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音利,劉亞琪
(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 1.醫療支持保障部 2.醫保管理部,云南 曲靖 655000)
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旨在全面提升三級公立醫院醫療水平、服務能力、服務效率,提高民眾滿意度,推動資源優化配置[1];通過“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優化、展開、深化,推動公立醫院“三個轉變”,將資源配置重點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注重人力資源,打造更加優質的公立醫院人才培養體系。“國考”、醫保付費體系改變等,隨之而來的外界軟實力的競爭、薪酬福利、工作壓力以及人文環境等因素影響,人才隊伍的流動性逐漸顯現,人才外流將會影響醫院發展和整體穩定性。人才培養已成為績效“國考”成敗新的關鍵,現報道如下。
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圍繞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四個維度,迫使醫院改變發展方式、管理模式、資源配置,全力提高醫療質量、服務效率和醫務人員積極性[2]。
針對大多數地市級三級公立醫院的管理人才缺乏系統培訓、管理理念陳舊等問題,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以國考指標體系為依據,全面實施管理、科研、臨床、信息4類人才的聯合培養策略,以本院為基礎,聯合昆明醫科大學、華西管理學院、被幫扶的4家基層醫院,多層次多渠道多周期開展各類緊缺人才的培養,見表1。

表1 人才聯合培養統計表
醫院人才聯合培養模式是一種利用醫院與醫學院校、醫聯體單位不同的平臺與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各自在不同領域的優勢,立足于將實踐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1)管理人才聯合培養
與華西醫院管理研究所簽訂合同,定期對醫院院級和大部主任進行培訓,3年6批次共計45人。與昆明醫科大學合作,近三年以來派出28人次的相關管理人員委托至醫科大學工作并參與具體管理工作,見圖1。通過共同承擔政府公益項目,支援縣級醫院和衛健委的鍛煉,提升專業人才政治素質、人文素養和管理能力。近年來,醫院通過選拔推薦,開展托管醫院院長及副院長、區域內幫扶、援藏、援外等“四援”鍛煉,促進了管理人才能力提升。

圖1 2020-2022醫院管理人才聯合培養走勢
(2)科研人才聯合培養
醫院作為非直屬附屬醫院與昆明醫科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體制機制方面突破非直屬的限制,共建共享3個實驗平臺和2個庫(細胞、動物和分子平臺;干細胞庫和組織標本庫),實現科研項目和科研人才的聯合培養;通過在醫科大學體系內共建院內制劑、科研試劑等的生產和銷售,推動科研人員互動與培養機制的建立,實現科研轉化人才的共同培養。建立健全了《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科研脫產保障管理辦法》,除了為科研骨干人員的提供基本收入以外,在項目攻堅期,為科研人員提供充裕的脫產時間,營造良好的研究環境。對于科研成果、轉化、專利及文章給予科研獎勵,提高科研產出,形成人才培養的閉環管理模式,見圖2。

圖2 2020-2022醫院科研人才聯合培養走勢
(3)臨床人才聯合培養
與醫科大學開展學歷(學位)教育,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突破全日制教育必須離職(檔案轉走)的瓶頸,作為人才培養的相關研修,在此期間,為穩定職工生活,保留工資、獎金及一定的生活補助,助力員工后顧無憂。同時這種聯合培養可以保障醫科大學學生畢業的就業率問題。
對于無法進行全日制教學的職工,與醫科大學展開學位教育,寬進嚴出,以全日制教育同等標準要求給予學位授予,實現以能力培養為主的培養模式。畢業后醫院內部承認學歷,并在職稱晉升、待遇等方面給予體現。
與醫科大學開展醫療名醫培養,遴選學科基礎好,醫療技術綜合素養好,有發展潛力的學科團隊,聚焦專病新技術新業務、臨床研究,在專業委員會、質控中心、教研室和分級診療的基礎上進行全面合作。同時醫院開展“學科領軍人物、學科帶頭人、中年骨干、青年優秀人才”等名譽稱號授予工作。
(4)信息人才聯合培養
醫院對在崗人員進行摸底的基礎之上,加強了與醫學院校和企業的合作。院企合作聯合培養:醫院在進行信息化建設和發展時,通過合作共用的模式對現有醫院信息人才的培養,充分挖掘有發展潛力的員工,促使其不斷進步,發展成為高層次信息技術人員。臨床與職能部門跨學科室培養:在實際工作中,信息建設相關科室和部門人員參與醫院信息化建設,在“學中做,做中學,在合作中提高”,將理論與實踐工作相結合,培養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了解臨床需求的應用型信息化人才。
2020年-2022年,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共培養研究生34名;獲得“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承擔省級科研項目30項,全院發表學術論文近700篇,發表SCI論文32篇,多篇在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發表;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項、省級專家工作站3個等成果。
人才聯合培養模式是醫院人才儲備的重要方式,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是實現地級三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對員工進行系統化的培訓,通過不斷的學習獲得先進的管理理念及專業知識,對于在人才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的地級醫院至關重要。2022年較2020年,醫院門診量同比提升6.02%,出院量同比增長7.76%,總收入同比增長11.18%,出院患者手術占比、三四級手術占比、CMI值均呈上升趨勢,耗占比、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持續下降。從國家衛健委公布的“國考成績單”,曲靖市第一醫院的醫療質量、持續發展、滿意度3個維度得分都有所提升,見表2。

