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江
(楚雄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
撒壩豬是老祖宗留給楚雄人民的寶貴財富,該品種具有抗病力強、耐粗飼、肉質好等優點,在楚雄州脫貧攻堅工作中促進農民增收作用和效果明顯。為進一步促進撒壩豬產業發展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增強農民幸福感的重要抓手,在促進撒壩豬產業振興的同時,還能促進農耕文化等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振興。然而,由于歷史發展進程等多方原因,國家級撒壩豬保種場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性難題,值得深思與探討。
年鑒志書等相關記載:撒壩豬屬于烏金豬系,主產于楚雄州祿勸、武定、楚雄、南華、祿豐、姚安、大姚、雙柏、牟定、永仁、元謀縣,昆明市富民縣、安寧縣和東川地區也有分布。于1954年以祿勸縣(1983年從楚雄州轄區劃歸昆明市管轄)撒營盤鎮(舊地名稱撒壩)為集散地而得名。
楚雄撒壩豬全身黑毛,極少數為火毛。體型中等,體軀狹長,腹部下垂,臀部稍尖斜,頭中等大;額窄有八卦皺褶,耳中等大,耳根軟而下垂。嘴筒長,少數中等。四肢堅實有力,尾粗長,尾根低,有效乳頭5對以上,對稱且排列整齊。楚雄撒壩豬性成熟早,公豬初情期3~4月齡,母豬5月齡開始發情;公豬配種年齡約6月齡,母豬約7月齡。
撒壩豬是楚雄彝族自治州養殖歷史悠久的地方豬種,全州10縣市均有養殖撒壩豬的悠久歷史,是楚雄人民在特定的地理氣候環境、飼料條件和飼養習慣下,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而形成的一個優良地方品種。具有適應性、抗逆性強,耐初飼,耐受高溫、高寒,發情明顯,易配種,病少好養,肉質好(肌間脂肪含量高、蛋白含量高)等特點,主要分布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八縣二市的103個鄉鎮,海拔為650~3 000 m的山區、半山區和壩區,整個養殖過程屬于圈養與放牧相結合。撒壩豬同時也是云南省優良的地方豬品種資源之一,1983年撒壩豬錄入《云南省畜禽品種志》,是云南省的“六大名豬”之一,1986年撒壩豬錄入《中國豬品種志》, 2006年撒壩豬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2011年錄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豬志》,2014年載入全國地域特色農產品普查備案名錄。
2017年“楚雄撒壩豬”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2018年“楚雄滇撒豬”獲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
均成為全州公用品牌(農產品地理標志公用品牌使用范圍全州8縣2市103個鄉鎮全覆蓋),2019年品牌評估價值22.7億元。
楚雄州種豬種雞場是楚雄州農業農村局下屬公益二類事業單位,自1973年成立就開啟了撒壩豬繁殖、選育、推廣,及相關的科研工作。1993年與云南農業大學合作,以撒壩豬為母本,通過13年的攻關,于2006年成功培育出滇撒配套系(簡稱滇撒豬)并獲國家新品種證書。2008年農業部第1058號公告:楚雄州種豬種雞場成為“國家級撒壩豬保種場”,從此承擔起國家賦予的撒壩豬遺傳資源保護這一歷史使命,撒壩豬保種業務工作受農業農村部直管,年初下達工作計劃及保種專項經費,年底到農業農村部總結匯報,農業農村部要求:“國家級保種場要認真保護好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單純的保種只會越保困難和問題越多,保護的目的是為了開發利用,合理開發利用才能更好促進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
