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糾正了政治路線上的“左”傾錯誤,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策略。在毛澤東的主持下,會議還研究了主力紅軍與東北抗聯互相配合的問題。
七七事變爆發后不久,毛澤東同朱德一起致電彭德懷、任弼時,指示:“以27軍、28軍、32軍及騎兵團共3000余人,編成一游擊師派去,活動于熱、察、冀間,而多派紅大干部隨去,擴大義勇軍運動。”這是全國性抗戰爆發后,毛澤東首次提出對東北抗聯的援助問題。此后,毛澤東越來越把東北戰場作為全國總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關注。1937年8月,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宣傳部起草的《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的宣傳鼓動提綱中,把“援助東北抗日聯軍,破壞敵人的后方”作為全國軍事總動員的九大任務之一。
與此同時,毛澤東十分重視八路軍挺進東北,領導部署了創建冀熱遼根據地的工作。1938年2月8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作關于軍事問題的報告,提出在熱河、河北交界的霧靈山一帶發展新的游擊區。在中共中央領導下,冀熱遼根據地成功創建,且與東北抗聯在戰略上形成了遙相呼應的態勢。
(冬陽摘自《百年潮》2023年第8期,石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