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記敘文引人入勝,寫出波瀾至關重要。波瀾,是記敘文的靈魂。充滿波瀾的記敘文,情節跌宕起伏,讓讀者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寫作時,巧妙設置波瀾能讓平凡的素材煥發迷人的光彩,使文章脫穎而出。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讓記敘文有“波瀾”的方法。
一、記敘文寫作之倒敘手法,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在文學的廣袤天地中,記敘文因其生動的敘述和真實的情感,常常能觸動讀者的心靈。而在眾多記敘手法中,倒敘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打破時間的線性順序,為故事增添神秘的面紗。
想象一下那些經典文本,開頭便是扣人心弦的結局或者關鍵的情節,瞬間點燃讀者的好奇心。倒敘手法正是通過這種先呈現結果或高潮的方式,將讀者直接帶入故事的沖突中,使其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如魯迅《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一個既可憐又悲慘的婦女。關于她,作者先寫了四叔對她的謾罵:“不早不遲,偏偏在這個時候(死亡)——這可見就是一個謬種。”讀者看到這樣的開場,心中必然會產生無數個疑問:祥林嫂是誰?她是怎么死的?四叔為什么要罵她死得不是時候?這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讀者想要深入閱讀,探尋祥林嫂那段不幸的人生。
再以一個懸疑故事為例,開頭是犯罪現場的驚心動魄,受害者躺在血泊中,兇手卻不見蹤影。此時,讀者的心跳已然加速,迫切想要知道案件的真相。而作者則巧妙地運用倒敘手法,將時間拉回到案發前,逐步揭示人物之間的關系、矛盾的積累,以及導致犯罪的種種因素。在這個過程中,讀者仿佛置身于精心設計的迷宮中,隨著線索的不斷浮現,一步步接近真相。
然而,要成功運用倒敘手法并非易事,要具備精巧的構思和較強的敘事能力。在倒敘內容的選擇上,要確保內容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和沖擊力,能迅速抓住讀者的眼球。同時,在回溯過去的過程中,要注意過渡的自然流暢,使讀者在時間的跳躍中不感覺突兀。
倒敘手法是記敘文寫作中的強大工具,能打破常規,為故事注入新鮮血液,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記敘文寫作之制造矛盾法,在沖突中綻放情節之花
矛盾沖突是記敘文的核心動力,能推動故事的發展,讓讀者始終保持緊張與期待。想象一下,一個平靜如水、毫無波瀾的故事,就像一潭死水,難以激起讀者內心的漣漪。然而,當沖突出現,就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巨石,瞬間浪花四濺,讀者的熱情也被瞬間點燃。
那么,如何在記敘文中制造矛盾沖突呢?首先,可以從人物的性格和人生目標入手。例如,勇敢無畏的主人公立志要拯救被戰火蹂躪的村莊,卻生性魯莽沖動,這種性格與偉大的目標之間就形成了內在的沖突。在實現人生目標的過程中,他的魯莽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失誤和挫折,讓情節跌宕起伏。
再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主人公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本領高強,卻是個性格軟弱之人,其妻被高太尉的干兒子高衙內欺負,自己被高太尉陷害而發配滄州,卻一味忍氣吞聲。他被發配滄州后,從沒有想過要報仇,而是想著這幾年好好服刑,等著刑滿釋放。盡管如此,高太尉仍不想放過他,派人追到滄州繼續迫害他,這才激起了他性格中反抗的一面,于是才有了后來的山神廟殺敵的高潮,最終使林沖實現了性格的突變,進而表達了官逼民反的社會主題。
其次,環境的制約也能創造強烈的矛盾沖突。比如,一位年輕的畫家滿懷激情地追求藝術夢想,卻身處貧困、沒有藝術氛圍的小鎮,家人的不理解和經濟的壓力都成為他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阻礙。這種外部環境與個人理想的沖突,能極大地增強故事的張力。
再如白居易的《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這是人物心理與環境的矛盾,寒冬臘月,年邁老翁,衣服單薄,天氣之冷,卻還想讓天氣更冷些,只為自己的“碳”能賣個好價錢。
再者,人物之間的關系也可以是矛盾沖突的源泉。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望子成龍,期望孩子按照他們規劃的道路前行,而孩子卻渴望追求理想,兩代人的觀念差異和期望沖突,必然會引發一系列的矛盾和沖突,使故事充滿戲劇性。
在記敘文寫作中,制造矛盾沖突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需要我們深入觀察生活,理解人性,善于捕捉那些隱藏在平凡背后的沖突點。只有這樣,才能寫出情節曲折動人、引人入勝的優秀記敘文,帶領讀者走進充滿魅力和情感沖擊的文學世界。
三、記敘文寫作中的懸念藝術,激發讀者好奇心的魔法鑰匙
懸念就像一個個迷霧重重的岔口,讓讀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主人公會選擇哪條路,又會遭遇怎樣的命運。
以懸疑電影《唐人街探案1》為例,劇中主人公有兩人,分別是當紅巨星王寶強飾演的唐仁(表舅),號稱唐人街第一神探,實則是街頭小混混;另一個是當紅小生劉昊然飾演的秦風(表外甥),是一名天賦異稟的警校落榜考生。外甥投靠表舅,卻不想一夜花天酒地之后,陷入了一場“黃金失竊案”中,二人成了嫌疑人,從此陷入了被警察追捕與被黑幫追殺的困境。而要想解決此“難”,就要盡快破獲“黃金失竊案”。此時,讀者的心跳已然加速,迫切想要知道案件的真相。
設置懸念并非簡單地故弄玄虛,而是要精心構思和巧妙布局。首先,要對整個故事有清晰的把握,明確懸念的切入點和答案,確保懸念設置與故事主題和情節發展緊密相連。其次,要掌握懸念的節奏,既不能過早地揭示答案,讓讀者失去興趣,也不能讓懸念過于復雜,讓讀者感到困惑和疲憊。
設置懸念是記敘文寫作中至關重要的技巧,能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四、記敘文寫作之情節突轉,打破讀者預期的藝術
情節突轉,顧名思義,是指情節突然朝著與讀者預期相反的方向急劇轉變。這種轉變往往出現在故事的關鍵時刻,讓讀者原本以為的發展軌跡瞬間斷裂,引領他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未曾預料的境地。情節突轉這一寫作技巧,就如同一道耀眼的閃電,瞬間照亮整個故事,打破讀者的預期,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沖擊。
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年輕的畫家歷經千辛萬苦,終于獲得了一次在著名畫廊展示作品的機會。讀者可能猜測他將借此一舉成名,開啟輝煌的藝術生涯。然而,就在開展的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燒毀了他所有的作品。這個情節突轉不僅打破了讀者對于成功的期待,更將故事引入了充滿挫折和挑戰的新方向。
那么,如何巧妙地運用情節突轉寫出引人入勝的記敘文呢?
