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我因感冒在家休息。可我天生躺不住,于是拿出床頭織了大半的花式童裝,一針一線織了起來。
朋友的孫子即將過生日,這是我準備送給寶寶的心意。整齊劃一的針腳,如縫紉機踩的一般細密,各色毛線錯綜交織,看著一件可愛的毛衣即將在我手中誕生,成就感油然而生。
喜歡手工制作,離不開心靈手巧的母親對我的影響。孩提時代,母親總能將零碎的毛線編織成好看的毛衣、圍巾、手套,讓我引來同伴們羨慕的眼神。
最難忘的是母親為我編織那頂帽子的情形。
十歲那年寒假,時近年關,母親早早就開始為我準備新年的衣服。白天,母親忙于生計,這些毛線活兒自然是熬夜趕工。夜深人靜,母親坐在床沿,就著油燈昏黃的光,一針一線趕著手里的活計。大年三十的夜晚,當母親笑著拿出全是用毛線編織的一件米色及膝外套、一條咖啡色喇叭褲、一頂紅藍白三色羊絨帽讓我試裝時,我欣喜若狂!我最喜愛那頂禮帽,它是母親參照雜志上的式樣織成的。我對著試衣鏡照了又照,搖頭晃腦,說不出的喜歡。
這套行頭讓我在那個年頭好好風光了一回。
在我的人生里,母親的一雙巧手如春風,輕輕一揚,便能拂去我心上的塵埃,給我帶來溫暖與希望。
大學畢業的那個夏天,我本就因失去分配的工作而心灰意冷,偏偏還遇上車禍。我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在哪里,迷茫、苦惱。母親見狀,笑吟吟地買來兩斤毛線。“你不是一直喜歡媽媽的打毛線手藝嗎?趁這段空閑,我來教教你。”以前,我不止一次地讓母親教我織毛衣,她總以我還是學生,要以學業為重而婉拒,現在竟主動教我,我一下子來了興致。
從看著母親織毛衣到能自己織出毛衣,簡直隔著千溝萬壑。母親看似只是教我織毛衣,潛移默化中,卻也讓我明白了好事多磨、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閨女啊,人生一世就如織這毛線,起頭、擴針、收針、結尾、花樣變化等,總有起頭難、走錯針、款式不如意的時候,但不動手去試、去挑戰,怎么能練就好的手藝呢?”母親語重心長。
兩個多月的養傷期,我不僅學得了母親的編織手藝,也從失意的陰霾中走了出來,重拾對人生的信心。后來踏入社會,每每遇上困境,這信心讓我能從容面對,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轉眼間,我已為人母,也通過努力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城市中,滿街的商場里,新穎別致的各式毛衣應有盡有,但稍有空閑,我仍喜歡在燈下安安靜靜地編織各種毛衣、圍巾、頭飾,為家人,也為友人。我享受編織的愉悅與寧靜,在這個時刻,對母親的思念都會在一針一線中綿延開來,我也將滿滿的祝福凝結其中,希望給親友帶去溫暖與祝福。
顧建紅: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企業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