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柏霖
(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上海 200080)
隨著世界經濟、貿易一體化的快速發展,當代物流業逐漸從粗放型、物質型朝著集約型、學習型組織變化,港口作為物流過程的關鍵媒介,在所有物流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也受物流行業變革影響,逐漸地進行角色轉型。港口從原先單一的裝卸搬運中心逐漸朝著綜合物流樞紐方向發展,以港口為中心向內陸擴展,逐步具有商貿中心的功能。
智慧港口建設將成為推動港口轉型持續發展的動力,智慧港口建設分為系統信息化→設備自動化智慧化→決策的智慧化,將SAP 系統與智慧港口建設相結合,通過各模塊的有效應用,推動技術創新,降低成本,開拓市場,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公司權益,賦能產業轉型和優化,提升人才吸引力,是現階段業界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SAP ECC 是一個基于客戶/服務器結構和開放系統的、集成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其功能覆蓋企業的財務(FI、CO、AM 模塊等)、后勤(SD、MM、PP、QM、PM 模塊等)和人力資源管理(HR 模塊)等各個方面。主要介紹以下兩個模塊:
FI 模塊涉及與會計相關的全部業務交易信息,該模塊通常與 CO 管理會計、SD銷售分銷、MM 物料管理、HR 人力資源等模塊進行功能性的集成,完成企業日常運營過程中會計記錄及管理,并形成財務報告,展現了 SAP 集成化、線上、實時特性。
CO 模塊具有眾多基本功能,例如盈利剖析、項目分析報告、生產成本、成本中心、利潤中心,這個功能可以作為企業整體規劃、決策的依據,以推動企業有效節省成本,完成經營計劃。
智慧港口的結構框架為信息物理系統(Syber Phyzical Systems),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及人工智能(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以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聯為基礎,將物流供給方以及需求方共與港口集疏運一體化相融合,無縫連接車、船、貨、港、人五大基本要素,完成各要素間的協同聯動與優化控制,主要工作模式為:智能管理、自主裝卸、智能政務、智能商務,達到高安全、高效率、高品質服務的現代港口形態。智慧港口的主要特點如下:
通過智能管理、自主裝卸、智能政務、智能商務四大功能模塊,圍繞“車、船、港、貨、人”五大基本要素實現有序聯動,港航物流鏈的各個節點被打通,對港口集疏運、碼頭生產操作、倉儲管理、物流跟蹤、海關監管、設備監控、環境監測及客戶服務等多種需求做出智慧型響應和實時優化管理與服務。
港口服務的功能逐步向產業鏈整合平臺方向提升,港口的角色逐步向產業鏈網絡資源的集聚者、整合者和控制者轉變,通過功能以及角色的轉變,需要更加關注網狀產業鏈服務體系方面,如伙伴關系,形成廣域覆蓋、跨境聯通等。
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對系統運營的任何物流對象進行尋址、感知、追蹤、控制,以此來提升港口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為港口生產業務所涉及的管理方、操作方、合作方、參與方與服務方(客戶群)提供方便,實現各項業務的全員參與和協同創新。
Y 港口自2017 年上線SAP 系統以來,將SAP 系統作為信息傳遞的橋梁,業財融合的紐帶,在結合業務流程的同時融入了更加專業的財務基礎知識,根據業務種類一鍵生成財務報表,處理中心以業務為出發點劃分工作區域。已使用的模塊包括FI、CO、AM、HR,已實現與SAP 對接的系統包括:計費系統、碼頭作業系統、EAM 系統、費控報賬平臺等。
對接的系統可實現數據的實時傳輸,通過對照科目映射關系,抽取數據,自動生成收入、物料出入庫、辦公費、差旅費以及招待費等憑證,大幅提高了財務核算的準確性,降低了財務記賬人員的工作量。同時,通過CO-PA模塊,將業務流程與成本核算相結合,通過系統進行業財融合,為財務管理提供更有利的數據支撐,相關模塊的應用情況如下:
1.FI 模塊
