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峰
今年1月1日起,關稅開啟新一輪調整,“零關稅”成為高頻詞——對部分抗癌藥、罕見病藥的藥品和原料等實施零關稅;氯化鋰、碳酸鈷、種用甜玉米進口暫定稅率降至零……越來越多商品進出口邁入“零關稅時代”。
進口商品:部分抗癌藥物等暫定稅率調為零
根據最新發布的2024年關稅調整方案(簡稱“方案”),1月1日起,中國對1010項商品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
梳理此次方案,記者發現,一些藥品和原料進口暫定稅率直接調整為零,如用于治療肝部惡性腫瘤的抗癌藥物、治療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的罕見病藥品原料,還有在臨床上可廣泛用于兒童哮喘類疾病治療的藥物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
“對部分抗癌藥、罕見病藥的藥品和原料等實施零關稅,有助于降低藥品成本,減輕廣大患者特別是癌癥患者藥費負擔并有更多用藥選擇,進一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說,事實上,在近幾年的關稅調整中,醫藥一直是降稅的重點領域,不少抗癌藥、罕見病藥及相關原料的進口關稅已降至零。
2018年5月1日,中國對部分藥品進口關稅進行調整,取消28項藥品的進口關稅,其中包括多類進口抗癌藥。相關措施很快見效,當年10月,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與之前平均零售價相比,平均降幅達56.7%。
此后,中國接連取消多項藥品和原料進口關稅:2019年,抗癌藥原料奧沙利鉑、卡鉑、奈達鉑、順鉑等進口暫定稅率調為零;2020年,對治療哮喘的藥品及生產新型糖尿病藥品的原料恩格列凈、利格列汀、維格列汀實施零關稅;2021年,對第二批抗癌藥和罕見病藥品原料實行零關稅;2022年,對新型抗癌藥氯化鐳注射液實施零關稅。
入列“零關稅”的不只藥品,此次方案還明確降低氯化鋰、碳酸鈷、低砷螢石以及甜玉米、芫荽、牛蒡種子等商品進口關稅,進口暫定稅率均達到零。
自貿伙伴:相互取消關稅的產品逐步增加
此次關稅調整不僅涉及進口暫定稅率,還涉及協定稅率,“零關稅”同樣是其中一大亮點。
今年1月1日,中國-尼加拉瓜自貿協定正式生效。根據協定安排,雙方將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市場準入等領域實現高水平相互開放。貨物貿易方面,雙方將對各自超過95%稅目的產品最終實施零關稅,其中立即實施零關稅產品占各自總體稅目的比例約為60%。這意味著,尼加拉瓜產的牛肉、蝦、咖啡、可可、果醬等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時,關稅將逐步降至零;中國產的汽車、摩托車、電池、光伏組件、服裝和紡織品等產品進入尼方市場時,關稅也將逐步削減取消。
近年來,中國自由貿易“朋友圈”不斷擴圍。在中尼自貿協定簽署后不久,中國與塞爾維亞簽署自貿協定,這是中國對外簽署的第22個自貿協定,塞爾維亞成為中國第29個自貿伙伴。
新簽的加快推進,已經實施的也有新變化。今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進入生效實施的第3個年頭,15個RCEP成員國將根據協定承諾,進一步降低輕工、汽車、電子、石化等產品關稅,納入“零關稅”的產品進一步增加。
廣西社科院副院長范祚軍表示,在RCEP協定中,關稅減免是關鍵內容。根據協定,成員國之間將采用兩兩制定關稅方式,通過10年左右時間逐步將90%以上產品的關稅降為零,并且區域內將實施統一的原產地規則,規定貨物原產地價值可享有在成員國內累積計算的待遇,這些都將持續促進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自貿區自貿港:“零關稅”清單不斷擴容
進一步推進更多“零關稅”政策實施落地,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走在前列。
2023年12月29日,財政部、商務部等五部門發布公告,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有關進口稅收政策措施,其中明確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管理制度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對企業自本公告實施之日起自境外暫時準許進入試點區域進行修理的貨物,復運出境的免征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包括暫時進境修理貨物在內,海南自由貿易港近年在“零關稅”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海口海關最新數據顯示,海南自貿港原輔料“零關稅”政策實施3年來,該關共辦理“零關稅”原輔料進口通關手續累計進口貨值超83億元,減免稅款超11億元,有效降低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原輔料“零關稅”政策之后,海南自由貿易港又相繼落地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新增22項商品納入“零關稅”進口清單。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