首先,鋪墊與伏筆至關重要。在情節突轉之前,要通過細致的描寫和合理的情節推進,為讀者設置看似確定的預期。就像建造一座大廈,堅實的基礎才能支撐起突然的轉折,而不至于讓整個結構崩塌。例如,在畫家的故事中,可以詳細描寫他為準備展覽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各界對他的高度期待,從而讓讀者堅信成功即將到來。
其次,突轉的合理性是關鍵。雖然是出乎意料的轉折,但必須在故事的邏輯框架內能自圓其說。否則,過于牽強的突轉會讓讀者感到困惑和失望,認為作者是在故意玩弄技巧。每個情節突轉都應該是人物性格、環境因素或者之前埋下的伏筆的必然結果,讓讀者在震驚之余,細細回味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講述了一個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了參加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鉆石項鏈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料,在回家途中,項鏈不慎丟失,她只能借錢買了一條新項鏈還給朋友。為了還債,她節衣縮食,給別人打工,整整辛苦了十年。最后情節反轉,得知所借的項鏈是一串假鉆石項鏈。小說之所以不急于點破謎底,而是放到十年后,就是要讓讀者為之一驚,增強情節的戲劇性,從而使作品產生強烈的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再者,情節突轉后的延續和深化同樣重要。突轉不應只是為了制造瞬間的驚訝,而應該成為推動故事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在經歷突轉后,主人公如何應對新的困境或機遇、內心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都需要作者深入挖掘和展現,從而使故事更加豐富和有深度。
再如,畫家遭遇火災后,可能陷入了絕望的深淵,但在朋友和家人的鼓勵下,重新審視自己的藝術道路,發現了全新的藝術風格,最終獲得了更高的成就。這樣不僅讓情節突轉更有意義,也讓讀者在情感上得到了更大的滿足。
情節突轉能打破讀者的預期,讓故事充滿張力和驚喜。但運用這一技巧時,要精心鋪墊、合理設計,并注重突轉后的延續和深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其魅力,寫出令人難忘的作品。
五、記敘文寫作之巧用抑揚,讓記敘文跌宕起伏
要想使記敘文引人入勝,充滿起伏感,就要巧用抑揚之法。
抑揚,顧名思義,就是壓抑和揚起。在記敘文中,通過對人物、事件或環境的先抑后揚或先揚后抑式描寫,能營造出波瀾起伏的氛圍,讓讀者的心情如同坐過山車一般,時而緊張,時而舒緩,始終被故事吸引。
先抑后揚,恰似“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描寫人物時,可以先展現他的缺點或不足,讓讀者對其產生負面印象。然而,隨著情節的推進,通過一系列的事件,逐漸揭示他的閃光點和可貴之處,使讀者對其態度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這種手法能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也使故事更具張力。如:佳作《我的父親》,作者開篇就描寫父親的嚴厲與冷漠,寫父親從不與孩子親近,總是板著一張臉,讓讀者不禁為作者感到委屈和難過,對父親心生不滿。但隨著故事的發展,作者描寫自己生病時父親的默默守候、遇到困難時父親的堅定支持,讓讀者看到了父親深沉的愛。這種先抑后揚的手法,使父親的形象瞬間高大起來,讀者也在情感的跌宕中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
先揚后抑,則猶如“登高跌重”,給人以強烈的心理沖擊。一開始,將人物或事物描繪得美好而出色,讓讀者充滿期待和喜愛。然后,筆鋒一轉,揭示出其背后的問題或缺陷,引發讀者的深思。例如,講述創業故事時,先展示主人公初期的一帆風順和輝煌成就,讓讀者為他的成功喝彩。緊接著,由于主人公的驕傲自滿或決策失誤,導致事業陷入困境。這樣的轉折不僅增加了故事的戲劇性,也讓讀者深刻地認識到成功背后的艱辛與不易。
無論是先抑后揚,還是先揚后抑,抑揚手法的運用都要自然流暢,符合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性格邏輯,才能打破平鋪直敘的單調,為故事增添起伏感和趣味性,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文字的魅力。
文似看山不喜平,為故事制造波瀾,無論是創造矛盾、倒敘筆法、設置懸念,還是情節突轉、巧用抑揚,都是“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的手段。具體使用上述哪種方法安排結構,要根據情節需要而定。總之,因為有了波瀾,文章才有了生命,讀者才會有閱讀的激情。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出更多精彩紛呈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