絡攻擊等風險也在不斷增加,這給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風險和挑戰。由于產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多樣化,目前還面臨網絡穩定性、傳輸速度等技術問題。
缺乏標準。由于產業互聯網涉及多個行業和領域,各個行業之間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這給產業互聯網的應用和推廣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例如,在智能制造領域,由于不同企業采用不同的設備和系統,數據的傳輸和共享就是一個難題。
人才短缺。產業互聯網需要熟練掌握互聯網技術、數據分析、物聯網技術等復合型人才的支撐,而目前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供應短缺。消費互聯網的編程人員也是業務人員,他們可以很容易地用計算機語言和思維描述業務,但對于產業互聯網而言,編程人員和業務人員處于分離狀態,編程人員不懂業務,業務人員缺少計算機思維,復合型人才較少。
監管法規不完善。產業互聯網需要多方參與和協同合作,但現有反壟斷法律法規對于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新型經濟活動的監管措施始終滯后,監管政策尚待完善。特別是在跨境合作、國際交流等方面,產業互聯網更面臨國際間數據流動、知識產權保護、網絡安全等問題。
促進產業互聯網健康發展的建議
加快產業互聯網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產業互聯網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同努力,加大資金投入,全力攻關,在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要加快生產自動化和數字化進程,可以采取應用商店模式,細分行業的解決方案、研發設計、運營服務系統等,形成技術及供應鏈資源交易系統。要注重對線上線下數據的整合分析,在滿足用戶需求和個性化定制的基礎上改造供應鏈環節,實現流程優化與生產協同,完善生產消費閉環。
健全監管機制,保護數據安全和隱私。針對產業互聯網領域的特點,制定專門的數據安全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數據收集、使用、存儲和共享辦法,保護用戶和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大對產業互聯網領域的數據安全監管和執法力度。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和執法手段,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建立健全數據隱私保護機制,明確用戶的個人信息保護權利,規范企業在數據采集、處理和使用過程中的行為,保障用戶的隱私權益。
建立統一標準,促進產業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由于產業互聯網涉及多個行業和領域,各行業標準不一,因此,要建立產業統一的互聯標準,規范數據接口和數字化系統,讓數據系統可以在不同企業與產業之間流通,實現跨行業產業關聯。政府部門要主導標準制定和推廣,引導企業采用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從而促進產業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
建設高水平產業互聯網人才隊伍。產業互聯網需要具備互聯網技術、數據分析、物聯網等綜合能力的人才。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必然成為生產管理中的一部分,生產管理研發人才兼具計算機思維和能力是大勢所趨。因此,要注重IT人才隊伍建設。政府部門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制定產業互聯網新技術人才培養規劃,引導并支持高校和職業培訓機構開辦產業互聯網領域的專業課程,同時鼓勵企業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投入,推動產業互聯網和企業管理深度融合。
完善監管體系,保障產業互聯網健康發展。政府部門要跟進產業互聯網發展情況,及時完善監管措施,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障產業互聯網的健康持續發展,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