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火災具有季節性,容易集中多發,同時絕大多數森林火災由祭祀用火、農事用火等人為原因引起。快速查處火災案件,形成強力的法治震懾,才能防控野外違規用火,從而減少森林火災發生。對此,以我國西南地區某市為例,闡明了森林火災案件辦理相關規定,梳理了西南地區某市2022—2023年森林火災案件辦理情況,分析了森林火災案件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優化森林火災案件辦理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森林火災;案件辦理程序;生態修復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2–0-03
據國家林草局統計,90%以上的森林火災是人為原因導致,管住人才能防住火[1]。依法查處失火行為和縱火行為是增強社會防火意識,減少野外違規用火,防范森林火災的重要環節。因此,森林火災案件快速查處對形成震懾作用、控制野外違規用火多發的局面至關重要。但在實踐工作中,火災案件辦理流程煩瑣,導致案件辦理周期偏長,肇事者長期未受到處罰,法治震懾不能及時發揮,形成“破窗”效應。以我國西南地區某市為例,梳理近年來森林火災案件,分析案件辦理在程序上存在的不足,提出優化措施,為提高辦案效率、降低辦案成本提供參考。
1 森林火災案件辦理相關規定
1.1 森林火災案件類型
1.1.1 刑事案件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安部《關于森林和陸生野生動物刑事案件管轄及立案標準》對森林火災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凡故意放火造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火災的都應當立案,過火有林地面積2公頃以上為重大案件,過火有林地面積10公頃以上,或者致人重傷、死亡的,為特別重大案件。失火造成森林火災,過火有林地面積2公頃以上,或者致人重傷、死亡的應當立案;過火有林地面積為10公頃以上,或者致人死亡、重傷5人以上的為重大案件;過火有林地面積為50公頃以上,或者死亡2人以上的,為特別重大案件[2]。
1.1.2 行政案件
根據《森林防火條例》,失火引起森林火災尚不構成犯罪的,責令限期更新造林,對個人處以1 000元以上3 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以10 000元以上
50 000元以下的罰款。
1.2 行政案件相關規定
一是時間規定。根據《林草行政處罰程序規定》,林業行政處罰案件自立案之日起,應當在1個月內辦理完畢,經行政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但不得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下3個月內不能完畢的,報經上級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延長[3]。
二是職責邊界。根據該地《林草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暫行辦法》《行政管理與綜合行政執法協作配合規定》,林草行政案件辦理過程中,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負責審查群眾舉報、上級交辦、部門移送等可能需要實施行政處罰的案件線索材料,開展立案后的調查取證、聽證、告知、處罰、送達、申請強制執行、歸檔等工作,將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公安機關查處[4]。林業主管部門負責將發現的涉嫌違法或犯罪線索及時移送執法部門和公安機關查處,指派林業技術人員開展火場勘驗,出具勘驗報告。公安機關負責協助行政執法部門、行業部門開展案件調查工作。
1.3 刑事案件相關規定
一是時間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規定,公安機關立案后一般規定2個月之內完成偵查交付,因案情復雜,期滿不能終結的可以延長1個月,特殊情況可以申請繼續展期。檢察院受理后一般規定1個月內完成審查起訴,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延長到3~6個月。法院受理后一般規定1~3個月作出判決。綜上,刑事案件從公安立案到法院判決的簡易周期規定是3個月、一般周期規定是4~6個月、特殊周期規定是8~10個月、極端情況,甚至更長[5]。
二是職責邊界。根據《林草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暫行辦法》,行政執法部門負責移送在查處違法行為過程中發現的涉嫌構成犯罪的案件;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移送在監督管理中發現的涉嫌構成犯罪的案件,指派林業技術人員開展火場勘驗,出具勘驗報告;公安機關負責受理審查群眾舉報、上級交辦、部門移送涉嫌構成犯罪的案件,偵辦自查發現的涉嫌構成犯罪的案件[6]。檢察院負責對行政執法部門進行案件移送監督,對公安機關進行立案監督,對符合逮捕、起訴條件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批準逮捕、提起訴訟,對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提出檢察意見。法院負責有關案件的判決、裁定,作出無罪判決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的,提出司法意見。
