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景 ,鄢明華 ,王建軍 ,任衛科 ,錢建旺 ,李富強 ,田向學 ,石俊鵬
(1.天津市寧河原種豬場有限責任公司,天津 301504;2.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天津市畜禽分子育種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動物疫病數據中心天津實驗站,天津 300381)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and reproductive syndrome,PRRS)俗稱 “豬藍耳病”,臨床以母豬繁殖障礙和仔豬及生長豬群呼吸道癥狀為主要特征。該病1987年在美國東南部首次報道,之后迅速擴散至美國主要養豬地區和加拿大。1990年和1991年該病相繼在歐洲和亞洲暴發和流行。PRRS于1995年傳入我國大陸地區,隨后陸續在其他省市報道。該病進入我國大陸地區以來,給養豬業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經濟損失,被許多豬場技術人員評價為最為難纏的疾病之一。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orcine respiratory and reproductive syndrome virus ,PRRSV)是PRRS的病原,根據抗原性的不同,該病毒分為歐洲型(PRRSV-1)和美洲型(PRRSV-2)2個血清型。我國目前的流行毒株以PRRSV-2為主。2018年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后,國內養豬企業普遍加強了疫病防控力度,豬場生物安全管理和疫病綜合防控水平均得到顯著提升,PRRS的流行也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京津冀地處華北地區地處中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華北地區養豬最為集中的區域。據筆者調查,近年來該地區PRRSV的檢出率在所有豬病病原之中位居前列,仍然需要加強對該病的防控。
對2015—2023年臨床送檢病例的統計結果顯示,2015—2018年PRRSV的檢出率較高,但2019年以后PRRSV的檢出率顯著降低。表明在2018年我國非洲豬瘟暴發以后,隨著規模豬場生物安全防控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大量中小型養殖戶的退出,該地區PRRSV的流行強度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見圖1。

圖1 不同年份臨床送檢PRRSV陽性病例統計
混合感染增多是PRRSV感染豬群的一個重要發病特征。統計數據顯示,2015—2023年京津冀地區臨床送檢的PRRSV陽性病例中,該病毒和其他病原發生混合感染的比例為52.04%,PRRSV和2種以上病原發生多重感染的比例為12.76%。對比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前后PRRSV混合感染的病原種類發現,疫情發生以前(2015—2018年)混合感染病原中,豬2型圓環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2,PCV2)最高,占24.12%;其后依次為豬鏈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豬 瘟 病毒(Swine fever virus,CSFV)、副豬嗜血桿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豬偽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APP)等病原,占比分別為14.12%、11.76%、8.24%、3.53%、2.35%。疫情發生以后(2019—2023年),混合感染病原占比較高的病原依次為PCV2(28.38%)、SS(8.56%)、APP(6.31%)、HPS(4.95%)、CSFV(3.60%)和PRV(1.35%),其中PCV2和APP感染率上升,CSFV、SS、HPS和PRV的占比下降,尤其是CSFV和PRV 2種病原,該地區2021—2023年的PRRSV陽性病料中均未檢出,見圖2。

