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鐘祥市駐村工作隊帶來“致富蜜”
地處湖北鐘祥市大洪山南麓大山區的三星村不僅交通閉塞,村民收入普遍不高,村集體收入也為零。為了徹底改變三星村的面貌,鐘祥市委宣傳部駐三星村工作隊為村民帶來了致富經。2016年,駐村工作隊結合村民有養蜂釀蜜的傳統和村里有萬畝山林、蜜源豐富的實際,選派了家中“三代養蜂”的楊大金作為隊員進駐三星村,幫助村民發展中蜂養殖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村里3名黨員和4名村干部就帶頭養了215箱中蜂,還出臺了獎勵措施,同時還成立了中蜂養殖合作社,注冊了“鷹子崖”土蜂蜜商標,便于集中銷售。再加上村里聯系專家無償提供技術指導,脫貧群眾可以自愿選擇把蜂蜜賣給合作社,這才讓大家養蜂的積極性漸漸被調動起來。
一箱蜂一年取蜜25到30千克,一斤蜜可賣50塊錢,村民們嘗到了甜頭,養蜂規模逐漸擴大,現已發展中蜂3000多箱,養殖戶年增收共計100多萬元。
讓“中國草”開出“幸福花”
當地時間6月2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九屆促貿援助全球審議大會“糧食安全”主題分會上,菌草技術發明人、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向與會嘉賓、代表介紹:“通過援外與國際合作,中國菌草技術傳播到全球106個國家。為發展中國家舉辦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350期,培訓了菌草技術骨干1.4萬多名。”40多年艱辛探索,如今菌草技術已拓展成菌與草交叉的科技研究新領域,是新的生物材料和農業資源。
國際專業評委認為其通過菌草技術為“向人類提供優質菇類食品,為畜牧業提供優質飼料”開辟了最合理最經濟的新途徑。目前,菌草技術已在31個省(區、市)586個縣推廣應用,并傳播到全球106個國家,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因此,小小菌草也被譽為“中國草”“幸福草”。
格盛1號養殖平臺正式交付投產
6月29日半潛桁架式養殖平臺“格盛1號”交付暨投產儀式在廣東珠海桂山蜘洲島海域舉行,實現“交付即投產”。
“格盛1號”養殖平臺長86米,寬34米,高16米,工作吃水10.5米,養殖水體3萬立方米,漁業操作平臺800平方米,海釣平臺240米,80米靠船泊位2個,30米靠船泊位2個,全回轉伸縮臂吊機2臺,日產10噸海水淡化系統1套,污水處理系統1套,低溫冷藏庫140立方米,無人機起降平臺1個,智能漁業管控系統1套,新能源發電自給自足,5G網絡全覆蓋,并配備飼料存儲、無人機自動投喂、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等現代化漁業生產系統。
據介紹,與同類養殖平臺相比,該平臺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穩定性好、造價低、操作便利等優點,主要開展金鯧魚、鮸魚、石斑魚等魚類養殖,同時探索黃鰭金槍、章紅魚等魚種的養殖生產,將打造智慧型深遠海養殖產業新模式。
多元種植鋪就鄉村振興“甜蜜路”
近年來,陜西省延安市洛川縣石頭鎮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一業主導、多元富民”模式,逐步形成以蘋果產業為主導,吊籃西瓜、香瓜、蘑菇種植等多元化特色產業,促進產業興旺,鋪就鄉村振興“甜蜜路”。截至目前,全鎮已建成瓜果蔬菜大棚18座占地26畝、蘑菇大棚10座占地63畝;圣女果大棚50座占地100畝;中藥材種植123畝,貝貝小南瓜種植60畝,輻射帶動周邊村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全鎮發展注入新活力,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石頭鎮將以“千萬工程”為統領,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途徑,堅持走產業化、規模化、特色化道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同時積極推行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構建長短結合、綠色循環、百業興旺的產業體系,通過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托起百姓的致富夢。
太空育種獲得“無棘刺梨”
近日,從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林業科技推廣中心獲悉,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遨游186天的28.2克刺梨種子,經過科研工作者9個月的精心培育管護,已發育長成為528株健壯的植株,科研人員從中還獲得了刺梨新種質“無棘刺梨”。
黔南州林業科技推廣中心研究人員田華林介紹,為縮短選育進程,科研工作者正在采取嫩枝扦插方式,對這528株植株進行擴繁。同時,開展“無棘刺梨”組織培養試驗,以期獲得批量苗木建立試驗林開展穩定性觀察和區域試驗。據了解,這批新種質將被納入黔南州刺梨種質資源庫保存,當地還將建立刺梨太空育種基地,持續推進刺梨種質資源創新。
大同:杏果飄香采摘忙
又是一年杏子黃,碩果壓枝正飄香。眼下,山西省大同市杏果大面積成熟上市,吸引著不少市民游客。
連日來,大同市云州區各鄉鎮的杏園相繼開園,游客、市民走進杏林中,一邊采摘著新鮮美味的杏果,一邊感受著田園風光的獨特魅力。近年來,大同市云州區憑借獨特的氣候、水土、光熱資源優勢,奮力推進設施農業項目,持續做大做強特色林果產業,所產的哈密杏品質以其汁多、汁濃、汁甜、口感滑爽、外形圓潤、色澤誘人、營養豐富為特征享譽晉北,遠銷國內、國際市場。小小杏果,不僅成為農民增收希望,大片杏林也成為市民游客體驗田園休閑生活的首選。
杏果是大同市特色農業產業之一。據了解,目前大同市有杏樹面積50萬畝,占全市果園總面積的70%,其中鮮食杏19.97萬畝,仁用杏30萬畝,預計今年全市鮮食杏產量可達20萬噸,是2023年4.9萬噸的4倍多。
山西首開“三晉通”貨物快運列車
6月30日,山西省首趟“三晉通”貨物快運列車從太原西火車站駛出。該快運列車分太原至運城、太原至大同兩個方向運行,夕發朝至,運行時長均在6小時以內,較普通貨物列車壓縮時長約30小時,實現了貨物運輸次日達。
為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三晉通”貨物快運列車在用足用好民生物資運價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鐵路倉儲資源和省內汽運客車點,在太原設立中心倉,在所經各縣均設立前置倉,并提供上門攬貨、送貨上門的“門到門”服務,從各個環節推動物流降本增效,保障民生物資高效流通。,將形成輻射沿線各縣市和鄉村的高效物流網絡,有力帶動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出村雙向流通,為保障民生、促進循環、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物流產品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