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丙坤
項目含辦公區、住宿區、門衛室3 部分,總建筑面積19670.26 m2。其中,辦公區含辦公用房、會議中心、餐廳、健身、物業管理及配套設備用房等,辦公區地上建筑3 層,局部地下建筑1 層,建筑面積9376 m2,總高度20.00 m。住宿區為5 棟單體住宿樓,相互以室外連廊連接,建筑面積為10294.26 m2,總高度11.95 m。門衛室設置兩處,分別位于用地西南和西北市政道路與用地交界處,面積分別為151.4 m2(包含變配電室)和20.16 m2。保留一棟原二層建筑,并作修繕裝修。
混凝土結構是房屋建筑工程中占比較大的工程形式,其技術要點較為復雜,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明確鋼筋工程、模板工程等關聯工程形式。混凝土材料是一種影響因素復雜、原材料種類多樣的工程材料,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項目實際管理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
從工程項目所具有的分項工程來看,因建造需求多樣,因此采取總承包的形式進行建造,但在建造的過程中需要考慮不同的分項工程所帶來的差異問題,如各分項工程消耗的資源及技術體系會有明顯差異。對于工程結構部分,其涉及較多的混凝土工程,具有極高的質量要求,需要考慮快節奏、大體量的連續施工帶來的管理難點問題。
該項目的結構材料以混凝土材料為主,混凝土材料的整體質量管理可分解為鋼筋工程、模板工程及其支撐系統、混凝土工程3 部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措施如下。
2.2.1 鋼筋工程
鋼筋工程是混凝土結構強度的主要來源之一,其作為隱蔽工程,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無法針對鋼筋直接展開驗收。因此,為保障鋼筋的自身品質達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方案:第1,結合工程項目的具體需求設計關鍵節點的大樣圖,尤其是多根鋼筋的交叉位置,應明確其具體的安裝順序和綁扎方式。第2,按照前期設計方案的內容,在大面積施工工作開始前進行放樣,主要是結合工程項目的具體施工習慣、質量管理需求等對鋼筋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修正,確保各類設計方案的合理性。第3,在確定鋼筋交叉綁扎順序的過程中,可按照主次順序、內外順序、施工習慣等多個方面進行靈活調整,避免出現鋼筋綁扎固定困難的問題,確保所有鋼筋均牢固固定。第4,為避免出現鋼筋觸及混凝土外側導致漏筋問題,需要使用混凝土墊塊設置保護層。所使用的混凝土墊塊,其強度應略大于混凝土結構。第5,工程項目中具有很多特殊節點,均對其采取深化設計的形式進行管理。例如,對于混凝土門窗洞口的鋼筋綁扎形式,采用信息化技術單獨展開設計工作,保證此位置的混凝土成型質量,以確保工程項目質量可控。
2.2.2 模板工程及其支撐系統
模板工程是規范混凝土體積形狀的重要工程類型,不僅需要考慮到模板所圍合的空間,保證其形狀和尺寸與待澆筑混凝土的設計需求保持一致,而且應明確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具有較大的沖擊力。同時,由于混凝土自重的存在,對模板工程及其支撐系統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該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考慮到部分混凝土體積構件的尺寸過大,混凝土模板及其支撐系統需要采用如下技術措施:第1,工程項目使用的模板以木模板為主,主要是考慮到木模板在進行組合、拆卸的過程中較為方便,同時周轉率較高,便于現場存放管理。針對木模板材料,需要加強周轉管理,其在應用后極有可能出現形變、彎曲或者表面粗糙的情況,可能會影響后續使用過程中混凝土的成型質量。因此,要制訂模板專項施工方案,保證施工質量。第2,在實際應用環節,主體框架結構較一般住宅高,框架柱和框架梁的模板支撐與加固施工存在一定困難。因此,用金屬模板及滿堂鋼管架的形式完成支撐,同時針對上述體系制訂專項方案。
2.2.3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是工程項目的整體應用主體,在進行工程項目實施管理過程中,應針對混凝土工程所具有的特殊要點制訂優化方案。措施如下:
1)不同位置所使用的混凝土,其性能要求不同,應針對混凝土配合比開展專項的優化管理設計。例如,對于地下位置,要求混凝土具有較高的抗壓性及抗滲性,在對混凝土配合進行優化調整的過程中,所提出的各組分材料配合比如表1 所示。

表1 各組分材料配合比表