圖2 PRRSV主要混合感染病原占比統計*
對46例PRRS陽性豬場的調查結果顯示,保育豬群PRRSV檢出率最高,占42.11%,其次為生長育肥豬群和母豬群,分別為28.07%和24.56%;哺乳仔豬群PRRSV檢出率最低,占5.26%。以上結果表明本地區不同階段豬群均存在感染發病,其中保育豬群PRRSV感染最為嚴重。
統計結果表明,京津冀地區一年四季都可發生PRRS,但相對而言,冬春季節PRRS發病率較高,流行較為嚴重,夏秋季節發病率較低。因此,應注意加強寒冷氣候條件下的PRRS防控,見圖3。

圖3 不同季節PRRSV檢出率分布
在我國大陸地區,PRRSV-2一直是優勢流行毒株。1995年,郭寶清等在北京、遼寧、黑龍江等省市的部分豬場監測到了PRRS抗體,并從北京某發病豬場分離出我國第一 株PRRSV,CH-1a株。1997年楊漢春等分離到BJ-4株,以上2株病毒均屬于PRRSV-2,這些毒株的NSP2基因均與PRRSV美國標準株VR2332具備相同的特征,統稱為經典PRRSV (Classical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C-PRRSV),代 表 毒 株 為PRRSV Ch1a株、BJ-4和R98株等。2006年,我國爆發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其病原在NSP2基因aa481和aa531-561位置出現2處不連續的氨基酸缺失,命名為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High pathogenic porcine respiratory and reproductive syndrome virus,HP-PRRSV)。此后的較長一段時間內,以HP-PRRSV江西株和湖南株等為代表的毒株成為我國的主要流行毒株。2014年前后,隨著PRRSV類NADC30株在我國大陸地區出現,其后該毒株及其重組病毒逐漸成為新的優勢流行株。2017年,PRRSV類NADC34株出現,近年來已經在包括京津冀在內的多個省份傳播,且流行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此外,我國自1997年就有發現PRRSV-1的報道,但一直未引起業內的關注。近年來,關于在我國檢出PRRSV-1報道呈上升趨勢,迄今已有包括京津冀在內的23個省市報道檢測到PRRSV-1,這些省市廣泛分布在中國的中部、北部、南部、東部、東北部和西南部。據Chao Li等(2022)報道,在河南省某農場發現PRRSV-1和PRRSV-2 HP-PRRSV、NADC30 like、VR2332like等毒株的混合感染。眾多PRRSV毒株的出現,導致PRRS的流行情況日益復雜。由于不同毒株之間致病性和抗原性存在較大差異,給豬藍耳病的防控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持續性感染是PRRSV最重要的流行病學特征之一。根據病毒感染后在豬體內的復制和排毒的情況,可將PRRS分為急性感染期(病毒血癥期)、感染持續期(病毒血癥結束至排毒結束)、病毒清除期(排毒結束至病毒被完全清除)三個階段。Wills(1997)和Allende(2000)等的研究表明,PRRSV感染豬群后100~165 d,可以從感染豬的扁桃體和淋巴結檢測到感染性的PRRSV。據Robert W.Wills等(2003)報 道,PRSSV感染后28 d和56 d分別可以從血清樣品和扁桃體活組織檢查樣品中分離出病毒;采集感染后84 d的扁桃體樣品進行病毒分 離,71.43%(20/28)樣 品 的病毒分離培養物PRRSV RT-PCR檢測結果為陽性,且可從感染后251 d采集的血清和扁桃體樣品病毒分離培養物中檢出PRRSV。2023年,本實驗室對2個PRRS臨床發病豬群進行跟蹤監測,發現豬群發病以后3~4個月仍然可以從康復豬群中的病弱豬體內檢測到PRRSV。這種持續性感染和排毒特性,是造成豬群中PRRSV長期存在和循環傳播,難以防控和清除的重要原因。
PRRSV進入機體后主要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內復制,并擴散到全身多處組織的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中,造成免疫細胞尤其是肺泡巨噬細胞的損傷。因此,PRRSV感染以后,一方面造成先天性免疫功能受損,導致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幾率上升。據報道,PRRSV可與豬2型圓環病毒、豬流感病毒、豬偽狂犬病病毒、豬瘟病毒、非洲豬瘟病毒、豬肺炎支原體、副豬嗜血桿菌、豬鏈球菌、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巴氏桿菌等多種病原發生混合感染或者繼發感染,加重疫情和增加損失。