2 西南地區某市2022—2023年森林火災案件辦理情況
2.1 行政案件
涉火行政案件包括違規行為案件和一般火情案件。2022—2023年,該市以一般程序辦理森林火情案件72起。從發現違規行為到作出處罰決定平均用時
25 d。處罰措施包括責令更新造林、處以罰款和警告。此外,該市以簡易程序處罰違規用火行為240起,平均辦理周期1~3 d;以一般程序處罰違規用火行為274起,平均辦理周期20 d。
2.2 刑事案件
2022—2023年,公安機關立案調查森林火災案件59起。從案發到法院作出判決,一般需要3~6個月,部分需要7~10個月,個別案件甚至超過1年。對肇事者的判決以緩刑、不予起訴、民事賠償、生態修復為多數。
2.3 數據分析
一是60%的森林火災行政案件使用了一般周期(1個月),30%的案件使用了較長周期(1~3個月),10%的案件使用了最長周期(3個月以上);二是森林火災刑事案件只有15%的案件能夠實現一般周期(3個月以內)偵查辦結,75%的案件使用了較長周期(4~6個月),10%的案件使用了最長周期(7個月以上);三是刑事案件辦理主要耗時在火案偵查、司法鑒定、民事公益訴訟等環節。
從實踐情況來看,林業主管部門一般能夠在森林火災案件發生后1周內完成火場勘驗,并將案件移送給公安機關,但公安機關偵查辦理一般需要3個月以上時間。
3 森林火災案件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3.1 刑事案件辦理周期普遍較長
綜合各地情況來看,涉森林火災的刑事案件在立案偵查、審查起訴環節會耗費較長時間,原因如下。
第一,立案偵查環節。司法鑒定和林業部門勘驗報告的法律效用存在模糊不清之處。部分地方司法機關只認定具有相關資質機構出具的司法鑒定意見為審查起訴的證據,而具有相關資質的鑒定機構少,開展鑒定容易出現排隊情況,且需要解決鑒定經費問題,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較高。
第二,審查起訴環節。涉及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檢察院立案后需要對外公告30 d,征集相關權益人民事訴求,才能進入審查起訴環節,同時審查起訴的過程也比單一的刑事案件煩瑣,原因是首先要確定各林權人的受損情況、要優先采取民事調解措施等。
第三,部門銜接不夠。行業部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之間對彼此的業務知識和工作要求缺乏掌握,容易出現案件補偵、證據補查、資料補交、時間拖長的情況。
第四,案件集中多發。森林火災具有季節性,就西南地區而言,2—4月物候干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祭祀用火和春耕生產農事用火多發,是森林火災的高發期。火災案件的集中多發,造成森林火案的擠兌,使得行政部門、公安機關、司法機關、鑒定機構等超負荷運行,案件查處效率難以提升。
第五,案件取證困難。森林火災具有偶然性,多發生在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山區,且火案現場破壞程度大,導致一些火災案件在無人證的情況下,難以調查獲取物證,無法第一時間鎖定嫌疑人[7]。
3.2 案件辦理時效參差不齊
3.2.1 針對行政案件
(1)鄉鎮級行政執法機構的建設不平衡。部分鄉鎮(街道)執法力量薄弱,如一些鄉鎮級行政執法機構仍是“一人機構”。面對階段性多發散發且地處偏遠的違規野外用火,難以實現快處罰、強震懾。
(2)簡易處罰程序沒有廣泛推行。一般處罰程序仍然是辦理違規野外用火案件的主要程序,其周期長、成本高、見效慢。
(3)部分鄉鎮缺少林業專業技術力量。受鄉鎮機構改革影響,有的地區林業站合并到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人員流動頻繁,甚至沒有專業技術人員,導致不能第一時間開展火場勘驗工作。
(4)各行業部門缺少對基層的培訓指導。技術人員業務生疏,缺乏工作銜接的經驗,邊學邊干不能提高時效。
3.2.2 針對刑事案件
(1)不同地區案件辦理時效不一。2018年森林公安轉隸以來,部分地區由縣公安局統一辦理森林火災刑事案件,技術力量更強,案件偵破率高;另一部分地區由鄉鎮公安派出機構辦理案件,技術力量較弱,案件偵破率低。
(2)不同類型案件辦理時效不一。單純的刑事訴訟案件辦理相對較快,而帶有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辦理相對較慢。對比單純的刑事訴訟案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需要征集訴訟請求、權屬界定、損失鑒定、民事調解等程序[8]。
3.3 森林火災案件一般量刑從寬
涉火案件的處罰對象多數是農民,且很多都是花甲以上、經濟困難的弱勢群體,基本上都是失火引發火情,在法律上適用從輕或減輕處罰的規定。此外,一些肇事老年人既栽不了樹、交不起款,又不能羈押,處罰執行上存在困難[9]。
4 優化森林火災案件辦理的措施建議
4.1 采用簡易程序處罰一般違規用火
