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題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愛護動物就是愛護自己。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很多動物:天上飛翔的小鳥、地上爬行的刺猬、路上行走的貓狗……
請以某個動物為例,寫出你與動物間的故事,要能真實地寫出動物的特性,寫出你與動物之間的情感。
思路點撥
一、仔細觀察,選準角度
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幾乎都會遇到不同的動物,早上起床能聽到鳥兒在樹上鳴叫,上學的路上看到鄰家的狗在門口看護,在操場看到螞蟻在搬運糧食,可以說,動物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要寫動物,就要理解動物,走近動物,再準確立意。首先,可從生物學角度寫動物所屬于的種類、外形特征、生理結構以及適應環境。如,可這樣寫狗:狗是人們非常喜歡的寵物,它是哺乳動物,屬于犬科。狗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結構能讓它適應陸地生活。狗有四條腿,不管體型大小,基本都善于奔跑。狗的嗅覺很靈敏,牙齒很鋒利。其次,可從動物的行為習性上立意,也就是說要觀察動物的行為表現,注意它們的交流方式,分析它們的覓食技巧,探究它們的生活規律等,這樣能揭示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進一步理解動物的行為。還以狗為例,從這個角度可這樣寫:狗的行為表現多種多樣,但它的許多行為都是為了與其他狗或人類交流。如果在家中,當狗搖動尾巴并且舔你的臉的時候,這是它在向你示好,表達親近你的想法。如果在外頭看到一只狗低下頭頸,不時發出低沉的叫聲,這可能在表達內心的不安與恐懼。再次,還可從心理和感知方面寫,也就是說,要描寫動物的感知能力、情緒表現、智力水平,讓讀者深入了解動物的內心世界。不過這樣寫需要更仔細地觀察動物的表情,關注它們的姿態,注意它們聲音的變化等。還以狗為例,從這個角度,可這樣寫:狗的嗅覺非常敏銳,它能辨別和識別各種氣味。我身上藏著火腿腸,狗會從很遠的地方跑過來,在我身上找。
二、抓好基點,精心構思
1.觀察
寫動物想要出彩,可抓住三個基點,一是觀察,二是比較,三是體驗。觀察就是關注身邊動物,觀察它們長什么樣,眼睛是什么樣的,耳朵大不大,有沒有鋒利的爪子等;觀察它們的行為,對人友不友善,白天是不是愛睡懶覺,晚上是不是勞作;觀察它們的動作,能不能模仿人類的一些工作,有沒有一些習慣性動作,生氣與高興時的表現有什么不一樣。很多時候,我們所描寫的動物會給人不真實的感覺,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靜下心觀察。以寫兔子為例,先可觀察兔子的行動,看它是怎樣走路、奔跑、跳躍的,了解它平時的活動范圍。其次可觀察兔子的外貌,看它的毛發顏色是什么,柔不柔軟,密不密。再次,可觀察兔子的飲食,看兔子是怎么吃東西的,喜歡吃什么,喜歡白天吃東西還是晚上吃東西,兔子的食量是大還是小等。最后再觀察兔子的表情,看它的眼神是什么樣的,它受到驚嚇時的面部表情是什么樣的,安靜時的面部表情又是什么樣的;再觀察兔子的耳朵在吃食時,睡覺時有什么不一樣。有了這樣的觀察,在寫兔子時,可抓住一些特點,沒有必要面面俱到。這是一學生寫的有關兔子的片段:
我家養了只黑色的兔子,蜷在窩里像一團毛線,又像媽媽黑色的絲巾。它安靜時好像感覺不到它的存在,連呼吸的聲音也聽不到。但當它到了門前的草地上,就好像到了大草原,歡快地蹦跶著前行,速度快得像逃出鳥籠的麻雀。
2.比較
比較手法能讓描寫更生動、主題更突出、情感更濃烈。在寫有關動物類的作文時,用好比較手法就是將所要描述的動物與其他動物比較,這樣能有效地揭示主題,也能讓讀者更清晰地理解動物的特性以及作者與動物的情感。比如寫松鼠,可將其與家鼠比較,如松鼠比家鼠一般要大很多,特別是松鼠有長而蓬松的尾巴,行走時就像給自己撐起一把傘。再如,松鼠有灰色、棕色、黑色、紅色等,但家鼠的顏色相對少很多。再如可比較兩者的眼睛,松鼠的眼睛相對較大,而家鼠的眼睛相對較小。可比較動物的動作,比如在描寫童話龜兔賽跑時,就要比較兩者的動作。比如兔子騰空而起,就像離弦的箭往前直奔,一會兒就看不到蹤影,而龜就像蝸牛一樣慢慢爬行。在比較動作時,可進一步比較兩者的姿勢和步伐,比如兔子優雅的身姿像一道美麗的移動風景;龜則溫文爾雅地一寸一寸地移動著步伐。為了更生動,還可比較兩者的表情,比如兔子臉上掛著鄙夷的神情,覺得龜來參加比賽就是不自量力,而龜冷靜得就像什么也沒發生一樣,一步步地往前挪動,不貪心,也不狂躁。通過以上幾方面的比較,所寫的動物就更栩栩如生。請看下面的片段:
