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6日晚,在青城山腳一段土坎邊,我遇見了數十只“紅甲鬼臉寡婦”—— 一種劇毒的怪肥腹蛛。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這種蜘蛛聚集在一起,仿佛是我闖入了盤絲洞。
那天夜晚,當我在青城山腳下叢林里用頭燈四處搜索昆蟲蹤跡的時候,余光瞥到了一段土坎上的一個亮點。這個亮點包裹在一片蛛網形成的反光中。我上前仔細一看,只見蜘蛛腹部具有鮮紅的“個”字形花紋。這不是怪肥腹蛛(Steatoda terastiosa)嗎?我立刻確認了它的身份。
怪肥腹蛛體形較大,花紋艷麗。作為寇蛛亞科在中國分布的種類,和傳統的結球形網的球蛛不同,它們喜好在石縫間織水平不規則網,遇到天敵則會迅速躲入石縫之間。我順勢整體打量這段土坎,只見十幾米的范圍內到處是蛛網,估計這里的怪肥腹蛛至少有數十只。


怪肥腹蛛最早是1998年在廣西金秀被發現的。怪肥腹蛛通體呈黑色,有明顯的暗紅色斑塊。雌性怪肥腹蛛身體呈球形,直徑7~8毫米,腳展開后,長度在2~3厘米;雄蛛體長5~6毫米,腳展開后,長度在2.5 厘米左右。從發現至今,科學家對怪肥腹蛛的研究并不多,除了形態特征外,對其生活習性了解甚少。
怪肥腹蛛目前已知的分布地是廣西、貴州、云南和四川。四川的該種,是我第一個發現的,刷新了該物種最北分布紀錄。
那是2020年6月29日晚上,我在成都的崇州市雞冠山考察時,發現有蜘蛛在公路邊爬行。它身上有著十分耀眼的黑紅顏色,引起了我的特別注意。黑紅這兩種顏色搭配在自然界中通常意味著劇毒,特別是在昆蟲身上的黑紅搭配,搞不好就是個有劇毒的家伙。我小心翼翼地用一只塑料袋將它扣住,并保存在塑料袋里。為了防止它逃跑,我在塑料袋外還套了兩層盒子。
當時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猜測它是著名的“黑寡婦”蜘蛛。
“黑寡婦”蜘蛛(black widow)屬于寇蛛屬。這類蜘蛛目前已知有30 多種,幾乎在任何節肢動物的百科介紹中,都會提及這類劇毒蜘蛛。寇蛛成了讓人聞之色變的蜘蛛代表。通常,大家談論的寇蛛鑒別特征為黑色體色和腹部的紅斑。我當時捉到的蜘蛛,正好也是這樣的。我查閱資料后才知道,捉到的這只應該是怪肥腹蛛,是與“黑寡婦”蜘蛛不同的另一種毒性巨大的蜘蛛,毒性略低于外形與它酷似的“黑寡婦”蜘蛛。怪肥腹蛛還有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紅甲鬼臉寡婦”。從系統發育的角度來看,怪肥腹蛛所屬的肥腹蛛屬和“黑寡婦”蜘蛛所屬的寇蛛屬都隸屬于寇蛛亞科,兩者在分類學上是近親。
據相關記載,怪肥腹蛛非常稀少。但這次我在青城山發現的數量并不少,有數十只之多。可見它也并不真正“稀少”,只是分布范圍有局限而已。我推測,它可能喜歡濕度比較高的地方,青城山環境陰暗潮濕,正好適合它生存。
怪肥腹蛛的毒性確實厲害。從雞冠山捉回的那只,我在后來的飼養中發現:蟋蟀只要被它咬上一口,幾秒鐘就死亡了,一擊必殺。而與它體形差不多的園蛛在捕食蟋蟀時,往往需要纏斗幾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經過多次叮咬才能控制蟋蟀。




