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紅色墻磚砌成的古樸建筑藏身于廣州市越秀區東山口的西式別墅群中。
96年前,這里舉行了黨的歷史上唯一一次在廣州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革命統一戰線方針,對中國革命產生巨大影響。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為探索如何取得革命勝利,中共三大在廣州恤孤院后街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40名來自全國各地及共產國際的代表出席大會。
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有四大原因:第一,當時在中共中央領導下,廣州黨組織致力于發展工人運動,是全國工人運動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具備雄厚的階級基礎;第二,廣州是孫中山革命活動的大本營,政治環境比較寬松;第三,廣州臨近港澳,水陸交通較為方便;第四,共產國際接受其駐華代表馬林等的建議,指示中共將中央機關遷到廣州。
于是,1923年5月前后,中共中央由上海遷到廣州,開始著手籌備中共三大的會務工作。
中共三大召開時,黨只成立一年多。當時黨的經費不多,會議費更少。
出于經費、安全等方面的考慮,中共廣東區委在中共中央駐地春園后面租了一間兩層的樓房作為中共三大會場。
1938年,中共三大會場被日本侵略軍的飛機炸毀,蕩然無存。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半個世紀,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等單位經過調查,采用考古勘察的方法,終于將中共三大舊址、原貌等落實清楚,為建立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提供科學依據。
(選自“學習強國”平臺,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