另一方面,PRRSV感染會引起獲得性免疫功能下調和延遲,導致豬瘟、口蹄疫等其他疫苗誘導的免疫反應降低,免疫效果打折扣甚至發生免疫失敗。李華等(2001)用PRRSV BJ-4分離株經鼻內途徑人工感染20日齡SPF豬和20日齡PRRS血清抗體陽性豬后48 h接種豬瘟疫苗,結果顯示不論是SPF仔豬還是PRRSV抗體陽性仔豬,其對豬瘟疫苗的抗體反應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仔豬在感染 PRRSV后,對豬瘟疫苗的體液免疫應答受到明顯抑制。楊苗等(2016)對四川省某發生PRRS與圓環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的豬群的豬瘟抗體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發病豬群的豬瘟抗體合格率為 33%,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的合格率83.3%。
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國豬群中PRRSV隱性感染非常普遍,很多豬群攜帶PRRSV但不表現明顯的臨床癥狀。韓慶安等采用RT-PCR方法對2006—2009年采自河北省11個地市228個縣級屠宰場1 565份商品豬的肺或肺門淋巴結樣品進行了PRRSV檢測,結果被檢測樣品的總體陽性率為45.18%。高許雷等對2008—2009年我國五省區屠宰場的218份樣品進行了HP-PRRSV的RT-PCR檢測,結果檢出陽性率為44%。本實驗室2023年從京津冀地區14個外觀無臨床癥狀、未接種PRRS疫苗的豬場采集518份保育豬血清樣品,應用IDEXX公司的PRRS抗體ELISA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結果顯示PRRSV抗體陽性豬場占抗體監測豬場總數的85.71%(12/14), PRRSV-N抗體陰性場占14.28%(2/14);總樣品陽性率為58.49%(303/518),表明被調查的未免疫豬場保育豬群PRRSV感染率超過了50%。由于無癥狀的隱性或亞臨床感染豬也可能攜帶大量病毒,因此這些豬群也可能成為PRRSV的重要傳染源,但因其隱匿而容易被忽視。此外,這些隱性的亞臨床感染豬群,雖然通常感染豬的免疫系統和病毒處于一種平衡狀態,不表現臨床癥狀,但在出現較大的生產應激或者豬群因其他疾病等原因導致抵抗力下降時,可能誘發PRRS而造成損失。
疫苗在我國PRRS防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迄今國內外均已研制出PRRS弱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用于該病的預防。然而,和豬瘟疫苗等免疫效果比較理想的疫苗相比,目前市場銷售的PRRS疫苗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沒有任何一種疫苗可以對不同PRRSV毒株的攻擊提供100%保護,接種疫苗以后雖然可以降低PRRS發病率,但不能完全阻止PRRSV野毒的感染等。
此外,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是PRRSV一個重要免疫學特征。在ADE作用下豬體產生的抗體不僅不能提供免疫保護反而有助于病毒的復制。特別是妊娠后期可能由于ADE效應而造成母豬流產、產死胎和木乃伊胎;仔豬也可能因低水平母源抗體的存在對PRRSV更易感。同時,PRRSV的另一個免疫學特征是中和抗體產生延遲,由于PRRS疫苗免疫或者野毒感染以后誘導機體產生的中和抗體水平較低,且中和抗體產生的時間較晚,而先于中和抗體產生的非中和抗體和產生的低水平中和抗體因ADE作用促進病毒進行大量復制,從而加重感染豬的臨床癥狀。
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豬場有效防控PRRS的基礎。豬場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場外生物安全措施和場內生物安全措施2個部分。
