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敏,王雨竹,侯鋼領,陳玥瑤
(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院,哈爾濱 150001)
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作為核電站安全管理與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及時發現和評估核電構筑物的健康問題和狀況,預防潛在的結構問題和災害風險。核電站作為復雜而龐大的工程系統,其構筑物承載著重要的職能和責任[1]。核電構筑物包括核反應堆廠房、安全殼、蒸汽發生器等組成部分。由于核電站運行環境的特殊性,結構材料會受到高溫、高壓、輻射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長期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疲勞、腐蝕、裂紋等問題,甚至引發結構失效和事故[2-4]。因此,對核電構筑物進行健康監測成為確保核電站安全運行的必要手段[5]。除了核電站建設和運營外,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領域還包括研究和開發、咨詢服務等方面的工作。這些領域也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來支持其發展。因此,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領域的專業人才需求量將繼續增長,并且未來該領域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
然而,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領域的專業人才相對匱乏,與其他工程領域相比,該領域相對較新,它的研究和實踐歷史較短,尚未有足夠的時間來建立足夠數量的專業人才隊伍[6]。此外,由于核電站的建設和運營需要高水平的安全保障,因此對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這就意味著,需要采取措施來提高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領域的專業人才數量和素質。盡管有一些大學提供核工程專業,但很少有專門針對核電領域結構健康監測的課程或專業。高校培養的人才缺乏相關核電行業實踐背景,可能會限制人才的發展。因此,需要考慮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為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碩人才培養搭建合適的平臺和選擇正確的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種將學校和企業資源有機融合的合作模式[7-9]。通過與核電企業的合作,學校能夠深入了解核電行業的需求和挑戰,同時為企業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和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機制可為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碩人才提供培養平臺和產教融合機遇。本文探討了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碩人才培養的模式,旨在探索如何培養和提升核電行業中從事結構健康監測工作的專業人才。本文通過分析現有人才培養狀況和問題,探索有效的人才培養策略和方法,從而提升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人才的素質和能力。
核電屬于安全要求高、專業性強的行業,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又屬于多學科交叉領域,其在人才培養方面面臨的主要挑戰有以下幾方面:
(1)技術復雜性和專業性要求
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需要高度專業化的技能和知識,涉及多種復雜的監測技術和方法,包括無損檢測、結構動力學分析、數據處理與分析等。這些技術要求人才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以及對核電站運行原理和結構特點的全面了解。
(2)教育體系和課程設置不完善
目前,一些高校在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人才培養方面的教育體系和課程設置相對滯后,缺乏完善的專業培養方案、實踐訓練項目和相關教材,難以滿足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人才培養的需求。
(3)師資隊伍的匱乏
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領域需要具備豐富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的師資隊伍來進行指導和教育。然而,目前這方面的專家和教師資源相對匱乏,導致學生在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的培養受到限制。
(4)缺乏實踐機會
結構健康監測涉及實地調研、數據采集和分析等實踐活動。然而,由于核電站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學生很難獲得真實的核電站數據和實踐機會,導致學生在實踐能力和經驗方面相對欠缺。
(5)實踐環節和產學研合作不足
實踐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質。然而,目前實踐環節相對不足,缺乏與核電企業的合作機會,難以獲得實際操作經驗和實際工程案例。此外,產學研合作不足也限制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深度。
(6)技術更新和發展速度快
核電行業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領域,新的技術和方法不斷涌現。人才培養需要與行業的技術更新保持同步,這也給教育機構和企業帶來了挑戰,需要其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加強學校與核電企業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共同解決師資隊伍、實踐機會、設備資源等方面的問題。同時,學校應關注行業發展動態,及時調整教育培養方案,引入先進技術和實踐案例,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
校企合作在專業碩士學位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內涵。2017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校企協同、合作育人”的育人目標[10]。2022年發布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也指出“構建央地互動、區域聯動,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協同的發展機制”。校企合作開展研究生培養,能夠滿足行業對人才的內在要求,可以幫助學校更好地了解行業的需求和變化,確保專碩人才培養的內容與行業要求緊密對接[11]。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校可以及時了解行業的最新技術、趨勢和挑戰,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專業人才。校企合作在專碩人才培養中的意義和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踐導向
校企合作強調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導向。對學生而言,通過與企業的合作,能夠接觸到真實的工作場景,參與實際項目和任務,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這種實踐導向的培養模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職業發展需求,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校企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培養其實踐技能,并將教學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高校教師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將企業的實踐經驗和案例引入教學內容中,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案例和問題學習相關知識。同時,學校還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實踐課程、實驗實訓和實踐項目,為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提升實踐能力創造條件。
(2)產學結合
校企合作實現了學校和企業之間的產學結合。學校通過與企業緊密合作,能夠及時了解行業需求和發展動態,根據行業需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提高培養質量和適應性。校企合作能夠促進專業碩士學位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和創新進一步接軌,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可以實現知識和技術的相互流動,促進教育和產業的雙向交流。通過與企業合作,學生能夠接觸到前沿的研究和技術,加強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
(3)產業發展支撐
校企合作為專碩人才培養提供了產業發展的支撐。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校能夠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專業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學生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做出貢獻,推動產業的進步和競爭力提升。校企合作促進了企業與學校的創新能力提升,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校能夠獲取前沿研究和技術的熱點和需求,將科研成果應用于實際項目中,推動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轉化,為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支撐。學校可以與核電企業合作開展繼續教育和培訓項目,為企業員工提供進修學習和專業培訓的機會。這將有助于提升企業員工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院(以下簡稱“煙臺研究院”)發揮哈爾濱工程大學“三海一核”特色優勢,對接駐地企業需求,積極探索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新模式,一直致力于培養理論知識與工程應用相融合、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煙臺研究院在以下方面的特色舉措(見表1)可為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碩人才培養提供借鑒和參考。

