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冬日的寒風,凜冽得令人不愿出門。然而,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無畏嚴寒,堅守在崗位上,為城市的運轉默默付出。他們是快遞員、外賣小哥、環衛工人、建筑工人、出租車司機、網約車司機……這些戶外勞動者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們用恪盡職守溫暖了城市,所以我們要用貼心的服務溫暖他們。1 月15 日,全國總工會召開工會驛站雙15 工程總結會,明確2024 年新的雙15 目標,其中一項便是將每年1 月15 日設立為“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呼吁社會各界關心關愛戶外勞動者,更好落實落地“工會小站,貼心大愛”。
設立 “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可以提升戶外勞動者的社會地位、行業形象,增強廣大戶外勞動者的職業榮譽感;設立 “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可以體現社會對戶外勞動者埋頭苦干、默默奉獻的認可,更好地激勵他們爭做“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從而增強職業穩定性;設立“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可以鼓勵更多的地方建設 “戶外勞動者驛站”,方便戶外勞動者在驛站休息、充電、用餐,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戶外勞動者的良好氛圍。與此同時,各級工會以設立“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 為契機,多措并舉關心關愛戶外勞動者,給予廣大戶外勞動者應有的尊重和人文關懷。

劉敏
戶外勞動者,顧名思義是指整日勞作在室外,經風歷雨、不懼寒暑的勞動者。環衛工人、快遞員、外賣小哥、建筑工人、出租車司機、網約車司機這些普通勞動者,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辛勤勞作,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我想,唐朝羅隱筆下的“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正是對他們生動的真實寫照。
我是一名工會工作者,看到公司的郵政職工每天繁忙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樓宇大廈……為千家萬戶的生活便利不辭辛苦,用手中的“小快件”保障了“大民生”。他們不僅是支撐中國郵政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動社會幸福生活的堅定基石。基于這個認知,公司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工會更是注重發揮職工“娘家人”的作用,通過“四關”舉措,為職工搭建幸福場景,努力使工會工作做到有情、有感、有效。一是關注職業成長,通過“選、育、樹、立、傳”渠道,為他們搭建成才平臺,近年來涌現了“北京大工匠”康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史春華等新時代產業工人代表。二是關念身體健康,公司在“五險一金”的基礎上,每年為職工投保補充醫療、重大疾病及意外保險等,為他們提供健康生活保障,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三是關愛四季日常,在全面實施了春季送祝福、夏季送清涼、秋季送餐湯、冬季送溫暖等活動的基礎上,常年開展投遞員之家建設、生日祝福和單身職工聯誼等活動,將關愛服務落地在日常。四是關意服務四方,充分利用郵政網點資源,建立“郵愛驛站”179 個,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暖心服務,進一步承擔社會責任,彰顯國企擔當。目前有6 家獲得“全國最美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稱號,有2 家獲得“北京市最美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稱號。
戶外勞動者,他們平凡且偉大,他們的價值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如今,全國總工會設立“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不僅是對每一名平凡勞動者辛勤付出的肯定和褒獎,更是向各級工會組織和全體工會工作者發出了深入服務戶外勞動者的號召,“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氛圍也會得到進一步營造。“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的設立,同時也對我們工會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它要求我們不僅要樹立服務理念更要培養為民情懷,不僅要立足本企業更要放眼全社會。只有恪守職責躬身入局,才能真切體會到“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精要和真諦。