Y 港口會計科目的名稱、編號、權限等均由集團統一下發,充分實現了集團內各公司間科目使用的統一化、標準化。
日常財務核算過程中,各業務區域分別由專人負責,會計憑證生成主要為系統傳輸與手工錄入結合,月結、年結通過系統自動完成。
相關報表,如應收應付賬款賬齡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等,均通過FI 模塊自動生成,提高了報表的準確性、及時性,減少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
Y 港口母公司,依照SAP 支持全球不同國家的財務準則,全球各區域港口設置不同的解決方案,滿足集團全球化業務下的各種財務核算需求。
2.AM 模塊
Y 港口財務部門通過SAP 系統AM 模塊,使用資產卡片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使用權資產以及長期待攤進行入賬、折舊攤銷、報廢處置等全流程的記賬與管理工作。
3.CO-PA 模塊
Y 港口運用CO-PA 模塊進行業財融合,通過公司、期間、客戶、業務類型、航線、貿易類型、箱屬性、箱尺寸、設備成本中心、船號、計費項目、危險品級別等不同條件的匯總,生成不同維度的獲利能力報表,推動港口運營更進一步的精細化管控。
收入方面,通過對接計費系統,根據費目記賬,確保記賬的顆粒度;同時,將公司計費項目匹配港口統一費目,確保記賬的標準化。對接計費系統時,對計費賬單進行多維度的數據抓取,包括業務類型、航線、貿易類型、貨屬性、箱尺寸等,拓展獲利能力分析維度。
成本方面,梳理作業環節,如靠離泊、岸邊裝卸作業、平面運輸、堆場裝卸作業、倉庫作業、堆存保管進出閘、船舶服務以及其他等;根據各環節需要的人員,梳理工種,并統一核算自有與外包人工成本。細化成本中心的設置(包含機械設備、部門、工種、設施、專項作業等內容),提高成本歸集的顆粒度。通過與TOS 對接,收集作業量,使用ABC 作業成本法,將成本金額與作業量掛鉤,分攤至各個作業流程中,可以洞察生產效率水平,為內部管理提供數據支撐。按照分攤結果與客戶、貿易類型等各維度掛鉤,拓展獲利分析能力維度。
分攤分配相關原理介紹:
(1)分配及分攤
分配只處理初級成本要素,處理后的成本流仍然保持原成本要素。根據分配工作特點,主要用于水電費、房租等特定的成本要素。當某個服務性成本中心的所有費用需要以新的形式(次級成本要素)進行分配,則需使用分攤功能。
成本分配和分攤的規則可以有很多,可以按固定比例、固定金額或是某種標準,例如箱量、工時和運輸里程等。
(2)統計指標(分配分攤因子)
統計指標是用來分攤分配的依據(分子),數字型的度量標準,如箱量、人員數量、電耗度數、運輸里程等。通過抓取客戶、航線等各作業環節的資源投入情況,將成本分攤至各維度。
上述Y 港口SAP 系統應用的案例中可以發現,SAP 系統在智慧港口建設的第一步中就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是各類信息系統融合的橋梁,通過與SAP 進行對接,打破系統間的信息孤島狀態。CO-PA 模塊的應用,提高了收入成本核算的顆粒,大幅增加了財務分析的維度。結合當今智慧港口發展特點,對SAP 系統應用的進一步優化做出以下建議及展望:
學習的案例中Y 港口為成熟碼頭,項目建設工程較少,沒有使用PS 模塊。在碼頭建設期,可以使用SAP 系統的PS 模塊,對各項施工項目進行項目管理以及風險管理。
施工現場管理是港口管理方面的一個關鍵部分,傳統施工現場管理中現場數據信息一直經過長時間的上傳和傳送才能到管理人員手上,管理人員想及時掌握現場進行情況,一直是落后的、有誤的。根據SAP 系統可以確保項目原始記錄由一線作業者立即上傳到系統內,其他崗位載入此一部分數據信息,靈活運用各個崗位相互關系檢測數據完整性和精確性,確保工程順利開展。
在SAP 系統內設置港口管理方案,必須確保方案恰當、及時下發,及時對現場方案開展監管,并且能夠及時處理現場遇到的問題。系統軟件依據收集的全新生產數據,產生生產制造動態性上報給企業管理人員,管理人員依據現階段的生產情況做出決策,傳遞給有關執行人員,執行人員通過平臺管控與處理生產進度和遇到的問題,信息傳遞的時效性確保生產過程穩定可控性。
管理層面,通過物聯網搜集港區內場所、交通出行、車、設備信息,搭建大數據平臺和數據庫,即時洞悉業務步驟。將業務流程嵌入WF 模塊中,設置港口集疏運、碼頭生產操作(如泊位準備、岸邊作業、平行運輸、堆場作業、專項作業)等業務節點的服務指標(如人機反應速度,等待、作業時長等),進一步梳理產業鏈作業流程,將服務指標嵌入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中,通過WF 模塊對全業務流程服務質量進行跟蹤,對問題節點實時報警,從而實現對全流程節點中“車、船、港、貨、人”的智能管理。