國家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進一步提高推進種業振興的責任感使命感,扎實有力推進各項工作,重點抓好資源保護、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建設、市場凈化五大行動。畜禽遺傳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國家農業安全、生態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種業翻身戰的“芯片”。
楚雄州種豬種雞場于2007年從楚雄市花果山(現楚雄市城市花園小區位置)拆遷搬至楚雄市子午鎮袁家村324省道楚雙老公路14 km處,生產區用地面積16.13 hm2(242畝)(劃撥科教用地2.67 hm2(40畝)、租用13.47 hm2(202畝))。一是規劃布局離不合理,離公路太近(豬舍離公路不足100 m);二是養鵝場與豬場僅一墻之隔(共用隔墻長度300 m),野貓、老鼠、松鼠、蒼蠅、蚊子和鳥類出入無法控制;三是離村莊較近(不足1 km)。三方面均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
撒壩豬保種場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撒壩豬的原生狀態——山區圈養與放養相結合,需要具備充足的運動空間環境、粗放的飼養(農副產物或牧草不能少、不能天天只飼喂全價配合飼料),才能實現撒壩豬抗病力強、耐粗飼、肉質好(肌間脂肪含量高、蛋白含量高)的優勢基因傳承。現實環境條件存在以下問題。
4.2.1 限位欄制約了撒壩母豬的活動運動空間
狹窄的限位欄空間,撒壩母豬因長時間在限位欄內站立或臥地,缺乏運動而導致肌肉松軟無力、腹腔變大、乳頭離地太近、運動遲緩,久而久之會導致抗病力減弱(如圖1~圖4所示);加之青綠飼料不足特別是自2019年因改制辭去從事牧草種植的工人后,青綠飼料更加不夠,在缺乏運動的空間中長此以往,撒壩豬耐粗飼的基因傳承也會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變化。

圖1 農村傳統式豬舍母豬活動空間較大

圖2 保種場母豬限位欄限制了母豬的活動

圖3 農村圈養與放養相結合的撒壩母豬泌乳期(乳頭離地遠)

圖4 長期在保種場圈養的撒壩母豬空懷期(乳頭離地近)
4.2.2 撒壩豬近交風險不斷多大
撒壩豬是彝族人民通過狩獵野豬并進行飼養,在長期養殖過程中通過樸素的選育培育進化而成。由于成年撒壩公豬野性十足好斗易傷人,彝族人民均不養殖成年公豬,由于撒壩豬具有性成熟早的特點,彝族人民總是把體形好、生長相對快的小公豬留下來,與別村或別的農戶相互串換,待小公豬具備配種能力并使母豬懷孕之后,對配過種的小公豬進行閹割養殖育肥、變成商品或直接屠宰食用。
楚雄州種豬種雞場進行撒壩豬繁殖選育及科研活動中,長期沿續著公豬血緣的串換工作,持續不斷地從邊遠山區農村中引種。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純種撒壩豬的養殖量持續下降,到2017年底,全州只有姚安縣左門鄉、雙柏縣大麥地鄉和安龍堡鄉還能找到可以串換的公母豬,進入2018年以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展開以及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推進,傳統的原始村落中住房以及與住房挨鄰則進的豬舍也隨之消失,農戶養殖的純種撒壩豬也由此蕩然無存,楚雄州種豬種雞場(國家級撒壩豬保種場)撒壩豬的血緣串換由此中斷,當前只能是場內8個血緣的公豬相互交叉使用,但年復一年隨之而來的近交系數不斷加大。
4.2.3 撒壩豬已屬于瀕危物種
撒壩豬具有抗病力強、耐粗飼、肉質好等優點的同時,也有生長緩慢、瘦肉率低、經養殖濟效益低的缺點,使得農民沒有養殖積極性。從事撒壩豬(黑豬、土豬)開發的企業基本上以養殖撒壩雜交二元豬開始,從而撒壩豬純種數量再度下降,全州全云南省乃至全國純種數量已不足1 000頭。按照世界糧農組織的規定,撒壩豬已屬于瀕危物種,急需進一步加以保護和重視!
4.2.4 非洲豬瘟疫情嚴重威脅著撒壩豬的生死存亡
非洲豬瘟具有高發性和高致死率,目前還未研制出可用于預防的疫苗,豬場一旦暴發非洲豬瘟疫情,將對豬場造成毀滅性打擊。2018年全國流行性發生、也包括楚雄州楚雄市在內。國家級撒壩豬保種場(楚雄州種豬種雞場)本身就不具備動物防條件,一直以來潛在較大風險!
