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莉 李曉敏

楊文莉,陜西省澄城縣設施農業發展中心,郵編715200;李曉敏,陜西省大荔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收稿日期:2023-08-25
摘? ?要? ?近年來,地膜洋蔥因其產量高、耐貯運的獨特優勢,供應期長、對市場需求有著長久的調劑優勢,能夠解決淡季市場供應,而得到大面積發展,在整個蔬菜產業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成為人們日常消費、增收致富、出口創匯的重要選擇。介紹了地膜洋蔥生產的產地選擇、育苗方法、田間管理、病蟲防治、收獲和檔案記錄等重要技術環節,旨在為廣大菜農提供規范化的技術指導服務。
關鍵詞? ?地膜洋蔥;規范化;生產技術
地膜洋蔥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洋蔥種植模式,該模式投入少、易管理、產量高、效益好。鋪設地膜可以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促使其安全越冬,避免受凍受害,也能夠有效促使洋蔥在春季提早返青,還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促進洋蔥產量提升作用顯著。然而,筆者發現,在實際生產中,大量種植戶還是習慣采用傳統種植管理方式,不及時破膜導致洋蔥高溫燒傷、不重視后期追肥造成洋蔥脫肥早衰、不重視環境保護亂扔亂放廢棄物破壞生態、不重視品種更新造成銷售困難、不重視輪作倒茬導致洋蔥產量品質低下、不重視主要病蟲害防控阻礙地膜洋蔥綠色高效生產,對洋蔥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了嚴重制約。筆者根據生產實際,總結了地膜洋蔥規范化生產關鍵技術。
1? ?產地環境
選擇近2~3年沒有種植過百合科作物,且排灌方便、地形地勢開闊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遠離污染源的田塊,初建生產基地時,需先進行環境條件監測,周圍建立隔離帶和隔離網,以防止外源性污染。
2? ?播種育苗
2.1? ?苗床準備? ?選擇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壤土或沙壤土,施入腐熟廄肥2 500~3 000 kg/畝,用3%辛硫磷顆粒劑3~5 kg處理苗床,深翻25~30 cm,耙細、壓實、做平、造畦,畦寬120~200 cm,足墑、平畦、透水播種。
2.2? ? 播種
2.2.1? ?品種選擇? ?地膜洋蔥選用早熟性能好、豐產性強、抗病蟲害、抗逆性強、符合當地自然資源條件、經檢疫合格的當年雜交新品種。
2.2.2? ?種子處理? ?將種子在清水中浸泡攪拌10 min,去秕去雜后,放入 55 ℃左右溫水中浸泡 20~30 min,并不斷攪動,撈出稍晾后播種。
2.2.3? ?播種方法? ?9月上中旬播種,將種子摻入細干土中混勻撒播,覆蓋過篩細土1 cm左右并壓實,搭建小拱棚后覆膜,溫度保持在25 ℃以下,出苗后通風,出苗率達到80%時揭膜。
2.2.4? ?播種量? ?地膜洋蔥苗床用種量一般為4~? ? ?5 kg/畝。
2.3? ?苗床管理? ?出苗后7天左右開始澆水,小水勤澆,保持苗床濕潤。出現第二片真葉時撒施尿素1~1.5 kg/畝。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定植前7~10 d停止澆水,利于促根壯苗。
3? ?苗木定植
3.1? ?整地施肥? ?清除田塊中的殘枝枯葉,帶出田外集中銷毀、深埋等無害化處理。畝施腐熟廄肥? ? ? 3 000~5 000 kg、磷酸二銨20~25 kg、硫酸鉀10~15 kg,深翻20~25 cm,耙平做畦,畦寬150~200 cm,用33%二甲戊靈乳油150~200 mL/畝對水30 kg噴灑地面。
3.2? ?覆蓋地膜? ?定植前7~10 d整地做畦,足水造墑,待水滲入地表后立即噴施除草劑。2~3 d后,選擇無風天氣覆膜,邊緣壓土固定。
3.3? ?選用壯苗? ?植株3~4片真葉、株高20~25 cm、假莖粗0.6~0.8 cm時,選用無病蟲、葉鞘橫徑0.6~0.7 cm蔥苗移栽定植。
3.4? ?定植密度? ?合理密植,一般株距12~18 cm,行距15~22 cm。
3.5? ?定植方法? ?于地膜上均勻扎孔,孔深2~3 cm,單株栽植,壓實土壤,澆定植水。
4? ?田間管理
4.1? ?葉片生長期? ?根據墑情澆水2~3次,同時分次順水追施尿素5~10? kg/畝,硫酸鉀10~15 kg/畝。注意及時中耕除草,摘除早期花薹。
4.2? ?鱗莖膨大期? ?鱗莖膨大期需適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通常情況下,5~7 d澆水1次,并結合灌水追肥2~3次。根據實際情況,少量追施尿素溶液,重視追施硫酸鉀等高鉀水溶肥,用量6~8 kg/畝,或噴施0.5%磷酸二氫鉀溶液等葉面肥,間隔7~10 d。注意收獲前10~15 d(植株有1/3倒伏后)停止灌水施肥。
4.3? ?越冬期? ?土壤封凍前澆1次封凍水,并壓牢? 地膜。
5? ?病蟲防治
5.1? ?防治原則?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生產中優先采用生物防治技術,主要采取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輔以化學防治,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同時,減量使用。
5.2? ?主要病蟲? ?生產中常見病蟲害有霜霉病、軟腐病、紫斑病、甜菜夜蛾、薊馬。
5.3? ?防治方法
5.3.1?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重視田間管理,保持合理的密度,提高植株體自身抗病能力的同時,堅持科學的輪作倒茬制度。
5.3.2? ?物理防治? ?在田間地頭設置電子殺蟲燈和藍板等誘殺害蟲。電子殺蟲燈離地高度1.2~1.5 m,2~3 hm2懸掛1盞;藍板懸掛高度12~16 cm,30~40塊/畝。
5.3.3? ?化學防治? ?依據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針對性選擇農藥種類,做到適時用藥、安全用藥、減量用藥,并注意輪換用藥。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見表1。
6? ?適期收獲
注意觀察洋蔥植株,其基部1~2片葉片枯黃、3~4片葉仍為綠色,洋蔥假莖有失水癥狀,地上部分逐漸松軟,并出現自然倒伏即可采收上市,注意預留假莖的長度≤4 cm。
7? ?檔案記錄
詳細記錄地膜洋蔥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真實數據,專人負責,建立獨立完整的生產記錄,并保留2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