場外生物安全措施的核心是構建豬場防火墻,防止病毒進入豬場,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1)科學的選址和合理布局。豬場選址應盡量遠離養殖場、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廠、貿易市場、主干道和人口聚集的居民區、學校等,科學的地理位置會降低豬場受周邊其他豬場影響而感染PRRSV的概率。豬場建設的合理布局也有利于PRRS的防控,比如兩點式和三點式布局優于單點式飼養模式,種豬和產房一般處于豬場的上風向和比較安全的區域,生長育肥豬處于下風向和接近裝豬臺。(2)加強車輛管理和消毒。豬場應配備專用場外拉豬車,用于將售賣的豬只運輸到距離豬場300 m以上的區域,轉移到場外拉豬車上進行銷售。賣豬過程中要注意本場轉豬車不能和場外拉豬車接觸,行駛軌跡不要和場外拉豬車交叉。本場拉豬車每次使用后必須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每次賣豬,同一輛車只往返一次。沒有拉豬車或者車輛不能滿足賣豬需要的豬場,建議租借農用車賣豬,每輛車每次銷售只允許拉豬1次,避免交叉污染。嚴禁場外車輛進入場內尤其是生產區。(3)加強人員隔離和消毒。謝絕場外人員進入豬場參觀,盡量減少場外人員非必要入場次數。所有人員進入豬場前都要更換場內專用的衣物和鞋襪,經淋浴、消毒以后方可進入。售豬人員嚴禁和拉豬人員直接接觸,售豬以后當天不得直接返回生產區。(4)建議設置場外裝豬臺或單獨的銷售區,糞場距離豬舍最近距離50 m以上,盡量減少拉豬車、拉糞車等場外高風險車輛近距離靠近豬場,通過合理的空間距離最大限度降低PRRSV通過氣溶膠和空氣傳入的概率。
豬場內部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凈道污道完全分離、同一生產階段或同一棟舍豬群全進全出、帶豬棟舍日常衛生消毒、空舍終末消毒、禁止不同生產崗位人員串崗和交叉使用工具等。主要目的是減少PRRSV在豬場內不同階段和不同棟舍豬群之間的交叉感染和循環傳播,發生疫情時及時進行隔離和消毒,切斷PPRS由發病豬群向其他棟舍傳播的途徑,阻止和延緩疫情擴散,為采集應急措施贏得時間,降低疫情帶來的損失。
引種是造成豬場PRRS不穩定或者發病最為常見的因素之一。由于我國豬群PRRSV感染率非常高,發病豬群臨床癥狀消失以后可以長期帶毒、排毒,一旦引入帶毒的種豬,發生PRRS的風險極高。因此,嚴格執行引種和外購豬群檢疫及隔離是豬場防控PRRS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措施。推薦選擇PRRS抗原抗體雙陰的種豬場作為種豬供應場,或者抗原陰性抗體S/P值均低于2.0且無疑似PRRS臨床表現的豬群。后備豬群到場后,需隔離飼養45 d,期間按照免疫程序進行配種前相關疫苗免疫、PRRS抗原抗體監測和臨床觀察。對于PRRS陽性場和免疫場,應在隔離期間對引進的后備豬進行PRRS疫苗免疫或者使用本豬場PRRSV流行株進行馴化。臨床實踐證明,相對閉群對于PRRS的防控具有較好的效果,因此,豬場應適當控制引種頻率。此外,感染PRRSV的公豬可以通過精液大量排毒,外購精液的豬場,應注意加強精液中PRRSV監測,避免因精液帶毒造成損失。
對于隱性感染和亞臨床感染的豬群而言,強烈的生產應激和發生其他呼吸道疾病往往是豬群發生PRRS的導火索。在寒冬季節,京津冀地區因賊風受涼引發豬流感,繼而引起PRRS暴發的案例屢見不鮮,因此,良好的飼養管理是確保豬群穩定生產的重要保障。豬場應通過提供全面豐富的營養增強體質,提高豬群抗病力;維持良好的空氣環境,減少呼吸道應激;冬季應做好豬舍防寒保暖,預防因冷應激導致豬群抵抗力下降而誘發PRRS的風險。此外,要做好其他疾病尤其是豬流感、豬肺炎支原體病、豬2型圓環病毒感染等豬呼吸道綜合征相關疾病的防控,這些疾病的發生,均會降低豬群抵抗力,促進PRRSV的感染或增強其在豬體內的復制,誘發疾病和加重PRRS病情。
