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組宣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秭歸縣以童莊河流域為試點,探索建立流域綜合治理黨建聯合體,以黨建聯建引領服務流域綜合治理大局,引領產業綠色發展,帶領群眾形成保護長江的集體意識,共護一江清水、共享美好生活。
聚力組織聯建,構筑共護長江紅色堡壘。深刻認識站穩長江上游“崗哨”重大政治責任,黨員干部“四下基層”,深入一線尋思路找辦法。堅持問題導向建組織,通過座談調研、村落夜話、入戶走訪等形式問需于村、問計于民、問策于企。針對條塊分割、多頭治理、分段管理的問題,研究明確組建流域功能型黨建聯合體,強化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以山水林田湖草的自然聯系為依托,打造生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建設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和產業發展新體系。堅持縱向到底強架構,根據經濟結構、資源要素、地理區位等基礎條件,建立鎮黨委領導下的“流域聯合大總支-聯盟村大支部-村落產業黨小組-產業(黨員)示范戶”四級組織構架,由鎮黨委書記擔任聯合大總支書記,流域內聯盟村書記任總支委員,同步吸收聯盟村“兩委”干部、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負責人、黨員骨干為成員,以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破解各村生態保護、產業發展、鄉村建設“想不到一起、干不到一起”的問題。堅持橫向到邊聚資源,橫向聚合8個職能部門、7個專家團隊,吸納片區內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加入聯合大總支。通過“統一規劃、連片建設”整合精準幫扶、和美鄉村等項目資金1.5億元,謀劃實施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綜合環境整治等多領域項目20余個。
聚力污染聯防,繪就綠色生態靚麗底色。充分發揮環童莊河流域聯合大總支居中引領、聚合資源的強大優勢,以村規民約、家庭誠信積分細則量化評價指標,制定“紅黑榜”、實行“積分制”,培養群眾保護長江的共同精神。推進生態修復治理,爭取資金實施消落區生態修復項目,采取“空中拍、水上巡、岸上查”等方式全方位開展河湖“四亂”問題排查,20支村落人居環境整治志愿小分隊,構筑起共護長江的保護網。加強面源污染聯防,制定生產種植標準、產業聯盟公約,推進流域內柑橘生產種植標準化,積極推廣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水肥一體化等生態種植技術。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開展“最美集鎮、最美村落、最美庭院”建設,將以獎代補共建模式、畜禽糞污綜合治理等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事納入聯盟、村落公約。
聚力發展聯促,壯大生態富民產業支柱。童莊河流域聯合大總支圍繞培訓提能、拓寬銷售渠道、健全服務體系、延鏈補鏈等關鍵環節,建立柑橘產業發展的服務網絡,實現抱團發展、提質增效。興產業,通過“田間實操+線上課堂”提供技術指導,與科研院校、行業標桿合作。2023年,郭家壩鎮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王家嶺村成為全省首個水果“盒馬村”,擂鼓臺村選送的倫晚在全省晚熟柑橘鑒評中斬獲金獎。壯集體,聯盟村內青壯年依托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立社會化服務隊,統一從事農資銷售、精細修剪采果、無人機飛防等工作,幫助柑農節省種管成本的同時,村集體經濟也得到突破發展。富百姓,通過“產業聯盟+基地+柑農”模式,搭建平臺與優質商超企業對接合作,實行高價保底訂單銷售,以看得見的收益激發柑農參與熱情。2023年上半年倫晚開園銷售后,帶動柑農戶均增收3000多元,累計增收逾4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