表2 “國考”相關指標變化情況
通過實施人才聯合培養模式,使醫院在人才戰略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嚴格按照醫院以及學科的發展戰略,牢牢結合醫院實際以及員工特點,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方式,使員工接受到多維度、多層級、立體化的培訓,提高功能效能與質量,提升員工歸屬感與使命感,從而進一步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
到2022年,醫院出院患者手術占比、三四級手術占比、CMI值不斷提升。出院患者手術占比是衡量醫院手術治療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三四級手術占比能反映出醫院手術的難度和風險,CMI值則能體現醫院能收治病種的復雜程度。這三類指標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醫院的手術治療能力、專業水平和綜合實力,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滿意度,也進一步提升醫院的競爭力軟實力。通過推行人才聯合培養模式,醫院職工有了更多參加各類繼續培訓和教育的機會,以學促優,提升自身的服務技能與能力,使醫院在穩中求進中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促進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通過強化績效考核引導作用,充分體現了質量和效益——精益管理的能力,落腳人才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了醫院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與水平[3]。
開展人才聯合培養模式,以國考指標為標尺,充分銜接好現有的工作基礎,進一步筑牢了管理、學科、人才、信息化4項核心支撐,實現了分層分類的人才聯合培養策略以及不同層次人才的合理銜接。重塑服務理念,并進行立體式評價及考核,將質量改進、技術體系、臨床服務能力作為職稱晉升和學科發展支持的重要參考,從而更加公平、客觀的評價員工工作效能,充分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1)舍得投入
根據醫院高質量發展趨勢,著眼未來發展戰略目標,制定人才工作規劃和方案。加強頂層設計,出臺具體辦法和措施,保障現有人才的培養與需要,吸引外來人才。要從結構要求出發,根據形勢發展變化,針對階段性緊缺專業與人才,對現有人才進行全面梳理,使人才政策能夠持續支撐醫院及學科的管理目標和學科發展目標。
(2)動態考核
驗證人才培養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就是實施考核,因此必須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和考核體系,不斷完善體系的運行機制則尤為關鍵;合理的考核考評機制,既可以激勵優秀,也不打擊落后,是保證人才培養效果的基本措施。根據本院實踐:3年為一個培養周期相對合理;培養計劃按照年度和終期進行考核;通過客觀指標進行考核;如臨床學科可根據診治病人數、門診病人數、手術例數、核心技術開展情況、科研和教學等業績動態調整;管理部門可依據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進行評價。
(3)事業留人
與國內省部級、高校直屬的附屬醫院相比,地市三級公立醫院更容易構筑人才待遇優勢、生活保障優勢,有足夠的平臺保障和發展空間。根據醫院的發展目標,建立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如:在職稱評聘上指標單列,科研經費保障和平臺建設上支持;在子女入學和配偶安置上全力協助[4]。
(4)爭取外援
對上抓爭取、對外抓協作與對內抓建設同等重要。地市級公立醫院特別要爭取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在配套政策、編制設置、資金保障等方面的支持[5]。通過引領區域醫療的發展,配合推進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醫療改革;通過“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引領,不斷解放思想,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發揮醫院在改革中的龍頭作用。這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改變醫療事業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才聯合培養效果好、周期短、成本低,是迅速改變地州級三級公立醫院人才門類不全、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的重要抓手,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