目前我國上市的PRRS疫苗包括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兩大類,按照疫苗使用毒株的不同進行分類,已經上市的商品化疫苗有11個品種,包括7種減毒活疫苗(3種經典株疫苗和4種高致病性毒株疫苗)和4種滅活疫苗(3種經典株滅活疫苗和1種高致病性毒株滅活疫苗)。由于不同品種的疫苗使用的PRRSV毒株不同,免疫后誘導產生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規律也不盡相同。養豬企業使用PRRS疫苗應注意以下幾點:(1)應根據PRRS在豬場的感染和發病情況(發病場、陽性不穩定場、陽性穩定場和陰性場)以及豬場的周邊環境、經營管理目標確定是否使用疫苗和選擇合適的疫苗品種;(2)根據不同疫苗毒株的自身免疫學特性和疫苗有效抗原含量科學合理的制定免疫程序,建議同一個豬場不要同時使用2種及以上活毒疫苗;(3)避免ADE效應對PRRSV的毒力增強作用,推薦仔豬和生長豬首次免疫使用弱毒疫苗,種豬尤其是種公豬和基礎母豬使用滅活疫苗;(4)注意監測種公豬免疫后是否存在精液帶毒現象,必要時實施分批次免疫;(5)后備母豬使用弱毒疫苗或者豬場流行株進行馴化,應考慮疫苗毒和流行株在后備豬群中的持續性感染時間,推薦馴化時間選擇80-100日齡;(6)首次使用PRRS疫苗的豬群,應先對豬群的PRRSV感染狀況進行摸底調查,確定沒有風險之后再實施免疫。
PRRS抗原抗體監測是豬場了解本場豬群藍耳病病毒感染狀態、制定和優化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據,也是實施豬場PRRS精確診斷的重要手段。養豬企業應定期對不同階段豬群的PRRSV抗原抗體進行監測,掌握豬群PRRSV感染的動態和抗體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制定疫苗免疫程序和藥物保健方案。由于PRRSV存在中和抗體延遲效應和ADE效應,實施疫苗接種應綜合考慮豬群PRRSV感染狀況和抗體水平。據曲向陽(2018)報道,斷奶仔豬PRRSV野毒感染比例較低時,接種PRRSVMLV活疫苗有助于降低死淘率,但PRRSV野毒感染比例較高時,應用MLV疫苗免疫反而會增加死淘率與動保費用,提示已感染PRRSV仔豬群不適宜免疫PRRSV MLV。因此,養豬企業應及時監測豬群帶毒情況和抗體變化規律,根據豬群的PRRSV實際感染狀態制定免疫方案和確定接種時間,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的損失。對于暴發PRRS的豬群,應根據豬群的PRRSV感染嚴重程度,慎重選擇合適的疫苗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在大多數情況下,PRRSV單獨感染造成的損失較小,死淘率較低。然而,豬2型圓環病毒感染、喘氣病、豬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和其他疾病的繼發感染,會造成病情加重,死淘率上升。因此,豬場平時應做好豬瘟、豬圓環病毒2型、喘氣病、副豬嗜血桿菌病等相關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種。同時,可選擇泰萬菌素、替米考星、板青顆粒、黃芪多糖等藥物進行保健。必要時可以采集樣品分離細菌,通過藥敏試驗選擇高敏藥物用于防治繼發感染。
在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大背景下,PRRS仍然是當前嚴重威脅我國養豬安全生產一種重要傳染病。2021年5月1日修訂施行的《動物防疫法》明確將“凈化消滅”納入動物防疫的方針和要求。同年農業農村部印發的《關于推進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計劃通過5年時間,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動物疫病凈化場,至少80%的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通過省級或國家級動物疫病凈化場評估,PRRS也被列入凈化目標。實施動物疫病凈化,是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路徑,也是動物疫病防控的最終目標。目前,我國PRRS凈化技術手段已經非常成熟,部分國家核心種豬場已經實施并完成該病的凈化。但由于豬群帶毒率高,且環境PRRSV污染比較嚴重,豬場長期維持PRRS凈化狀態面臨巨大的挑戰,一些豬場往往完成凈化以后不久又重新轉陽。因此,豬場應根據自身的環境設施條件、生產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經營定位規劃和經濟效益等綜合考慮,確定PRRS的防控目標,在適當的時機實施凈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