青城山是不少市民喜愛的徒步地點,如果市民爬山時發現了怪肥腹蛛怎么辦?我建議:不要去碰它、逮它。只要不主動捉,它也不會主動來咬你。遇到陰暗潮濕且陡峭的土坎,盡量不要去靠邊休息。
如果不小心被它咬到,建議先觀察有沒有明顯的中毒反應。要是有傷口紅腫等明顯的中毒反應,建議去醫院治療。可參考“黑寡婦”蜘蛛咬傷的處理方式,立即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蜇傷部位,用碘伏反復消毒傷口,有條件時可用普魯卡因或0.5% 利多卡因進行局部環形封閉。可結扎傷口的近心端,防止毒素擴散(止血帶結扎時間不超過1 小時,以免影響動脈回流,引起肢體缺血性壞死)。腫脹明顯者可抬高患肢,24~48小時內局部冰敷。可將蜇傷部位行“十字形”切開,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或梅花針針灸后進行拔罐處理。“黑寡婦”蜘蛛的相關血清在很多年前就已研制出來,因此被這類蜘蛛咬后注射血清也可以很好地醫治蛛毒。
“黑寡婦”蜘蛛作為一種中型蜘蛛,名聲可是非常大,其毒液的毒性非常強,為劇烈毒性,是聞名世界的劇毒蜘蛛之一。其毒性是響尾蛇的15倍!只需要0.006毫克的“黑寡婦”蜘蛛毒液,就能輕易毒死一只大白鼠。
曾經有三名玻利維亞男孩在農場放羊時,看到一只“黑寡婦”蜘蛛,其在《蜘蛛俠》中的形象深得男孩們青睞。他們以為被“黑寡婦”蜘蛛咬一口,自己就能變成“蜘蛛俠”,擁有神奇力量。于是,他們故意讓“黑寡婦”蜘蛛咬傷,結果他們出現了發燒、顫抖、肌肉疼痛等癥狀。幸好被及時送到醫院,經過一周的治療才康復。若非送醫及時,后果不堪設想。
“黑寡婦”蜘蛛毒液中含有特定的肽類毒素。我國醫學報告記載,被“黑寡婦”蜘蛛蜇傷處有劇烈針刺樣疼痛,或可見小片青紫區伴周圍發紅,部分可見2個點狀“牙印”,多有皮疹及輕度水腫,有些蜇傷患者可見皮膚周圍水泡或組織壞死病變。被蜇傷后患者感到傷處局部劇痛,并迅速向腹部、大腿、腰部延伸,全身無力,頭暈,視物模糊,盜汗,出現惡心、嘔吐,伴有明顯腹脹,一時性興奮不安,口干口渴;有些患者可出現尿潴留;嚴重者出現全身抽搐,伴呼吸急促,血壓下降,呈中毒性休克狀態。
值得提醒的是,中國也有“黑寡婦”蜘蛛分布,目前發現有兩種。一種是寇蛛屬成員——華美寇蛛(Latrodectus elegans),主要分布于海南、廣東、臺灣等省;另一種是間斑寇蛛(Latrodectustredecimguttatus),主要分布于新疆。

據《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期刊2017年記載,“黑寡婦”蜘蛛蜇傷是新疆地區急診科最常見的急癥之一。在2000年,新疆奇臺縣東灣鎮根葛爾村的間斑寇蛛“小爆發”,連續多次發生毒蜘蛛傷人的事件,僅在7月3日~7月10日就有5人被蜇傷。1998—2015年,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錄的被間斑寇蛛蜇傷的患者達85 例,目前這一數字仍然在持續上漲,危害不容小覷。
近年來,“黑寡婦”蜘蛛蜇傷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蜇傷患者往往病情較重,病死率也較高,并成為多種急癥的誘發因素。該蜘蛛的螯肢刺破人的皮膚后,能釋放劇毒毒素,毒液侵入人體引起中毒,被其蜇傷后會引起患者全身劇痛,嚴重者會發生肝、腦、腎、心、肺等多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甚至死亡。

間斑寇蛛的可怕之處莫過于危險的毒素。值得一提的是,間斑寇蛛的毒素不僅僅只分布在毒腺中,還存在于腿部、腹部的組織中,甚至連產出的卵粒以及幼蛛的體內也存在毒性成分,幾乎全身都是毒。
在種類分辨方面,寇蛛屬個體都很大,步足展開超過3 厘米,算是球蛛科中的大型蜘蛛,可以借此區分于別的球蛛。同時,也可以通過看腹部花紋與解剖對比生殖器的方法進行辨別:寇蛛屬多種棲息于石塊下方,同時有著顯眼的體形與體色,極易分辨。若在野外遇見,在不接觸它的情況下沒有太大危險。
近年來,我國各地海關都發現了最為典型的“黑寡婦”蜘蛛——紅斑寇蛛。這種毒蜘蛛正逐漸顯露出生態入侵的苗頭。2018年,杭州海關在對一批進口的加拿大山核桃進行查驗時,就發現了活體的紅斑寇蛛,這也是浙江省口岸首次截獲劇毒蜘蛛。2019年,南通海關在對一艘來自東南亞的國際航行船舶進行監管時,一次性查獲了130多只紅斑寇蛛,數量驚人。2021年,南通海關在1月至4月又接連截獲了兩批紅斑寇蛛,防控形勢越來越緊張。如果紅斑寇珠入境并在野外開始繁殖,那后果將不堪設想。雖然我國本土還沒有出現紅斑寇蛛案例的報道,但隨著全球貿易和交通運輸業的飛速發展,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