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利益是制定軍事戰略的出發點和歸宿,軍事戰略則是實現國家利益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障,因此,制定和調整軍事戰略應以國家利益發展為牽引,這樣才能保證軍事戰略的正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軍進行了幾次軍事戰略的調整。
從新中國成立到 20 世紀 50 年代后期。新中國成立后,整個國家已由戰爭環境進入和平環境。此時,軍事戰略適應國家利益發展所需,把任務重心轉換到抵御侵略、鞏固新生的國家政權、保衛人民和平勞動成果上來。
20世紀60 年代到 70 年代中后期。我國周邊安全環境和國際戰略形勢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我軍處于“四面受敵”的不利局勢之中。因此,“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軍事戰略得以確立。
進入20世紀80年代,國際戰略形勢發生了一系列轉折性變化。盡管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但制止和推遲戰爭的發生是有可能的。從維護國家長遠發展利益的角度出發,從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準備狀態,轉到和平時期建設的軌道上來。這一時期,我軍為支持國家經濟建設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始終是以國家利益為牽引,為國家的整體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以來,世界新軍事變革和國際戰略格局的重大變化,使我國安全環境和軍事斗爭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新的國家安全觀賦予積極防御戰略方針以新的內容。這一時期不僅我軍確立的“打贏未來戰爭、維護國家穩定和發展”的戰略目標是維護和實現國家利益的主要體現,而且我軍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更是維護國家利益取得的新成就。
(瞻月摘自《經濟研究導刊》2021年第13期,李太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