程瀟男
“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的設立具有特殊的意義,它突顯工會對戶外勞動者的關愛,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和關愛戶外勞動者的良好氛圍。
“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設立只是第一步,未來,各級工會組織、各個企業將進一步強化“工會小站”在服務戶外勞動者方面的實際行動,為他們搭建更多溫馨的“站點”,讓這些默默付出的群體感到溫情,廣大熱心市民也將不斷加入到溫暖戶外勞動者的行動中來。
第一,可以在節日當天組織多樣化的慶祝活動。在慶祝活動中,組織志愿者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免費的體檢和健康咨詢服務,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此外,為他們安排豐盛的餐飲和特色美食,或讓他們欣賞高水平的藝術表演,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
第二,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活動。制作紀錄片或微電影,以真實的鏡頭展現戶外勞動者艱辛的勞動過程和面臨的困境,讓觀眾深刻地感受到他們所付出的辛勤和努力。同時邀請一些戶外勞動者來現場分享他們的親身經歷,以便引起公眾的關注和關心。
第三,建議相關部門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政策。為了改善戶外勞動者的工作環境,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確保戶外勞動者的工作環境符合安全標準。同時,相關部門還可以通過提供技術支持,幫助戶外勞動者提升工作技能。例如,設立專門的培訓機構或補貼培訓費用,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各類職業培訓課程,幫助他們提高職業競爭力。
此外,相關部門要推動建立全面、普惠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戶外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鼓勵企業提高戶外勞動者的福利待遇,比如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提升崗位和晉升機會等,從而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
作為一名北京建工養護集團的職工,我認為“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的設立,如同幸福的大門,為城市的一線勞動者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相信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每個勞動者都能夠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盡情展現自己的價值。這一舉措既是對這些偉大勞動者的尊重,也是對和諧社會的積極建設。我要從自身做起,既要尊重戶外勞動者的勞動,更要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侯賽茵
近日,全國總工會決定將每年的1 月15 日設立為“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這一舉措體現了對戶外勞動者的深切關懷,引起社會對戶外勞動者的關注,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關愛戶外勞動者的行動中來,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交道口街道總工會一直以服務陣地建設、“雙溝通”常態化工作機制、廣泛開展普惠制活動為服務戶外勞動者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途徑。
立足工會服務陣地,讓戶外勞動者處處有“家”。目前,交道口轄區有暖心驛站28 個,提供飲水、熱飯、應急簡易藥品、休息等服務。其中,交道口街道總工會服務站、暖·空間、黨群服務中心和金板寸文化發展中心的四家暖心驛站被評為“全國工會最美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在努力提升服務水平的同時,注重多角度宣傳和推廣,提升工會暖心驛站的知曉度、認可度,讓更多戶外勞動者了解驛站、走進驛站。
依托“雙溝通”工作機制,吸納更多勞動者入會。2023 年,交道口街道總工會開展職工溝通會50 場、企業溝通會48 場,并作為東城區主會場承辦下半年市級溝通會,活動現場搭載了豐富多彩的服務項目,最大限度地吸納包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內的廣大職工加入工會。
聚焦職工需求,體現人文關懷。交道口街道總工會將普惠制活動和“六送”品牌活動相結合,年均惠及職工2400 余人次。下一步,交道口街道總工會將繼續依托群團服務陣地“暖·空間”,提供法律咨詢、書籍借閱等服務,打通服務職工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快遞員、網約送餐員、出租車司機等平臺就業、靈活就業群體持續發展,從業規模數量越來越大,已成為勞動關系領域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地吸引“八大群體”職工入會,把他們組織起來、穩固下來,給轉變工會組建和工會工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作為街道總工會,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著重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以設立“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為契機,形成宣傳矩陣,營造濃厚氛圍,讓更多戶外勞動者及時了解和享受工會暖心驛站的服務,把工會暖心驛站打造成為服務職工的“亮麗品牌”。同時,通過媒體、網絡等多種渠道,提高公眾對戶外勞動者的關注度,培育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社會風尚,讓更多人參與到關心、幫助戶外勞動者的行動中來。
二是在“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這天,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例如:開展健康檢查、義務理發、優惠就餐等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除了組織服務活動外,工會還要積極與政府、企業等協商,為戶外勞動者爭取更多的權益。
三是加強對戶外勞動者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和自我保護意識。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提升安全防護、應急處理等方面的能力;開展法律培訓和咨詢,提高戶外勞動者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邀請心理專家講解心理健康知識,幫助戶外勞動者緩解壓力等等。
“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不僅僅是一個日子,更是一個讓每位戶外勞動者感受到溫暖的務實舉措。

伏洋玫
戶外勞動者是城市繁榮與進步的堅實保障,全國總工會將每年1 月15 日設為“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把工會驛站建設作為服務戶外勞動者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途徑,這將有效解決他們工作時的“急難愁盼”等現實問題。
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少不了快遞員、外賣員、環衛工人、建筑工人等戶外勞動者的身影,他們都在平凡的工作中詮釋著職業光輝。特別是我所在的建筑行業,一線建筑工人們或烈日暴曬,或風吹雨淋……他們秉承赤誠匠心,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打磨每一處建筑細節,用行動踐行著“精品與人品同在”。他們因為工作場所的特殊性,或多或少會面臨“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問題,而全面加強工會驛站建設,全面拓展其服務外延,恰恰能為他們解決這些后顧之憂。
首先是要不斷完善服務職工的平臺載體功能。勞動者港灣、愛心驛站、暖心驛站、愛心接力站等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要有特色。要爭取各方面支持,加大人力、財力與物力等投入力度,同時要因地制宜,切實幫助改善戶外勞動者的工作休息條件。
其次是要融入社會資源與力量。利用工會、行業協會、社會公益組織及愛心企業等各方資源,支持站點建設發展的工作模式,探索通過爭取資金補貼、統籌物資調配補助、優秀項目展示、典型經驗宣傳引領等方式,發揮工會資源的杠桿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站點,推動站點相關工作取得成效。
最后是要宣傳好“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和工會的服務項目。可以在這一天集中開展與勞動者們面對面、心貼心的座談交流活動,使勞動者們更加了解自己的權益,而市民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戶外勞動者的辛勤付出和艱苦生活,從而更加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對戶外勞動者的關注與關心,需要我們通過實際行動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給予的溫暖和尊重。譬如在一些小區、單位、公共場所建接收點、公眾出行時不要亂扔垃圾,減輕快遞員、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的勞動強度。
作為建筑設計師,在駐場時我也是一名戶外勞動者,我也切實享受到工會在施工現場設立服務站和暖心驛站的好處,如:歇腳、取暖、充電、飲水、如廁等,這些便民服務都是我和同事們真正需要的。每當我們走進工會驛站,工會志愿服務者便會熱情地端來一杯水,招呼著我們坐下來歇歇腳。這些熱情周到的服務,讓我們沒有一點顧慮,也讓我們一天的疲憊一掃而空。
既要尊重戶外勞動者的勞動,更要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更多的方便。我希望更多的工會驛站將團結奮斗的種子播散在京畿大地,駐扎在廣大戶外勞動者的心中。

