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皮膚能讓我們感知各種類型的物質——鋒利或粗鈍、粗糙或光滑、冷冽或溫暖,但假肢佩戴者失去了部分感知體驗。好消息是,2024 年春天,科學家研發出了搭載在假肢上的溫度感應設備。借助這個低成本且易于安裝的“魔法裝置”,一位57 歲的橈骨截肢者能準確區分不同溫度的瓶子,并且能感知與其他人的肢體接觸,擁有了類似真手的體驗。
溫度覺即感受冷、熱的能力。如果沒有溫度覺,天冷時我們不會加衣,天熱時不會納涼,哪怕被火焰灼燒,也不會疼得避開。對于假肢佩戴者來說,他們的溫度覺同樣重要。過去,假肢佩戴者拿起一杯熱水,由于假肢感覺不到溫度,喝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燙到,而溫度感應設備正好能解決類似問題。

通過辣椒素和薄荷醇,科學家分別發現了熱感受器TRPV1 和冷感受器TRPM8。
讓假肢擁有溫度覺,不僅能避免低溫或高溫帶來的傷害,而且有助于維持正常的人際交往。感知熱和冷是我們與周圍世界互動的基礎,就連握手或擁抱時,我們都可以通過手的溫度感受到對方的親切與否。
觸覺即我們感受觸碰等機械刺激的能力。觸覺是我們對環境的第一感知方式之一。從胚胎開始,觸覺就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等到出生后,我們便參與各種不同的觸覺體驗。我們的每一寸肌膚下都分布著大量的觸覺感受器和神經末梢。借助觸覺,我們才能得以分辨絲綢的柔滑、麻布的粗糙、紙張的厚薄……從而建立起對周圍環境的認知。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很多研究表明,豐富的觸覺可以促進我們的認知發育、緩解壓抑,而觸覺感知障礙或觸覺信息加工異常和一些神經精神疾病密切相關。
與溫度覺一樣,觸覺對人際交往同等重要:來自于父母親的撫摸,可以讓子女感受到舒適和溫暖;來自于朋友的擁抱,可以讓彼此感到振奮或安慰。即便在人與動物之間,觸覺互動(比如擼貓、擼狗)也會讓我們感受到愉悅。觸覺還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參與審美等高級精神活動,比如,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就特別講究工具或樂器的手感。
觸覺和溫度感知對假肢佩戴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讓他們更好地回歸正常社交,使他們覺得假肢不僅僅是人造的工具,更是他們身體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