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任寰 于帥 湯桂梅 王曉

摘? 要:經過五年的科教融合探索實踐,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在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引育、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獲得快速發展,充分彰顯科教融合的獨特優勢??平倘诤蠈W院-藥學院緊跟國家科教融合政策導向,緊貼地方藥學專業建設需求,深挖自身人才和科研優勢,從明晰育人方向、構建課程體系、創新培養模式、夯實師資力量和強化校企合作五個方面入手,探索實踐藥學專業科教融合建設的新路徑、新形態。該文以藥學專業建設為例,梳理專業在科教融合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成效,以及存在的矛盾問題和發展方向,為下一步創新推進科教融合發展,合力培育優質人才,加快科教成果落地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藥學專業;科教融合;實踐探索;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U455.6?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04-0088-05
Abstract: After five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which fully demonstrates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ed Schoo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losely follows the national policy guid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closely meets the needs of local pharmacy construction. By deeply digging its own talen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dvantages, the paper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he new path and form of pharmacy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clarifying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mode, strengthening the faculty strength, and strengthen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harmac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work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specialty in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contradiction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jointly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next step of innovation.
Keywords: pharmacy major;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alent cultivation; teaching system
科教融合的理念最初起源于德國,從“洪堡理想”“吉爾曼創新”演變至“博耶理論”,其實質是主張建立“科研-教學-學習”的聯結體,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1-2]??平倘诤鲜鞘澜绺鲊咚酱髮W長期堅持和遵循的一個重要核心理念,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在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3]。2017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教育部推動了新工科建設三部曲,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等文件,明確要求建立科教融合協同培養機制,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指明了方向,應用型高校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期。2017年,按照山東省委、省政府促進高等教育科教融合發展的工作部署,齊魯工業大學和山東省科學院整合成立新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開啟了省屬高??平倘诤系奶剿鲗嵺`之路。經過五年的發展,伴隨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校(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實現了“1+1>2”的加乘效應。在此,以藥學專業建設為例,深入探討科教融合的改革舉措及育人成效。
一? 專業設立背景
2018年,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充分利用科教融合優勢,借助省科學院的科研力量和與行業企業的密切聯系,設置藥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等6個緊密對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需求和新工科建設要求的科教融合學院[4-5]。藥學院下設藥學、藥物制劑兩個本科專業。其中,藥學專業是新增專業,也是科教融合特色專業。專業緊隨當今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致力在現代藥物生產、藥物精細制造等特色領域發揮自身的科研和教學優勢,著力培養具備較強創新意識、科研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復合型藥學人才。藥學專業2019年開始招生,經過四年的建設,專業以思政教育為引領,大力探索實踐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構建“五位一體”特色課程體系、實施“導師協同”的培養方式、打造“多元融合”的高層次教學團隊、完善“校企互動”的實踐教學機制,在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引育、社會服務和國內外合作等方面獲得了快速發展,充分彰顯了科教融合的獨特優勢。
二? 主要建設舉措
(一)? 發揮“思政教育”的引領作用
專業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科教融合培養育人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以學院領導為主導、教學骨干為核心,成立課程思政建設小組,通過文件宣傳、制度建立、課堂氛圍營造和學業導師指導等方式,將德育全面融入人才培養和課堂教學全過程。一方面,在課程設計中融入思政元素,推行德融課堂,完善過程考核機制,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有機融合,通過各種途徑全面提升專業課教師將思政教育融入各類課程教學的能力。另一方面,優化改進思政教育方式,由專業教師為主力編制省級《藥學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為省內藥學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提供指南。改變傳統自然科學專業課的枯燥乏味和照本宣科,從知識體系中尋找與德育的“共鳴點”,在各專業課中開展人生觀、世界觀、環保、誠信和勵志等教育。同時,專門建立課程思政平臺,創建“藥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注重把愛國主義、民族情懷等思政元素貫穿滲透于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 構建“五位一體”的課程體系