提高撒壩豬國家遺傳資源保護,利在當代、功在千秋。保護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開發利用。只有保護好撒壩豬遺傳資源才能更好地對其加以開發利用,再通過更好的開發利用促進保護。同時,加大撒壩豬遺傳資源保護,是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有關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種業振興的重要講話精神的行動表現。
當前保種場位置存在缺陷,一是防疫條件不足;二是現有位置已規劃在楚雄市空港區,未來空港區建設也將面臨國家級撒壩豬保種場搬遷,遲搬遷不如早搬遷,選擇符合環保條件和動物防疫條件均符合的地方新建國家級撒壩豬保種場。
撒壩豬保種場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撒壩豬的原生狀態——山區圈養與放養相結合,需要具備充足的運動空間環境、粗放的飼養條件。
(1) 撒壩豬一律不使用限位欄豬舍。
(2)豬舍帶有運動場地,確保公豬母豬均有充足的生活動和運動空間,有條件的情況下外加輪牧放養場地。
(3)有與規劃建設相配套的土地,解決國家級撒壩豬保種場糞污消納的同時,人工種植牧草;或者種植農作物、用農作物桔桿解決撒壩豬所需要的粗纖維飼料,保障耐粗飼的遺傳因子傳承。
建議將姚安縣左門鄉、雙柏縣大麥地鄉和安龍堡鄉共3個鄉鎮列入撒壩豬自然保護區項目建設鄉鎮,每個鄉鎮補償扶持養殖撒壩純種豬農戶不少于10戶、采用圈養與放養的方式養殖,從中選擇優勢公豬用以國家級撒壩豬保種場血緣補充。
“豬糧安天下”,撒壩豬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表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海撥在2 000 m以上的高寒山區和海撥低于1 000 m的熱帶河谷地區,撒壩豬表現出了外來豬種所不具備的抗病力強、耐粗飼的特點和優越性;加之撒壩豬肉質好等特點風味,極大地提高了邊遠山區少數民族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這類地方特別適合公司加協會加農戶養殖發展撒壩豬產業,發揮好“楚雄撒壩豬”農產品地理標志公用品牌的作用,把撒壩豬特色產業與鄉村產業振興良好融合實現產業帶動。不僅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需要,更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需要。
串換撒壩公豬血緣、豬糞還田是彝族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殺豬(撒壩豬)宰羊(本地黑山羊)是彝族婚喪嫁娶的傳統習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彝族火把節和春節是彝族人民的重要節日,親戚好友和鄰居們一起吃殺豬飯共慶節日,一起吃長街宴、一起圍著篝火歡快地跳左腳舞彰顯民族大團結。
楚雄州撒壩豬產業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大的發展,在楚雄州科技的指導下,楚雄州種豬種雞場于2014年(國家級撒壩豬保種場)成立了企業科協,單位形成以共識——依托科技創新求發展;于2015年建立了省級專家工作站,引入上海交大潘玉春教授、云南農業大學魯紹雄和嚴達偉教授為指導專家,從育種學的角度有效攻克了撒壩豬產業化發展的瓶頸問題,為楚雄州種豬種雞場的生產發展、為全州的撒壩豬產業發展解決了種的問題,有效地促進了撒壩豬產業化發展;2016年通過專題片《彝州科協欄目——撒壩豬》播出后,反響強烈,新培育的撒壩種母豬供不應求;2017年州科協再接再勵,創新成立了“楚雄州撒壩豬產業協會”,把從事撒壩豬產業的一二三產從業企業及個人全部融合在一起,于2018年6月正式成立并迎來了第一屆大會的召開,協會成立時有團體會員32家和個人會員239人,個人會員80%以上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撒壩豬產業協會融合了撒壩豬科研、推廣及撒壩豬養殖、撒壩豬肉專賣到豬肉精深加工行業全覆蓋,其中有科研和推廣單位7個,撒壩豬規模養殖企業11個、專業合作社6個,豬肉銷售及精深加工企業8個。2019年召開了楚雄州撒壩豬產業協會第二屆大會,兩屆大會的召開和圍繞撒壩豬產業發展的培訓大會,極大地促進了撒壩豬產業的發展,同時伴隨著這一時期脫貧攻堅工作展開,撒壩豬助力脫貧工作成效顯著,從事養殖的群眾不僅實現了增收,同時屠宰撒壩豬作為年豬找回了30年前豬肉香,請鄰里鄉親吃頓殺豬飯增進了親情與友情、消除了平日的誤會,感覺到了黨的溫暖。撒壩豬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戶及企業養殖撒壩豬積極性增強,楚雄城區的各類品牌豬肉店悄然興起,撒土黑豬、云牧撒壩豬、曇華山豬、密架山豬、中土豬、放鮮吃等品牌豬肉店在楚雄13個農貿市場隨處可見,涌現出了撒壩豬全產業鏈的企業3個。
云南云牧食品是目前楚雄州從事撒壩豬養殖、屠宰、精深加工及銷售投資規模較大、一二三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創新型企業,投資金額超過1億元,建有撒壩豬養殖基地2個,開展公司加農戶合作模式;建有現代化生豬屠宰場1個,實行回收屠宰后配送和市場銷售;建有精深加工車間,所生產的罐頭、油浸肉、醬油肉等系列產品深受市場歡迎,企業信心滿滿。
在此基礎上,建議政府部門把楚雄州撒壩豬產業列入特色產業,配套相應的扶持資金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在撒壩豬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同時,將有力地促進撒壩豬的遺傳資源保護工作邁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