不像別人家的狗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我們家的狗就叫“笨笨”,一開始也幫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花花”,因為它有著黑白相間的外表。但它似乎對這個名字不敏感,根本喚不動。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喊它“笨笨”,它卻飛快地跑了過來。但我們家的狗真的一點都不笨,當貓還在打呼嚕時,“笨笨”已經站在門口為我們保駕護航了。遇到認識的人,“笨笨”會友好地打個招呼,或者用目光注視著他們,或者搖一下尾巴。我們家的狗最喜歡的運動就是跑步,雖然比不上電視上看到的那些獵豹,速度也委實不慢,尤其是在追趕貓時,速度堪比摩托車。我們家的狗盡管比不上那些明星狗多才多藝,但也不是等閑之輩,它會的技能可真不少,每次我在看電視時,它都會悄悄蹲在我身后,用前爪幫我捶背。每次它要出去溜達,會扯著我的衣角,將我領到門口。
這樣寫其實就是進行多方面比較,先拿狗的名字與別的狗的名字比較,接著拿狗的聰明程度與貓比較,再拿狗的跑步速度與獵豹比較,拿狗的多才多藝與明星狗比較。在這樣多層次、多角度的比較中,作者將所描述的動物更真實、形象地呈現了出來。
3.體驗
在描寫動物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寫出自己的體驗,也就是說要將自己的感受等與描寫動物結合起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升華文章的主題。這種結合自己的體驗的寫作方法能增加文章的真實感和感染力。要寫出自己的體驗,先要仔細觀察動物,比如寫自己在動物園里觀察動物后的感受。比如一同學這樣寫觀察大象后的感受:
看到動物園的大象,我其實是有點失望的,與電視上看到的很不一樣。電視上在野外生活的大象個個活潑好動,在首領的帶領下走過一片片樹林,吃著自己想吃的水果。但眼前的大象,站在那兒,就像在課堂上被老師罰站的學生,一動不動。游客給它們實物,它們才愿意動一動,眼睛也放射出異樣的光彩,只是這樣的狀態也只能持續幾秒。
其次是撫摸動物,可寫撫摸動物時動物的表現,自己的感受等。如一同學這樣寫他在考試失敗后撫摸貓的場景:
當老師將試卷放在我的眼前,盡管沒有說話,我就知道這次考試真的砸了。回到家,我站在房間的角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我大哭起來,我覺得委屈,我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這時我家的貓咪過來了,它不停地用身子蹭我,來來回回,直到我蹲下身子撫摸它。它開始發出聲音,然后讓我任意地撥弄他的毛發,好像是在安慰我。當我心情不好時,我感覺同學在遠離我,不愿意跟我說話;老師也在遠離我,不愿意安慰我;天上的云朵也好像要離我遠去。只有這只貓,雖然不能言語,但能看透我的心思。每次心情不好時,我只要蹲下身子,就能感受到它的溫暖。
再次是救助動物,可寫救助動物的經歷,不但寫出動物的糟糕狀態,還要寫出自己當時的心情等。可這樣寫:
外面的雪下得很大,很快地上、草堆上全白了,整個世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看著這樣的雪景,我很是高興,因為我喜歡下雪天。突然草堆上飛來一群麻雀,嘰嘰喳喳地跳著。它們肯定不是來欣賞雪景的,而是來找吃的。但無奈嘴巴太小,雪太厚,鉚足勁,也拽不下來草籽、秕谷之類的食物。麻雀嘰喳地叫得更激烈了,我感覺它們是在向我求助。要幫助它們嗎,怎樣幫助它們呢?我想起在教室里等著媽媽送棉衣的場景,想起了自己曾經饑餓的樣子。于是,我決定幫助它們。我在地上掃出塊空地,將剩下的米飯放入其中。聰明的麻雀們小心謹慎地東張西望,確定安全后,小心翼翼地進入了空地,將米飯吃得精光。它們沒有立即離開,而是繼續地站在草堆上叫著,我覺得它們一定是在感謝我。媽媽說世間的動物從來不吃閑飯,它們會以它們的方式感謝給予它們溫暖的人。
佳作展示
我的動物朋友
我家住在五樓,樓上有個陽臺,我常將一些要曬的小物件放在上面,一些小鳥以為是吃的就會來光顧。我知道鳥兒的心思,就偶爾放些吃的東西在上面,鳥兒每次來會叫幾聲,吃完在走時還會叫幾聲。我想觀看這些可愛的家伙,就裝了個監控,一邊喂它們一些碎米,一邊觀察它們,在我心里,它們就是絕美的風景。這些鳥我叫不出名字,樣子挺好看的,身子是黑的,眼圈是白的。我數了下,發現我的動物朋友就5只,個頭不大,食量也不大,但來得挺勤。它們來時,從來都不是先吃,而是用喙敲打窗戶,我不認為這是在試探家里是否有人,因為有人時它們也來,也敲打窗戶。我認為它們是在向我致以問候。這群鳥很有趣,它們吃得很少,三五粒飯就足以飽腹,吃完飛走,過一會兒再飛回來。我固執地認為它們是來看我,與我交流。也許在鳥的眼里,這兒就是它們的家。
——我的動物朋友
點" 評
這一片段,能反映作者與鳥之間深厚的情感。作者觀察很仔細,不但觀察有多少只鳥,也觀察到它們正常的一些行為,比如每次過來都敲打窗戶,每次過來都吃一點食物。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寫鳥時,將鳥的一些行為與自己的體驗結合起來,增強了作文的感染力,升化了文章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