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泰安市岱岳區地處泰山之陽、汶水之濱,居齊魯腹地,有多年種植大櫻桃的歷史。本文根據岱岳區大櫻桃生產栽培和發展現狀,找出岱岳區大櫻桃產業的短板和弱項,提出改進建議,以降低不利因素產生的影響,提高大櫻桃質量,增加農民收益,推動岱岳區大櫻桃產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岱岳區;櫻桃栽培;種植管理
1 大櫻桃種植現狀
泰安市于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引種大櫻桃,90年代大面積推廣,近幾十年來已走向規模化發展之路。由于該地區櫻桃比山東其他地區的櫻桃提前早成熟5~20天,價格高,收益好,近幾年,政府通過大力引導扶持,櫻桃產業成為當地特色王牌產業,是農民脫貧致富的“看家果”。據統計,岱岳區作為櫻桃的主產區之一,目前,櫻桃種植面積達2.7萬畝,產量1.5萬噸,主要品種有泰山、余東塘、垂絲等本土大櫻桃和大紫、紅燈、美早、布魯克斯、雷尼、黃蜜、早大果等國外品種,初步形成了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生產多樣化的格局。
目前岱岳區櫻桃種植面積中,陸地栽培占大多數,設施栽培面積僅有朱家莊村100余畝,角峪鎮20余畝。設施櫻桃栽培每畝產量350~400千克,每千克收益平均高達120元左右,去除投入成本,每畝收益3萬元左右。陸地栽培每千克平均30元左右,收益1萬元左右。夏張鎮朱家莊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成立了岱夏紅大櫻桃專業合作社,按照“村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進行統一管理、統一包裝、統一定價、統一銷售,解決了從種植到銷售的所有問題,大大提高了村民和村集體收入。自2014年起,政府主管部門在該櫻桃生產基地安排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連續6年監測合格率達100%,先后獲得齊魯放心果品、泰安市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基地生產的大櫻桃被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夏張鎮朱家莊櫻桃園獲省級標準化示范園稱號。
2 櫻桃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栽培管理措施不到位
因櫻桃屬喜溫不耐寒的樹種,不耐澇,也不耐鹽堿,適宜土層厚、通透性良好、pH在6.5~7.5的壤土或沙壤土生長。露地栽培缺乏對高溫、干旱、低溫及降雨等造成的自然災害的預防,凍害、旱害、澇災以及高溫致使果實發育停滯、降雨造成裂果等現象普遍發生,嚴重影響果品的產量和質量;設施栽培投入較大,且設施的牢固性、保溫性和采光性能差,不能抵御低溫寡照等不良氣候因素的影響,導致櫻桃的產量和質量不能得到保障。
2.2 儲存銷售不健全
櫻桃味美肉嫩,汁多皮薄,不易貯運,長時間放置容易出現腐爛問題,同時櫻桃一般在高溫條件下采收上市,經常發生枯梗、褐變、果實軟化、腐爛變質和口味變淡等問題,讓櫻桃質量下降。岱岳區大部分櫻桃成熟期集中,以“采鮮賣鮮”為主,倉儲冷庫等方面建設不夠完善,很多采摘的櫻桃因無法第一時間實現銷售,導致出現了豐產不豐收的問題。
2.3 產業發展不全面
櫻桃產業不能將產業鏈延伸,目前還是以產果賣果模式為主,以各自為戰方式為主,不能有效將產業鏈延伸,整個產業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特別是深加工條件不完善,鮮果增值缺乏廣闊的空間,大量落果和裂果等無法成為商品果。
3 發展方向
下一步,岱岳區將借助泰山大櫻桃的品牌效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鄉村休閑旅游業,拓展銷售渠道,采取連片持續規模發展,使櫻桃特色產業規模、檔次得到明顯提升,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顯著提高。
3.1 源頭保障提升苗木品質
隨著產業發展進入瓶頸期,對育苗環節進行保底提新,消費人群滿意認可的品種進行保留,在其基礎上進行創新探索,尋找新的品種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3.2 做好宣傳打造品牌
岱岳區將加大地理標志產品宣傳推介力度,通過龍頭企業和品牌帶動效應,全面提升大櫻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其真正成為地域特色產品的“護身符”和興農富農的“金招牌”。
3.3 做好儲藏加工
需要高度重視冷藏保鮮業與精深加工項目的發展,讓櫻桃產業鏈得以延長,通過建設倉儲物流,確保櫻桃保險期能夠得到延長。同時加大加工企業的引進和培育,讓櫻桃鮮品轉變為櫻桃罐頭、果脯和櫻桃白酒等,提升產品附加值。
3.4 整合延伸產業鏈
實行旅游、觀光、采摘、賞花、賞景有效整合模式,帶動櫻桃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產業振興。
作者簡介:王心國,男,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