上述材料的選擇均滿足混凝土材料的質量要求,按照《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 50082—2009)有關內容進行抗滲性試驗,最終得出的抗滲能力為0.46 MPa,可達到該標準中的抗震等級四級,符合結構自防水混凝土性能要求[1]。在各類外加劑的作用下,其在滿足一般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同時能夠增強混凝土的密實程度,以此起到一定的結構自防水和承重能力。在復雜的地下環境中,其能夠保障自身性能得以最大化發揮,同時可避免因自然降水或地下水因素侵擾,造成混凝土出現滲漏問題。與一般混凝土相比,其整體性能更加優異。
2)考慮到混凝土具有可操作時間的要求,尤其是應用于特殊位置的混凝土,在生產和運輸的過程中均應避免較長的候場時間。若候場時間較長,混凝土已發生初凝則會影響性能,同時會出現混凝土開裂的問題[2]。
3)做好混凝土的澆筑管理。例如,對于大型混凝土構建,需要采取分層分次澆筑的形式,同時在澆筑的過程中同步使用振搗工具確保混凝土分布均勻。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進入養護流程,采取規范式的養護,避免混凝土出現開裂、粉化以及強度不足等一系列問題。
房屋建筑工程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滲漏是常見的質量通病問題。所研究的工程項目作為要求較高的房屋建筑工程,同樣需要針對各位置的防滲漏展開專項處理。結合既有施工經驗及行業內其他類似工程的施工善后管理,針對可能存在的各種重要問題展開提前防范的應用模式[3]。在屋面、外墻及室內裝飾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按照項目實際需求進行重點防水處理。在工程防滲漏管理過程中,需要結合項目實際管理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以確保工程施工質量達標。
3.2.1 室內工程施工
室內工程部分,即廚房和衛生間等位置,作為室內的濕區位置在進入使用階段后,其處于長期遇水的狀態,而一般的樓板結構和砌體墻結構在這種長期遇水的條件下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滲漏問題,從而影響房屋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甚至會導致結構強度下降出現安全風險。在實施中,需針對上述位置展開專項加強。該工程項目針對廚房和衛生間位置所采用的防滲漏技術解決方案如下:第1,結合工程項目較高的品質定位,對上述遇水位置所采取的防水措施均以雙層防水為主,先采用防水砂漿材料對混凝土表面或砌塊表面進行收口抹灰處理,而后針對關鍵位置使用具有柔性的防水涂料進行相應的加強。第2,在主體建筑施工過程中,廚房、衛生間做高出地面混凝土止水坎,與樓板一同澆筑,形成結構一體化形式的防水措施,廚衛間的地面須設置防水隔離層。
3.2.2 預留洞口施工
預留洞口位置是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常見的滲漏位置。如果預留洞口與未來安裝的構件尺寸不匹配,則會造成較大的空間縫隙。此時,即使使用合格的材料進行修補,但縫隙較大的情況下也會導致修補不全面,從而引發二次滲漏。對于所有的預留洞口,需要按照后續安裝管道或其他工程件的具體尺寸進行預留,確保位置和尺寸的準確性。安裝管道前,管道與樓板接觸面使用具有拉毛功能的干粉界面劑進行一次處理,用中粗砂將洞口縫隙位置填塞均勻,而后進行澆灌。使用的澆灌材料摻入了抗滲劑、微膨脹劑的細石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進行4 h 蓄水試驗;無滲漏后,用摻入抗裂防滲劑的水泥砂漿填塞。管道安裝后,進行24 h 蓄水試驗。防水層施工前,將洞口清洗干凈,同時使用水泥基防水加強材料,將管道根部位置修整成圓弧形。
3.2.3 遇水位置施工
所有遇水位置的地面位置和頂層樓面位置需要按比例放坡,放坡比例以不小于0.5%,高差不小于5 mm 為適宜。同時,在初步施工完成后應進行檢驗,確保地漏下水位置為該平面的最低位置。
3.2.4 防水材料使用
防水工程施工中需使用多種防水材料,不同防水材料的適用范圍及應用場景具有一定的差異。工程項目的室內位置以防水砂漿和防水涂料為主,屋面位置以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為主。各類防水材料均需要按照工程項目的實際應用需求,展開規范的材料驗收和施工管理工作,同時應該考慮到主體結構可能存在的不均勻沉降和伸縮問題。因此,使用的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材料均應該具有一定的柔性,以便抵御主體結構所存在的輕微形變。
