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靈,李 結,黃如渠
(廣東廣墾畜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12)
廣東農墾創建于1951年11月,是中央直屬墾區之一,墾區現有土地面積22.29萬hm2(334.36萬畝),總人口38.94萬人,總資產425.8億元,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國內外市場同步開拓的跨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畜牧業作為廣東農墾大力發展的優勢產業之一,以生豬產業為主導,致力于良種繁育、飼料研發、生豬養殖、屠宰分割、直營銷售等多個板塊,墾區現有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基地50余個,其中能繁母豬存欄規模1 000頭以上的養殖基地有27個,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陽江、揭陽和汕尾等5個地級市,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肉品供應的重要基地。為推動生豬產業標準化規模養殖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廣東農墾于2018年開始在墾區范圍內的各養殖基地大力推廣應用法式(簡式定時輸精)批次化生產技術。通過近年來的應用實踐和數據分析,批次化生產的實施確實給養豬生產帶來了較大的操作便利和效率提升,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思考和探討。文章就當前廣東農墾規模化豬場批次化生產管理實踐過程中的要點進行總結分析,以期為養豬同行提供一些參考。
(1)能實現“全進全出”,降低疾病在批次間交叉感染,有效阻斷病原的循環傳播,提高豬群健康度,從而減少疫苗、藥物等成本。
(2)能提高豬群整齊度,有利于統一的飼養管理,提高批次免疫保健的效果和出售豬只的均勻度。
(3)能使工作更集中,有利于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生產計劃的精確性,進而可以合理調配勞動力資源,降低人力成本。
(4)能大規模進行豬舍硬件的維修、保養、清洗、消毒等操作,效率更高,同時降低外界病原進入場內的風險,生物安全更有保障。
(1)合理的欄舍配置;(2)高效且穩定的生產;(3)充足且及時的精液供應;(4)充足的后備母豬補充;(5)高水平、高素質、有合作精神的技術團隊;(6)較強的生產統籌和管理能力。
目前,廣東農墾大型養殖基地(能繁母豬2 000頭以上)常用的生產批次有1周批、2周批、3周批;中小型養殖基地(能繁母豬2 000頭以下)一般選擇3周批或4周批的生產批次。批次模式的選擇要根據各養殖基地欄舍結構及人員安排來確定,不同類型生產批次優缺點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批次類型優缺點對比
養殖基地需先明確配懷、分娩、保育和育肥各階段飼養占欄時長,后確定不同批次所需配置的欄舍數量比例,具體如下。
各階段飼養時長(以1周批為例),見表2。

表2 各階段飼養時長計算
不同批次欄舍單元配置見表3。

表3 不同批次類型欄舍單元配置計算
根據每批次分娩目標數計算后備母豬入群數及生產節律。
假設開場時入群的均為后備豬,則第1個繁殖周期的批次節律表示例如表4。

表4 不同批次類型生產節律表的制定-1
對應的后備母豬入群數要根據實際的后備母豬種用率和分娩率進行調整,節律表(部分)示例如表5。

表5 不同批次類型生產節律表的制定-2
為更好地進行過程管理和結果分析,需要在批次化生產實施過程中對一些關鍵數據進行收集和記錄,重點關注的主要指標有:參配率、每批次參配母豬類型(異常/后備/斷奶)占比、B超孕檢受胎率和分娩率等。針對批次化過程記錄管理,制定出完善的記錄表格,實時記錄并張貼上墻執行可視化管理,通過母豬分類、針對性分析、再分段評估、問題聚焦,找出關鍵問題進行重點突破解決,時刻把控批次生產進程,確保批次管理的順利(圖1)。

圖1 批次化人工授精
(1)參配率問題:是情期調控的問題,可考慮藥物飼喂過程、母豬產房管理(炎癥或膘情)等方面。
(2)靜立比例問題:可從停藥或斷奶后的優飼、誘情等方面分析。
(3)受胎率問題:可從精液質量、輸精過程、配后母豬飼養管理等方面著手分析。
批次化生產模式的選擇要因地制宜,優先考慮產房的利用率,其次再綜合考慮其他飼養環節的欄舍配置,盡可能選擇與推薦欄舍配置比例接近的模式,否則容易出現欄舍周轉不暢、被迫提前出欄的情況出現。此外,仔豬哺乳時間一定要遵循不同批次的計算規則,因為批次化生產節律是以母豬的繁殖周期為重要計算基礎,而繁殖周期中斷配間隔及妊娠時長相對固定,哺乳時長直接決定了繁殖周期的長短,只有在母豬繁殖周期與批次間隔成整除關系的情況下才能確保批次循環組間順利無縫對接,否則就會出現批次輪轉節律紊亂的情況。
母豬的初情期出現越早,繁殖性能越好。良好的情期記錄和盡早的對后備母豬誘情查情,是母豬場提高繁殖生產成績,做好批次化生產的關鍵。填寫后備母豬發情記錄表,確保參與批次化生產的母豬至少有1次發情記錄,最好是2次以上、第3次發情配種。
同期發情激素(烯丙孕素)的基本原理是抑制發情,切不可將其作為催情劑使用,在母豬未有發情記錄的情況下盲目使用容易導致后備母豬不發情甚至絕育。此外,飼喂烯丙孕素期間要及時觀察每一頭母豬,如出現發情的母豬盡早挑出。確保每一頭母豬每天吃到足量的烯丙孕素,如有漏藥要補喂。大欄飼喂的情況下要在母豬喂料之前喂藥,逐一標記以免漏喂或多喂。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將母豬趕入定位欄,馴化3 d后,用喂藥槍飼喂更精準。
母豬發情除了激素的調節,還需要合理的體況,充足的營養,合適的環境,子宮的復舊,以及有效的刺激。建議停藥的第2天開始趕公豬每天誘情2次,營養上增加葡萄糖的飼喂,環境上加強光照的刺激,有利于母豬更好地發情,增加排卵數。子宮炎癥、腳痛、消瘦的不健康母豬,都不能參與下一個批次的配種。
產房是批次化生產過程中最容易出現問題且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子宮炎癥比例高、產房飼喂管理不良等導致母豬膘情不一致,都會導致母豬發情集中度不高。為了確保批次化順利進行,除了要關注后備豬外,還要加強產房母豬的飼養管理,尤其是產房子宮炎癥的護理。
批次化生產管理不是提升豬場生產成績的救命稻草,不能指望將連續生產模式簡單調整成為批次化生產模式就能實現生產成績的改善。如果豬群健康度差,管理混亂,使用批次化會適得其反。因此,在推行批次生產的同時,除了要對其運行的規律原理有一定的了解,還需在母豬健康度、母豬膘情、后備母豬情期管理和經產母豬的促發情工作、豬群營養以及豬場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并結合豬場實際情況制定出適應本場特點的批次生產技術方案。
總體來說,批次化生產不僅僅是一種生產模式,更多的是一種管理手段,借助批次化手段可使生產計劃合理化、人員匹配精準化、欄舍利用最優化,全進全出提高生物安全等級,最終達到人均效能、經營效益最大化。

黃曉靈老師分享廣東農墾規模化豬場批次化生產經驗
(收稿日期: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