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受輕量化趨勢影響,市場上通常使用性能更好的材料和結構優化相結合的方法,使用有限元仿真技術輔助設計,來減少產品的研發周期。由于專用車車型眾多,沒有相應的分析規范和標準,加上受人為因素和環境條件影響,有限元結果與實際產品使用存在不小的偏差,很多人質疑有限元研發僅僅存在于理論階段。據此,通過對半掛車研發設計和產品使用中暴露的問題,發現運用有限元分析具備有可行性和實戰性,并為半掛車產品研發提供了可視化的有效參考答案。
關鍵詞:半掛車;有限元分析;可行性;實戰性
中圖分類號:U469.5? 收稿日期:2023-11-13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01011
1 前言
近年來,隨著相關法規的完善和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對半掛車輕量化要求越來越高。很多企業在滿足使用要求前提下,采用強度更高和厚度更薄的板材,再通過結構優化的方法,進而達到降低整車重量。本研究以38 m?粉罐半掛車和13 m鵝頸半掛車為對象,應用HyperWorks軟件進行結構仿真分析。通過實際車輛建立分析模型,分析結果與售后的車輛進行對比,然后進行結構再優化設計,得出有限元分析在結構研發設計和優化上具備有很強的實戰性。
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1 材料特性參數
本文通過兩種車型作為研究對象,一種車型38 m?粉罐半掛車,整車使用板材為T610L;另一種車型13 m鵝頸半掛車,小零部件使用板材為T700,腹板和下翼板使用板材為T980。材料性能參數見表1。
2.2 網格劃分
整車由薄鋼板直接拼焊、折彎或者卷制成型后拼焊而成,零部件的幾何尺寸遠大于板厚,所以對車架采用殼單元(PSHELL)進行網格劃分,網格單元類型以四邊形單元為主[1-2]。既可以承受法向載荷,也可以承受面內張力載荷,單元的每個單元節點有6個自由度,網格平均尺寸10 mm。為保證計算效率,本仿真采用的網格質量標準見表2[3]。
2.3 有限元模型
38 m?粉罐半掛車三維模型及有限元模型如圖1和圖2所示;13 m鵝頸半掛車三維模型及有限元模型如圖3和圖4所示。
2.4 載荷與邊界條件
分析中通常采用靜止工況、顛簸工況、剎車工況、轉彎工況、扭轉工況去綜合分析。半掛車主要承受自重、貨物重量及慣性力載荷的作用,由于多種載荷聯合作用,所以采取逐步施加載荷的方法。第一個載荷步施加由于罐車自重產生的重力載荷,即在豎直方向上施加加速度大小為9.8 m/s2的慣性力載荷;第二個載荷步施加貨物的自重,采用均布載荷施加于貨物與車架接觸的底面;第三個力施加慣性力載荷,根據不同的工況,將慣性力施加在不同的部位[4]。
對于不同的工況,采用不同的約束條件,分析過程中忽略制造過程中板材厚度減薄及焊接焊縫問題。本課題主要研究有限元分析結果與實際產品使用情況的對比,舉例說明與實際使用吻合度高的工況,由于篇幅限制,其余工況不再作贅述。
以38 m?粉罐車為例,在作業時,車輛處于靜止工況,車輛所受到的載荷為車體自重、罐體內物料重量以及罐體承受0.2 MPa壓力均布載荷。邊界條件為牽引銷處以及后三軸全部處于約束狀態。
13 m鵝頸半掛車以剎車工況為例,取制動加速度5 m/s2,載荷由車體自重、貨物重量和慣性力組成。邊界條件為牽引銷處承受三種作用力合力,后三軸全部處于約束狀態。
3 分析結果與結構優化
3.1 38 m?粉罐車靜止工況及結構優化
從應變云圖結果上看,筒體前后兩段,距離封頭位置1.5 m前后有明顯的變形,最大變形量為20.0 mm,如圖5所示。從車輛售后反饋圖片,實際出現罐體坍塌位置接近分析應變云圖結果,如圖6所示。
在距離兩端封頭1.2 m左右增加兩道環筋,再通過有限元計算,變形量從20.0 mm變為10.4 mm,如圖7和圖8所示。實際售后車輛也使用此方案進行優化,更改后客戶繼續使用,后續再未出現類似罐體坍塌情況。后續合同訂單車輛的設計,按照此優化方案加工制造。
3.2 13 m鵝頸半掛車剎車工況及結構優化
從應力云圖結果上看,在鵝頸后區域存在嚴重的應力集中,分別在前腹板處、前下翼板、大撐以及懸架前端腹板和下翼板處,應力分別為939.5 MPa、692.1 MPa、1 048.5 MPa、1 748.1 MPa和1 995.4 MPa。如圖9~圖13所示。從車輛售后反饋圖片,實際出現大梁斷裂位置在鵝頸后方,接近應力云圖應力集中區域部位,如圖14所示。
由于應力集中是多種因素綜合造成的,有板材厚度使用不當,也有結構布置不合理。需要挪動、減少或增加零部件,或者調整板材厚度,從而使結構更趨于合理,結構改動示意,如圖15~圖17所示。結構方案改動后,更改三維及有限元模型,再進行電腦計算分析,應力下降到分別為486.1 MPa、477.5 MPa、566.6 MPa、637.9 MPa和691.8 MPa。在整車重量增加40 kg情況下,避免了由于輕量化導致的腹板開裂或者斷大梁的情況。如圖18~圖22所示。
優化后,最大等效應力數值明顯降低。前后結構應力及強度安全系數對比,結構更具有合理性。容易出問題的部位前腹板處安全系數2.08,整體其余位置安全系數在1.50左右,如表3所示。整車結構未出現明顯應力集中,在車輛實際使用情況,也未出現類似斷裂情況。
4 結果分析
對38 m?粉罐半掛車和13 m鵝頸半掛車進行建模和有限元分析,同時將應變云圖、應力云圖以及與實際車輛使用過程中的狀態進行對比發現,有限元對結構分析不只是理論階段,也不只是產品開發階段,而是貫穿于從產品開發到成熟的整個階段的運用。相比于以往經驗設計研發,有限元分析為產品研發和設計提供了一種可視化的參考答案,可以縮短研發時間,加速產品的成熟。
5 結語
本文應用Hyperworks對38 m?粉罐半掛車和13 m鵝頸半掛車結構進行有限元分析,發現分析結果與實際售后車輛出現的問題很接近。通過優化結構,進而解決實際工程遇到的問題,有限元分析具備有可行性和實戰性。
參考文獻:
[1]王鈺棟,金磊,洪清泉,等Hypermesh&Hyperview應用技巧與高級實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2]田建輝,孫金娟,韓興本,等Hypermesh實用工程技術[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
[3]王彥崗,韋仁寶,李會,等基于HyperWroks的自卸半掛車車架有限元分析及輕量化設計[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2(3):29-32.
[4]張書斌鋁合金液罐車結構強度與剛度的有限元分析[J]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2017(1):16-18.
作者簡介:
王大俊,男,1988年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粉罐半掛車、液罐半掛車、罐式集裝箱及普通半掛車的產品研發設計和CAE結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