抹灰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中較為重要的環節,主要是在墻面上涂抹水泥砂漿、混合砂漿等材料,以達到保護墻體、增加美觀度、提高室內環境的目的。在抹灰工程施工時,需要先進行基層處理,如清理墻面的雜物、澆水濕潤等,然后進行抹灰操作,最后進行養護。抹灰工程的質量對整個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項目實際管理需求進行相應調整。
4.2.1 墻體抹灰部分
該工程項目的圍護結構以混凝土、砌塊墻為主,由于工程項目的整體施工需求較為碎片化,因此在進行施工管理的過程中,出現了多個界面交接。在進行抹灰工程施工時,需要保證不同基面的施工完成后整體厚度一致,同時確保抹灰表面平整、觀感良好,以確保后續裝飾工程順利推進。
基于存在的難點問題和工程項目的現場實際情況提出如下技術措施:第1,在砌磚開始前,應完成混凝土驗收工作,同時按照工程項目的設計方案明確磚的模數,進行預埋預留件的施工,植筋后待強度達到規定的強度后再開始砌磚,并布置拉結筋,減少在施工后期再進行植筋、破拆等影響完整性的問題出現。第2,針對在抹灰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不同地面,以厚度較大的位置為準,可先通過打點沖筋的形式提前做好控制厚度的灰餅,而后在該平面范圍內所有的厚度均參照灰餅施工。第3,對于砌塊墻的基層位置,其若為疏松多孔的基面,在進行施工之前需使用水噴淋,同時應避免表面留下開放水,減少砌塊墻吸收砂漿中水分導致砂漿出現黏結力不足或開裂的情況,影響后期施工質量。
4.2.2 墻體防開裂措施
從混凝土的組分原材料角度來看,需對各組分原材料展開規范的驗收工作,尤其對于砂石材料的雜質含量、顆粒級配等指標進行專項控制,避免開裂問題。在混凝土施工階段,需確保連續澆筑,減少混凝土構件之間形成分隔線,造成開裂風險。有相當一部分混凝土結構的開裂問題都是由于水化熱管控不當所致,因此需做好后期養護管理,同時避免混凝土溫度變化過快。對于體積較大的混凝土構件,可通過設置內循環水管的方式,實現工程質量的有效控制。
項目實施階段需考慮各大型機械設備可能帶來的安全問題。通過開展機械設備的規范化檢修、機械設備周期性管理,避免出現人員受傷問題。對于操作人員及與機械設備有交叉作業的人員,需加強安全意識培訓,對關鍵性設備在工作的過程中開展全面的現場監管[4]。污染防范方面主要處理好大型機械設備所具有的震動和噪聲問題,按當地政府制訂的要求,規范規劃工程項目的施工時間,重點控制大型作業車輛和混凝土泵車可能帶來的噪聲。對于該工程項目具有的建筑垃圾,采取分類分項管控。項目施工區域周邊按要求設置圍擋,以控制噪聲傳播和粉塵蔓延。對現場施工統一管理協調和集中控制,以滿足工程的需要,塑造良好的現場形象,創造良好的安全文明施工環境和作業條件。
該工程項目的分項工程較多,且各分項工程的技術要點具有一定的差異。而不同分項工程所參照的工程項目質量安全管理方案和工人技術要求也會有所不同。優化對策如下:第1,制訂嚴格合理的施工防護措施和合理可行的專項方案,保證防護嚴密可行,確保各工序有序推進。第2,從管理人員方面進行工程管控的優化,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宣傳教育。第3,結合海外工程項目的管理特點,從嚴制訂各項管理制度,把好重點控制的部位和工序。第4,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制訂全面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明確各分項工程的具體開展時機、前后交接工程及所具有的工程資源消耗情況,通過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指引,確保工程項目按流程有序進行[5]。
工程項目的現場可使用面積較小,除工程項目作業的規劃范圍之外,綠色植被較多,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需盡可能減少對外部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在項目實施階段,主要通過優化施工方案的方式減少對場地的占有,避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減少開挖、回填作業。在工程項目實施中,通過各類信息化技術模擬現場施工全過程的實際情況,以規范地開展施工機械的平面布置、廠區內道路規劃等工作,在完善工程項目現場管理的同時,減少對于施工廠區外場地的占用。
大型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點問題。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海外建設工程項目、大型綜合體項目的建造所占有的體量越來越大。本文針對工程項目具有的難點和管理需求提供相應的解決措施,可為類似工程優化管理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