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想要創作科幻作品,要從一個好的創意點出發。阿瑟·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的《2001太空漫游》,從“人類的進化受到了外星文明的影響”出發;菲利普·K·迪克(美國科幻小說家)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以“未來世界,人類和仿生人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為基點思考關于人性、道德和存在本身……擁有大膽、新穎、前衛的創意點后我們迎來了新的困難,如何將它們轉化為情節,并且用適當的篇幅展現它們?
本期刊載的科幻作品分別為著名科幻作家凌晨的《月球除夕》和霍子墨同學的《時光方糖》。這兩篇作品體量不大,卻展現出了好創意,是科幻創作初學者可以借鑒的對象。
《月球除夕》用現代科技重新演繹中國人最熟悉的月宮傳說,若用電影類型描述,它是一部以月球為背景的“公路片”。在確定了基本的敘事框架——“未來世界,生活在月球基地的中國人吃年夜飯”后,作者用第一人稱帶領讀者進入主角視角,和他一起“過關斬將”,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作者又向讀者展現了未來世界的月球圖景,描述中國航天員常駐月球基地時的生活日常,將科學與想象融合,實屬難得。
《時光方糖》則使用了時間旅行類科幻作品中常見的“祖父悖論”(若我們穿越回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我們便不會出生,也無法去殺死他。該悖論討論的是因果關系與時間線)和“蝴蝶效應”(亞馬孫雨林中一只蝴蝶扇動翅膀,或許會引發太平洋沿岸的一場颶風。系統中一個微小的改變,或許會引發巨大的后果)。由于篇幅有限,無法用硬科幻的方式來“創造”一臺原理準確、結構完善的時間機器,作者選擇用“時光方糖”作為時空旅行的道具,這讓《時光方糖》成為一篇典型的“What if”(假如)類型的軟科幻作品。但作者并沒有讓它成為展現創意點的阻礙,反而用它在情節中制造出了戲劇張力。
在科幻創作中,用一個個“小故事”展現好創意是一種常見的創作手法。想要加強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在創意點的基礎上構建作品的主題或核心思想,比如《時光方糖》的核心思想是“如果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會引發難以想象的后果”。以核心思想為基礎設立小故事,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情節、一個人物的短暫經歷或一個象征性的事件,這些小故事可以幫助你表達重大而深刻的主題。
其次,通過小故事塑造主要人物的性格、行為動機和成長脈絡,讓他們在一系列小故事中改變自我、應對挑戰。你還可以用一連串的小故事展現整個作品的情感。在這一點上,《月球除夕》為我們提供了好的示范。
再次,在小故事中設置反轉或情節轉折點,讓讀者對作品有新的認知。這些轉折點可以是突發事件、重要決策或角色之間關系的變化,你可以將作品整體構思中的緊張、沖突和發展通過這些展現出來。
此外,你還可以在作品中設置并行的故事線,每條故事線都擁有單獨的小故事。這些故事線可以相互關聯,以不同的視角和時間線展現同一個大構思,并且通過小故事的不斷交織在讀者心中形成完整的圖景。
在科幻創作中,小故事是展現好創意的重要手段。通過巧妙編織小故事,逐步學會如何揭示大構思的深度和內涵,創作越來越多的好作品,形成獨屬于你的寫作風格。
你還想了解哪些青少年科幻寫作的技巧?歡迎給知力君留言。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