緊盯當今制藥行業對高級應用型復合人才的需求,著力打造集“學術前沿課程”“行業前沿課程”“德融課程”“創新實驗課程”“特色實踐課程”五位一體的專業課程體系,為本科生的培養提供有力支撐(圖1)。
其中,“學術前沿課程”引導學生展望未來,全面了解本專業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靶袠I前沿課程”助力學生了解當下,掌握本行業當前的發展趨勢和需要突破的技術瓶頸?!暗氯谡n程”促使學生堅定信念,通過思政教育、德育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的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專業自信、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皠撔聦嶒炚n程”激發學生內在活力,開設應用型或科研型多個實驗內容,學生根據個人專長和興趣特點選擇參與,既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培塑學生的主動創新意識。“特色實踐課程”拓寬學生發展渠道,根據學生未來發展方向設置個性化訂制式課程。對于選擇就業的同學,可以聯合企業制定實習實訓方案,讓其在實踐過程中掌握企業所需的實踐技能,使其在踏入社會后盡快融入工作環境;對于選擇繼續求學或出國深造的學生,可以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基礎科研實驗技能的培訓,為未來的科研之路打好基礎。
(三)? 實施“導師協同”的培養方式
專業充分發揮自身科研人員比例多、質量高的優勢,創新實施“導師協同”的培養方式。在實行輔導員、班主任制度的基礎上,將導師制管理模式引入本科生培養教育階段,學生從大一入學開始,除了配備一位專任授課教師為其學業導師之外,還可以自選配備一位學術導師。同時,學部還聘請魯南制藥股份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福瑞達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的30位校外產業導師給學生授課,與學業導師和學術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本科生的教學任務。學業導師指導學生進行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的學習,充分參與到學生實驗方案設計、實驗具體實施、數據分析以及論文撰寫過程中;學術導師指導學生參與感興趣的研究課題,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對課題的探索和思考,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提高學生的獨立自考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科研協作能力;產業導師指導學生開展應用研究,幫助學生了解行業企業需求,與學生一同深入校企合作項目進行深入探究,提高學生適應能力。導師的協同培養可以促使學生將學習的理論成果有效地應用于企業的科研攻關及產品開發中,實現“產、學、研”的有機結合,拓寬學生培養路徑,完善學生培養方式。
(四)? 打造“多元融合”的師資隊伍
科教融合為藥學專業建設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師隊伍,專業推進和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喚醒與激發教師參與人才培養的主體意識和內生動力。一是建立“科教產互通”用人機制。在授課任務安排方面,科研院所的研究員、產業專家和學院專職教師等來自各領域的人才均可參與教學。二是創新教師崗聘方式。專業教師可根據自身特點選擇聘崗的類型,例如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科研教學型、科研型和工程型等,每個崗位對應不同的崗位職責、任務目標,可以充分調動專業教師的積極性。三是引進國際師資力量。學院聘請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作為學院的名譽院長,韓國科學技術院院士為特聘專家,組建具有國際視野的教師團隊。多元融合的師資隊伍有助于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技能和水準,以達到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目標。
(五)? 完善“校企互動”的實踐機制
專業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實踐教學平臺和校外企業的合作優勢,構建系統完善的專業實踐機制,形成以學生為主、以企業應用型工程項目為驅動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實踐訓練,更好地適應行業創新發展需求。除了加強與省內外知名企業的交流合作之外,廣泛邀請醫藥行業企業參與制定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使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實際需求相吻合,邀請企業工程師、技術專家積極參與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共同開發課程、編寫教材,促使教學內容與產業發展無縫銜接。根據特定制藥企業需求,進行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生培養模式改革,建立學生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集中組織學生到知名企業進行實習實踐、開展畢業設計,深入了解企業生產實際和行業發展技術前沿,實現理論學習、科研攻關和企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三? 初步實踐及成效
藥學專業2019年開始招生,經過四年的建設,在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引育、社會服務和國內外合作等方面獲得了快速發展,充分彰顯了科教融合的獨特優勢。
(一)? 育人質量明顯提升
第一屆藥學專業學生所在班級獲評“優良學風標兵班”“十佳學風特優班”“優良學風標兵班”“活力團支部”等多個榮譽稱號;當前,學生中共有預備黨員10名,入黨積極分子22名;班級中有7人在校、院學生組織擔任部長及以上職位;班級有40人通過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為81.63%;12人次獲得省級及以上獎項,另外班級3名本科生在大三階段就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是該專業科教融合的集中體現,被人民日報、閃電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
(二)? 教研成果持續涌現
教學方面先后獲評省級項目1項,校級重點項目4個、一般項目9個。藥劑學、藥理學等5門課程教案被評選為校級“德融教學”好教案或課程思政好教案;學院教師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互聯網+”等學生競賽,獲得國家級特等獎1項,省級金獎1項、銀獎3項,省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蒲蟹矫?,承擔縱向項目100余項,立項經費近億元,其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30余項,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在Nature子刊、JACS等國際權威雜志發表學術論文2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近百件。
(三)? 產學轉化收益明顯
藥學專業圍繞山東省社會民生需求及新舊動能轉換,深耕企業抓轉化,先后為魯南制藥、齊魯制藥、宏濟堂制藥等百余家院所和企業提供技術支撐,聯合開展藥效物質基礎、產品質量標準及生產過程質量控制、中成藥質量二次提升等方面科技攻關,帶動藥學產業的技術進步。教師團隊的科技成果作價入股千余萬元成立山東善維免疫科技有限公司,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實現重大成果轉化和平臺建設。專業成立以來橫向課題及成果轉化合同額達到五千多萬元。
