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張靜 陳海銀 陳晨


陳龍,陳海銀,陳晨,寧夏固原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郵編756000;張靜,寧夏鄉鎮企業經濟發展服務中心。
收稿日期:2023-06-08
摘? ?要? ?微量元素在黃瓜內含量雖少,但對提高黃瓜光合效率和體內多種酶的活性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黃瓜生長發育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選用北京合禾欣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鈦田凝”微量元素水溶肥,初步探討其對黃瓜生長性狀、產量、品質及經濟效益的影響。結果表明,“鈦田凝”微量元素水溶肥顯著改變黃瓜的生長性狀,較清水對照平均增產9.52%,凈增收2 872元/畝,產投比達到7.52 ∶ 1。
關鍵詞? ?鈦田凝;黃瓜;增產;增收
近年來,寧夏固原市高海拔冷涼氣候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標準化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彰顯引力,已成為固原市一張特色名片。冷涼蔬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引領水肥一體化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該技術能夠按需精準施用水肥,提高水肥利用率,實現提質增效,已成為設施蔬菜種植首選技術。
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對肥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沖施化肥、有機肥對作物生長發育、產量等方面,而微量元素水溶肥對黃瓜生長特性、產量的研究在寧夏固原地區鮮見報道。我們選用“鈦田凝”微量? 元素水溶肥進行了肥效試驗,現將試驗情況總結 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試驗于2022年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頭營鎮頭營村馬園蔬菜基地進行,供試土壤為淡黑坊土,肥力中等,前為茬西紅柿。供試黃瓜品種為博美626,采用嫁接育苗、設施大棚起壟覆膜移栽。2021年11月19日移栽,2022年7月15日收獲完成。
基肥選用磷酸二銨(N18%,P2O546%)35 kg/畝、硫酸鉀(K2O≥50%,Cl≤1.5%)30 kg/畝、尿素(N≥46.4%)15 kg/畝和有機肥(N-P-K≥12%,有機質≥45%)50 kg/畝,人工撒施后機械旋耕。追肥用勁鉀1號水溶肥,生長期7~10 d追施1次,20 kg/次。葉面肥選用北京合禾欣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鈦田凝”微量元素水溶肥(蔬菜專用型,Fe+Zn+Mn≥10%,有機鈦≥4 500 mg/kg)。灌溉水源為水庫水,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灌溉。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覆膜移栽方式田間小區種植,種植密度3 665株/畝,水、肥、藥管理均按照 當地農戶種植習慣和經驗進行。覆膜定植前一次性施足底肥,生長期7~10 d追施1次勁鉀1號水溶肥。南北向寬窄行種植,行長7 m,窄行0.5 m,寬行0.8 m,小區面積45.5 m2。試驗共設試驗組、清水對照組(CK)2處理3重復6小區的隨機區組設計。對照組在常規施肥基礎上噴施與試驗組等量清水,試驗組在常規施肥基礎上每20~25 d葉面噴施1次? ? ? 1 000倍液的“鈦田凝”水溶肥。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莖稈基部粗用分度值為0.02 mm的游標卡尺測量,節間距用1 mm鋼卷尺測量。通過試驗觀察作物的長勢和葉色變化,測定莖粗、瓜柄長、單果重、節間距等生物學性狀,同時,測算其豐產性,分析其經濟效益。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黃瓜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各處理隨機抽取10株,測定其葉色、莖基部粗、瓜柄長、平均單果質量、節間距等生物學性狀。由表1可以看出,試驗組較對照葉色深綠,黃瓜莖粗較對照組粗0.14 cm,瓜柄長較對照組短0.4 cm,黃瓜初摘期較對照組早? ? 3 d,平均單果質量較對照組重24.1 g,節間距比對照組短1.4 cm。試驗組植株的葉色、黃瓜莖粗、平均單果質量、節間距等生物學性狀與對照組差異明顯,且觀察發現試驗組黃瓜植株抗旱性、抗病性增強、產瓜期延長。說明“鈦田凝”微量元素水溶肥對黃瓜葉色、單果質量等生物學性狀改變明顯,植株的抗旱性、抗病性顯著增強。
2.2? ?對黃瓜產量的影響? ?收獲時按試驗小區測定黃瓜產量。由表2可知,噴施“鈦田凝”微量元素水溶肥處理平均產量為976 kg,折合畝產14 273 kg,較對照平均增產1 241 kg,平均增產9.52%。施用“鈦田凝”微量元素水溶肥黃瓜增產效果較為明顯。
3? ?小結
鈦是作物生長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施用鈦肥可以增加植株葉片葉綠素含量,提高光合效率,提高植物體內多種酶的活性,促進植物吸收養分。葉片噴施鈦肥可以增加產量和改善品質,使用方便,推廣利用價值高。
本試驗結果表明,黃瓜葉面噴施“鈦田凝”鈦元素水溶肥(蔬菜專用型),其抗旱性、抗病性增強,生物學性狀改變明顯。植株葉片濃綠、莖稈粗壯、瓜柄變短、瓜形整齊、結瓜數增多、單果增大、商品性提高,增產效果明顯,全生育期與清水對照比較,產量增加1 241 kg/畝,增產9.52%。
經濟效益方面,全生育期噴施12次1 000倍液“鈦田凝”微量元素水溶肥,除去肥料和人工成本,凈增收2 872元/畝,產投比達7.52 ∶ 1。
參考文獻
[1] 謝霞.固原市冷涼蔬菜產業發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4(18):301+303.
[2] 謝佩軍.水肥一體化系統關鍵技術研究進展[J].南方農業,2022,16(13):165-167.
[3] 王軍軍.聚磷酸銨螯合鎂、鐵、鋅的特性及肥效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9.
[4] 王世杰. 綠洲膜下滴灌調虧辣椒生長動態及水分產量效應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7.
[5] 廖紅,嚴小龍.高級植物營養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6] 陳素賢,李昌偉,王伊琨,等.施用聚磷酸銨水溶肥對辣椒生產及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J].中國農技推廣,2023,39(01):50-53.
[7] 林思鍛.黃瓜應用微生物菌肥肥效試驗[J].中國果菜,2017,37(0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