杜薇薇
對于將每年1 月15 日設立為“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我深切認同。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環衛工人、快遞員、外賣小哥、建筑工人、出租車司機、網約車司機等等,他們為城市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與其他勞動者相比,絕大多數戶外勞動者的工作環境較艱苦。“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的設立,無疑使這一群體在社會關注度上得到了有效提升,從而促使更多人對他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狀況加以關心。
順美工會自建立戶外勞動者服務站以來,就在站點配備了空調、熱水器、咖啡機、微波爐、應急醫藥箱、雨傘、儲物柜、水杯、圖書等設施設備,且一直有志愿者在崗,為他們提供“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的愛心服務。除此之外,順美工會在保障戶外勞動者基本需求的基礎上,還開展冬送暖心包、夏送清涼包等活動,并組織戶外勞動者一起學習應急救援知識、開展讀書分享會、D IY 生日蛋糕等文娛活動,切實做到了暖身、暖心服務。
為了讓更多戶外勞動者了解驛站、走進驛站,順美工會通過戶外勞動者相互介紹、企業宣傳、社交平臺發布信息等多角度進行宣傳推廣。宣傳矩陣的有效形成,提升了工會驛站的知曉度、認可度,讓更多戶外勞動者及時了解和享受工會驛站服務。
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戶外勞動者,切實提高這一群體的權益保障,我建議完善以下服務機制:
一是建立保障機制。完善戶外勞動者福利待遇,逐步建立完善專項健康保障、教育培訓等項目,如通過工會組織或其他機構提供免費的相關技能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增加就業機會。同時鼓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通過合理薪酬、良好工作環境等方式關愛戶外勞動者。
二是出臺相關政策。為戶外勞動者群體設定合理的工時標準,確保戶外勞動者有充足的休息時間,防止勞動強度過大;制定相關職業安全標準,確保戶外勞動者在危險環境中得到足夠的保護。
三是提供法律援助。設立專門的法律援助機構,專注于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專業法律咨詢和援助服務,這些機構可以設在地方、行業或企業層面,以更方便戶外勞動者;設立法律咨詢熱線,戶外勞動者可以通過電話或在線咨詢獲得法律建議;設立法律援助基金,用于為遭遇困難的戶外勞動者提供免費法律援助,這可以包括起訴費、律師費、法庭費用等。

王繼征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戶外勞動者在城市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關心、關愛這一群體,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設立“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首先,提升戶外勞動者的社會地位和認同感。戶外勞動者,如環衛工人、建筑工人、快遞員等,他們每天在高溫、嚴寒、風雨等自然環境中辛勤工作,為城市的正常運轉貢獻巨大。設立“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可以向社會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即這些戶外勞動者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力量,他們值得我們尊重和欽佩。通過這樣的日子,我們可以提高公眾對戶外勞動者的關注度,進一步增強社會對他們的價值認同感。
其次,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實際幫助和服務。設立“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的初衷是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更多的關心與服務,在這一天,各級工會可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讓戶外勞動者享受專屬的貼心服務。此外,工會還可以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心理輔導等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戶外勞動者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
第三,促進工會組織與戶外勞動者的互動與聯系。“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為工會組織提供了一個與戶外勞動者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戶外勞動者的需求和困難,為他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和支持。同時,這也有助于加強工會組織與戶外勞動者之間的聯系,增強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第四,倡導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戶外勞動者權益。戶外勞動者作為城市運轉的重要力量,設立“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可以倡導社會各界共同關注這一群體的權益保障問題。媒體可以加強對戶外勞動者的報道,引起更多人對他們的關注;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改善戶外勞動者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企業可以加強對員工的關懷,提高員工福利待遇;普通市民也可以參與到關愛戶外勞動者的行動中來,為他們送上一份溫暖和關愛。
和諧社會的建設離不開每一位勞動者的辛勤付出。通過設立“工會服務戶外勞動者日”,不僅有助于提升社會文明程度,還能激發更多人參與到關愛戶外勞動者的行動中來,在共同營造和諧美好的社會氛圍同時,有助于激發全社會共同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動力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