表1 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院專碩培養特色舉措Table 1 Special measures for the training of masters and masters in Yant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校企合作背景下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策略需要結合核電行業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培養具備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在校企合作中,學校應該與企業通力合作,發揮高校在教書育人、科技研發等方面的特色優勢;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項目實踐機會,并提供必要的資源和設備支持。校企合作是培養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業碩士人才的有效路徑和必要選擇,通過學校和核電行業的緊密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和行業導師的指導,以培養具備行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其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 所示。以下是培養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碩人才的關鍵步驟和方法。

圖1 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碩人才培養模式Fig.1 Specialized master’s degre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or HMNPPS
(1)課程體系制定
課程體系的制定應依據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領域的需求。課程體系設計應充分考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因素,并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同時,隨著核電行業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課程體系也應不斷進行更新和調整,以適應行業的需求和變化;設計與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相關的專業課程,涵蓋理論知識、技術方法和實踐技能;結合工程實例和案例分析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了解真實的結構健康監測問題和解決方案;引入現代教學技術和工具,例如虛擬實驗室、仿真軟件等,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分析能力。筆者認為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課程體系在設計時應從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拓展課程(校企聯合課程)三方面考慮。課程設置見表2。

表2 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課程設置Table 2 Curriculum design for HMNPPS
(2)實踐平臺搭建
學校應當與核電企業合作建立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環境。這些實訓基地可以模擬核電站的結構,讓學生學習并掌握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的實際操作技能。學校應當與核電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學生可以在核電企業實習期間,參與結構健康監測相關工作,了解核電行業的運作和管理,并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學校可以和核電企業合作開展研究項目,推動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技術的創新和發展。讓學生參與相關研究可為他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使他們深入了解最新的技術趨勢和發展方向。通過企業實踐和項目合作,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在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行業的實踐能力和競爭力。
(3)行業導師與學校導師共同指導
學校應當與核電行業的企業、研究機構或專業協會合作,選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的行業導師。行業導師可來自核電企業的技術專家、工程師或監測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指導、項目指導以及行業動態的更新等方面的支持。高校可以招聘具有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領域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的教師。教師團隊應該包括核電結構工程、監測技術、數據分析等領域的專家。他們應該具備教學能力和指導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能力。建立健全 “雙導師”制度,與導師團隊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確保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能夠與行業需求相匹配。
(4)產學研用有機結合
建立核電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之間的緊密合作關系,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培養模式。核電企業提供實際的工作場景和問題,高等院校提供系統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科研機構提供先進的監測技術和方法。通過合作項目、實習實訓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的技能和知識。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需要綜合運用來自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方法,因此培養學生具備交叉學科的能力和創新的思維至關重要。鼓勵學生參與跨學科的科研項目和創新實踐,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至關重要。學校應與企業建立資源共享與合作平臺,為學生提供實驗設備、數據資源和學術交流的機會,同時與其他科研機構以及國內外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合作研究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術和職業發展平臺。
(5)質量評估和持續改進
質量評估和持續改進是確保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碩人才培養策略有效性的重要環節。本文認為應建立一個定期的評估機制,對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碩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評估。評估可以包括學校、用人單位和學生三個層面的綜合評估。學校評估由學校、院系或專業組織進行,企業評估可以由行業協會、相關企業或其他高校進行。評估內容包括課程設置、教學質量、實習實踐、師資隊伍、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學生評估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課程設置、教學質量、實踐環節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會或個別面談等方式進行。學生的反饋對于改進教學質量和調整培養方案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通過以上的質量評估和持續改進策略,我們可以不斷優化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碩人才培養方案,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效果,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本文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探討了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碩人才培養的方法及實施路徑。校企合作是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人才培養的關鍵策略之一。通過與核電企業緊密合作,結合專業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學科交叉培養等策略,可以培養出適應行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并推動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持續進行質量評估和改進工作,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的質量和有效性。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核電構筑物健康監測專碩人才的培養質量和實踐能力,實現校企共贏的目標。這種合作模式能夠更好地滿足核電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促進行業的發展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