業務層面,對照生產企業的情況,SAP收到客戶訂單后,轉入計劃員進行貨物裝卸的前期準備工作,準備就緒即流轉到貨物裝卸人員,完成顧客的業務預定,業務數據統計,到場、庫貨物追蹤,裝卸搬運狀況查看,海關商檢海關放行進度查看,花費記錄查詢;用戶還可以即時操控貨品在堆放場中的地位、情況等相關信息,從而實現獨立式全透明服務項目。
通過實時優化管理與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助力企業戰略轉型,進一步提高吞吐量,最終達到提高公司收益的目的。
港口產業鏈示意圖,如圖1。

圖1
結合Y 港口CO-PA 模塊的應用情況以及港口產業鏈示意圖,對CO-PA 收入及成本維度進一步拓展做出以下展望:
收入維度,拓展至產業鏈上下游。產業鏈主要側重于深入掌握上下游企業的運營情況,結合Y 港口收入維度的學習和發散,做出以下思考:貨物屬性方面信息需增加的維度(如化工原材料、加工半成品、生鮮、小商品等),貨源地信息需增加的維度(如華北、東北、華南、華東、華中等);上下游客戶企業信息需增加的維度(如企業規模、企業性質等)。通過貨物客戶信息收集維度的增加,增強港口獲利分析的能力,同時有助于了解上下游企業經營活動的主要內容以及抗風險能力。
通過對大區貨物變化、貨源地、收貨地企業的訂貨種類以及訂貨量等變化情況的分析,實時掌握各區域上下游企業的經營情況,運用分析結果主動聯系上下游企業,以港口為平臺和媒介,進行跨企業的貿易撮合,進一步增強港口商貿中心的屬性,幫助港口完成角色的轉變。
成本維度,進一步將成本中心、業務場景進行細化,拓展至港口產業鏈的上下游,把物流和跨企業的全部活動作為一個統一工程來管理,通過梳理上游貨物至供應商階段,供應商至上游港口間的公鐵水階段、港口與港口間的海運階段、港口至用戶的公鐵水階段的人、機、場地等資源的投入情況,增加產業鏈的成本中心。TOS 系統也需要進行上下游產業鏈的延展,通過抓取TOS 中的作業情況,根據ABC 作業成本法,將成本分攤至產業鏈各流程中,核算出整條產業鏈成本。
通過CO-PA 獲利能力分析以及財務共享功能,集團范圍內進行跨區域降低鏈條節點成本的籌劃工作,降低自身運營成本的同時,還可以幫助上下游企業合理規劃貨物運輸的路線,降低運輸成本,為客戶帶來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通過Y 港口系統應用的學習,主要使用EAM 系統對設備設施等做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港口發展中,需要實現設備的自動化以及智慧化,在實現自動化、智慧化的同時,SAP 系統CO 模塊與EAM 結合,通過設置單個機械成本中心核算單機發生的各類成本,通過分攤,核算出各環節各類機械發生的成本,補充設備管理中成本的內容。
從成本的角度,優化機械自動化建設或改造方案;機械達到智慧化,進行智慧決策時,提供決策中成本方面的考慮因子。
使用WF 模塊,對產業鏈各業務節點進行時間、質量等控制,提高作業效率,提供更多的效率類數據。使用CO-PA 模塊,抽取TOS 系統中作業數據,將成本分攤至產業鏈各流程,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成本類數據。通過提供大量效率以及成本類數據,對智慧決策起到輔助作用,使用人工智能以及云計算等工具,對成本效率數據進行比對分析,智能選擇出效率與成本最優的作業方案,賦能智慧港口數字孿生技術。
總的來說,SAP 系統智慧港口解決方法包含港口關鍵的經營及車、船、港、貨、人管理方法,可以分為港口經營、公司使用、智慧化解決方案三個關鍵層面:港口經營層面主要包含信息科技,經營管理及營運協作等;公司使用層面包含業務流程管理、港口不動產管理、投資管理、獲利分析、人員管理等;智慧化解決方案層面以SAP 為載體,可以幫助企業在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生產、市場銷售等業務控制的同時,節約各環節成本,提高企業權益。
最后,為確保 SAP 系統作用高效運用,必須提升企業管理人員負責人對 SAP 系統的認識,大局意識把握 SAP 系統的應用優點,增加 SAP 系統實施的幅度與深度。與SAP 專業團隊進行深度合作,做好實施前的各類評估工作,使SAP 系統發揮出應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