(四)? 學科潛力不斷增強
專業設立后陸續出臺《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建設任務書》《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培育政策》等制度文件,統籌做好學科建設頂層設計。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鼓勵科研人員與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進行交流合作,聯合申報相關領域課題,共同發表高水平論文。近三年,通過專業建設,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ESI學科潛力值從0.46增加至0.66,藥學學科影響力顯著增強。
(五)? 辦學層次穩步提升
2019年藥學專業啟動碩士點申報準備工作,成立碩士點申報籌備小組,并根據山東省醫藥產業發展需求,確定了藥物化學與制藥工藝、藥物分析與質量控制、藥效評價與作用機制和藥用資源與開發四個專碩特色研究方向。經過兩年的籌備與建設,藥學專業學位授權點于2021年正式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2022年開始招生,專業辦學層次和水平持續提升。
四? 當前存在的矛盾問題及思考建議
經過四年的科教融合實踐,藥學專業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體制機制創新還需要進一步增強,學生培養體系還需要進一步調整。
(一)? 專業學生培養方案需要進一步優化
藥學專業應用性較強,學生培養方案中需要涵蓋的授課內容較多,包括化學、生物學、醫學等專業。在制訂藥學專業培養方案的過程中發現,課程設置還存在一些問題需不斷完善優化。一是調整完善課程結構。在滿足專業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基礎課程、選修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的課時。由于藥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基礎優先、循序漸進”為原則,目前設計的培養方案中,學生在大一大二階段基本是以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為主,大部分的專業課程都大三階段開設,大四上學期也有部分課程安排,學生壓力較大,學習效果達不到預期,甚至會影響后續的考研率。二是適當增加基礎課程選擇性。工科類院校大學物理課程是所有理工類專業的必選基礎課,但可選擇的課時一般為一學年64學時或80學時左右,對于藥學專業無物理課程基礎的學生來說,學??梢栽O置較為簡單的32學時或48學時的大學物理課程供學生選擇。三是逐步提高科教融合特色課程占比。培養方案專業課程的設置中科教融合特色課程的占比僅為15%左右,還需進一步增加課程占比以體現專業的科學性和融合性。
(二)? “多元融合”師資隊伍的培育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當前多元融合的師資隊伍中既有教學型教師、科研型教師,也有產業型教師,如何建立一套適應多元融合的師資培育機制是專業建設遇到的一個難題。主要存在三個方面問題:一是教師引進標準單一。校(院)對于引進人才的學歷和科研潛力要求越來越高,導致有豐富企業實踐經驗的人員因學歷受限或科研基礎差等因素無法加入高校,教師隊伍中缺乏工程應用能力的教學人員,影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二是教師培訓缺乏針對性。教師培訓往往偏重于理論知識與教學業務,忽視了工程實踐及轉化應用的培訓需求,導致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得不到及時提升,培養的人才與企業崗位的適用性不強。三是教師考評激勵制度不夠完善。由于多元融合的師資隊伍建設并未納入應用型本科院校評估和評價體系中,因此大多數院校仍然以師資隊伍的學歷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作為教師考評的重點內容,教師參與學院建設、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在考評體系中所占比重不高,導致校(院)層面缺乏適用于多元融合教師隊伍的激勵措施,從而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三)? “科”“教”“產”的融合需要進一步深入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程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一是加強學習借鑒,積極與科教融合發展較好的院校和企業進行溝通交流,也可結合國際合作辦學,學習先進的經驗和做法,對照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提高。二是定期交流互動,加強與企業的互通互助,采取定期走訪、產業參觀、現地教學和學生實踐等方式,提升企業參與教學,提高教學育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效滿足企業發展和學生就業需求。三是拓寬合作資源。在現有合作企業基礎上,主動尋找專業相似的優質企業,加強校企合作,提升教研成果轉化率,助力社會經濟發展。
五? 結束語
科教融合以來,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藥學專業始終堅持“立德樹人”育人導向,充分發揮學科引領作用,積極探索讓科研人才、科研平臺、學術活動和產業驅動融入人才培養,推動科研與教學深度融合,已經形成良性互動。未來專業將在體制機制深入改革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出一條適用于地方應用型大學的科教融合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周光禮,馬海泉.科教融合:高等教育理念的變革與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2(8):15-23.
[2] 徐先莽,趙培玉,尹延超,等.科教融合協同育人實踐與分析[J].科教導刊,2022(11):1-4,35.
[3] 張樹輝.以新發展理念探索科教融合的高校特色發展之路[J].北京教育(高教),2022(1):33-35.
[4] 安蕾蕾.科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專業結構調整的探索與實踐——以齊魯工業大學為例[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0(5):73-75,78.
[5] 陶芙蓉,崔月芝,張永春,等.基于創新創業導向的制藥工程專業多元協同機制研究與實踐——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為例[J].高教學刊,2022(16):31-34.
基金項目:2021年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科教產融合背景下本科藥學專業‘五位一體’特色課程體系開發”(202101134005);2021年齊魯工業大學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藥物結晶方向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研究”(2021yb64);2021年山東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科教融合背景下藥學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M2021190)
第一作者簡介:王珊珊(1983-),女,漢族,山東青島人,博士,副研究員,化學與制藥學部副主任,藥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藥物分析、質譜分析。
*通信作者:王曉(1971-),男,漢族,山東臨沂人,博士,二級研究員,化學與制藥學部主任,藥學院院長。研究方向為中藥質量控制及中藥資源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