野外用火具有階段性多發的特點,主要集中在春耕秋收時期,快處罰才能強震懾,建議針對一般違規野外用火,優先采用簡易程序當場處罰。采取簡易處罰需要有充足的適格執法主體作保障,因此建議加強鄉鎮(街道)行政執法力量建設,對執法機構人手少的地區,發動符合資格條件的業務部門人員考取執法資格證,將簡易處罰權賦權給業務部門,即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與業務部門共同享有簡易處罰權,解決執法部門勢單力薄和業務部門權力受限的問題。
4.2 提高林業部門火場勘驗效率
一是采取市級技術人員機動指導,縣級技術人員分片負責,鄉鎮級技術人員異地支援等模式,靈活調配技術力量開展火場勘驗工作。二是各級各部門都明確一批具有專業技術能力的人員承擔火場勘驗工作,職責跟著人走,確保火案發生時能夠第一時間開展勘驗工作。三是聘請專業技術機構或者相關專家開展火場勘驗培訓,提高各級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通過不斷優化措施,盡量將勘驗時間控制在5 d以內。
4.3 綜合應用司法鑒定和技術勘驗成果
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過程中,應根據案件復查程度、火災損失情況等,決定采用司法鑒定或技術勘驗。建議對過火面積較小、林分結構單一、一般生態區域的森林火災刑事案件,優先采用林業部門技術勘驗報告為證據;對過火面積較大、林分結構復雜、重要生態區域的刑事案件,考慮采用司法鑒定結果為證據,通過分門別類,降低辦案成本,提高辦案效率。
4.4 執法機關提前介入立案調查
第一,對過火面積、人員傷亡、造成損失等明顯涉嫌犯罪的案件,鄉鎮(街道)公安派出所應當直接立案偵查;對損失不清、性質不明,需要林業部門進行技術勘驗才能得出結論的,由林業管理機構開展勘驗工作。第二,根據勘驗結果,涉嫌犯罪的直接由地方派出所立案偵查,不構成犯罪的綜合行政執法分局直接立案辦理。根據以上步驟,最大可能省去案件移送環節,實現扁平化辦案,既提高辦案效率,又把握住案件偵辦的黃金時間。
4.5 加強部門間會商聯動
建立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長效工作機制,建立“林長+警長”“林長+檢察長”的議事協調機制。同時,還應明確本單位牽頭機構和聯系人,加強日常溝通與協作,會商研判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協調解決新問題、新情況,并以會議紀要等方式明確議定事項。此外,各部門應加強本系統業務人員的培訓指導,提高辦案人員業務水平和工作銜接能力。
4.6 堅持執法必嚴和因案施策相結合
堅持違法必追責、損害必賠償的原則,始終以公共利益為最大利益,司法裁決即便量刑從寬也要打到痛處,防止形成“破窗”效應。對違法的老年人和身體狀況、經濟條件差的特殊群體,也應最大限度地追究生態修復責任,并視情況綜合采取履行替代(勸告家人親屬自愿代償)、公益勞動等方式達到懲戒教育的目的。
4.7 提前履行生態修復責任
涉火刑事案件具有造成公共利益和個體利益雙重損失的特點,容易出現較長的偵查和訴訟周期,建議在公安機關偵破案件后、檢察院提起訴訟前,采取責令犯罪嫌疑人履行生態修復責任、實施更新造林的模式,讓更新造林走在司法判決的前面。
4.8 加強執法辦案保障
一是增加基層行政執法和林業管理機構編制和人員,解決工作任務與執法監管力量不匹配的問題;二是強化對公安機關開展司法鑒定的經費保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三是增強林業管理、行政執法、刑事執法人員對森林火災案件證據的意識,加強現場勘查的相關培訓,助力火案線索快速獲取、證據佐證快速固定。
5 結束語
森林火災具有集中多發的特點。快速查處火災案件、形成法治震懾、減少違規用火是防止森林火災多發的有效手段。優化森林火災案件辦理程序,才能實現火災案件快速查處。通過采取簡易程序、優化移送程序、綜合應用司法鑒定和技術勘驗、培養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生態修復先行的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案件辦理效率,進而促進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開展,為實現森林資源保護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蔣敬,郭會玲,蔣霄然.我國2005—2016年森林火災案件大數據分析[J].林業經濟,2019,41(7):106-109,128.
[2] 鄭懷兵,張高文.論森林火災案件偵查理論框架體系的構建[J].森林公安,2012(5):29-30.
[3] 羅云,郭小亮,周英.耕作用火引發森林火災案件定性的法律思考[J].農業考古,2011(6):201-203.
[4] 陳金海.金華市森林火災案件鑒定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森林防火,2011(2):30-32.
[5] 康彬,康天舒.淺談森林火災案件的偵查[J].林業勘查設計,2019,48(4):33-36.
[6] 繆作根.淺談森林火災案件的種類、特點和偵察措施[J].森林防火,2004(4):16-17.
[7] 劉衛國,陳遙.淺談森林火災案件現場勘查的基本方法[J].現代園藝,2017(22):218-219.
[8] 王存寶.森林火災案件的特點與偵查要點[J].森林防火, 1999(2):17-18.
[9] 安學義.如何偵破森林火災案件[J].云南林業,2002(3):8-9.
收稿日期:2024-10-09
作者簡介:丁文儒(1993—),男,貴州遵義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