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傳剛
繼2023年底中國和馬來西亞互免簽證后,近日,新加坡和泰國也加入了與中國互免簽證的朋友圈。昔日需要繁瑣手續的“新馬泰”旅游,如今實現了“說走就走”。
國際上長期流行“國家護照實力”的說法,一般是指護照持有者出入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難易程度。一本護照得到的免簽越多,通常被認為“含金量”越高。現在國際上的護照實力排名也往往以此為基礎。
近年來,中國護照實力在國際排名中不斷提升。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57個國家締結了涵蓋不同護照種類的互免簽證協定,與44個國家達成簡化簽證手續協定或安排,與22個國家實現全面互免簽證。此外,還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給予中國公民免簽或落地簽便利。
我們要承認一個客觀事實,就是一本護照能獲得免簽的多寡,往往與其所屬國家或地區的人均經濟實力有著密切的關聯。通常來說,人均GDP越高的國家或地區,其公民得到免簽的機會越多。目前世界上獲得免簽待遇最多的護照,大多來自發達國家。
雖然我國的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收入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因此在護照免簽方面受到了不少限制,加上我國人口眾多,對免簽也是劣勢。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免簽數量只是衡量護照實力的指標之一,絕對不是唯一指標。一本護照的“含金量”不僅在于通關旅行的便利程度,更在于它能不能在關鍵時刻提供本國公民急需的幫助,能否在發生天災人禍時保護本國公民的人身安全,這是一種更高的價值。
為了加強與世界的互聯互通、促進經濟發展,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大朋友圈。無論是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實現互免簽證,還是主動為部分發達國家提供單方面免簽入境政策,都是為了擴大雙邊人員流動,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更多動力,為世界人民的友好往來提供正能量。借用當下的一個網絡熱梗:中國向“洋土豆”們傳遞的都是暖意。
中國人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國,這本質上是一件雙贏的事。目前有些國家和地區還沒轉過彎兒來,行動有點遲緩,甚至搞出一些妨礙交流之舉。作為更加積極主動的一方,中國暫時并沒有那么強調“對等原則”,而是做出了“先行一步”的善意舉動。這會讓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越來越穩固,對世界的繁榮穩定也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