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華
(廣東省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廣東 東莞 523003)
某水庫堤壩位于河上游,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發電、旅游開發。水庫堤壩為黏土心墻砂殼壩,現狀壩頂高程與長度分別為74.8m、308m,壩基為7.5~8.2m厚砂礫石覆蓋層。受初期建設條件所限,壩基砂礫石覆蓋層采用水上拋土填筑,防滲質量不佳。自蓄水運行以來,水庫堤壩砂礫鋪蓋多處出現裂縫,壩基滲漏問題嚴重,致使堤壩處于不安全運行狀態。利用高壓噴射灌漿技術,可解決水庫堤壩基礎滲漏問題。本文結合該水庫堤壩實際情況,對采用三管法高壓噴射灌漿技術解決其基礎滲漏問題進行分析。
高壓噴射灌漿技術是借助鉆機造孔后,將帶噴頭灌漿管下放到土層預定位置。設定較高壓力,噴射漿液(或水)。高壓噴射流可以沖擊破壞土層,促使土體松散、土粒剝落,部分細顆粒隨漿液冒出地面,部分在土體內的細顆粒與灌入漿液混合成凝結體。高壓噴射灌漿技術主要借助噴射流做功,具體見圖1所示。
圖1 高壓噴射灌漿噴射流做功示意圖
圖1中,P為噴嘴入口流速壓力(Pa),ρ為泵壓力(Pa),Q為流量(m3/s)。由圖1可知,在高壓高速條件下,單位時間內由噴嘴射出流體含有較大能量,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做功破壞土體,并為水泥漿液擴散、充填、置換提供空間,打造壩體內部具備滲流切斷功能的連續防滲墻。
高壓噴射灌漿技術可以分為單管法、二管法、三管法、多管法幾種類型[1]。其中單管法主要是借助高壓泥漿泵,以超20MPa的壓力由噴射管下部噴嘴噴出水泥漿,水泥漿可破壞地層并在地層內與局部土體顆粒混合攪拌,最終形成樁徑達0.75±0.15m的凝結體。
二管法主要是借助二通道噴射管,設定超30MPa的高壓水泥漿噴射壓力以及0.75±0.05MPa左右的空氣噴射壓力,在同一時刻沖擊攪拌土體,借由高壓漿液射流、外圈環繞氣流破壞地層,最終形成樁徑1.0~1.8m的凝結體。
三管法主要是借助三通道噴射管,內嘴高壓水噴射壓力設定為45±15MPa,內嘴空氣噴射壓力設定為0.75±0.05MPa、下方噴嘴稠漿(相對密度1.6g/cm3)噴射壓力設定為0.15±0.05MPa,先開啟內嘴噴射高壓水、環繞氣流,再開啟下方噴嘴噴射泥漿,使下方稠漿與土體顆粒摻和為凝結體。
多管法主要是先在地面鉆孔再放入多重管,借助逐漸向下旋轉的超高壓射流破壞周邊土體。同時由高壓水沖擊切削土體、礫石,經真空泵抽出多重管內泥漿,循環高壓水沖擊-真空泵抽出操作,獲得較大填充空間。內部按比例填充砂漿、礫石等材料可以獲得大直徑柱狀固結體。
根據該水庫堤壩防滲施工難度大、影響程度高的特點,選擇三管法高壓噴射灌漿技術施工。
在施工前期,根據高壓噴射灌漿工藝要求,準備由供氣系統、造孔系統、供漿系統、提升機架系統、孔口裝置系統、供水系統等組成的高壓噴射灌漿設備,見圖2所示。
圖2 高壓噴射灌漿設備結構[2]
在設備布置完畢后,以原壩砂礫石層為對象,開展高壓噴射防滲墻試驗,確定最佳孔距以及高壓水、水泥漿、壓縮氣體的技術參數,具體見表1。
表1 高壓噴射灌漿技術參數
表1中,漿液為P·O32.5MPa水泥與水拌和而成的純水泥漿(水灰比0.7~1.0∶1),漿液比重超出1.65±1.70g/cm3。拌和裝置為90kW 的灰漿攪拌機以及7.5kW 的泥漿攪拌機。
除此之外,在正式操作前,應平整場地,使工作平臺寬度超出6m、起伏差超出10cm,為樁機機架的穩固、垂直安置提供良好條件。同時可以搭建電力資源、水力資源供應系統,在堆料空間大、進料方便的位置布置制漿站點以及灌漿泵、攪拌機、貯漿桶,確保制漿站供漿量超出4.5m3/h[3]。
在鉆孔前,借助經緯儀配合鋼尺定位放線,確定不同高壓噴射灌漿孔的位置(孔位偏差≤2cm)后借助定位標尺標注。在放樣位置,布置10個旋噴孔,形成圍井(見圖3)。
圖3 鉆孔圍井
圖3中兩孔中心間距為1.0~1.2m,以便在最終封閉的2孔鉆成后圍井內抽水水差達到5.5±0.5m,進而在動水條件下旋噴[4]。
在鉆孔處理時,應對準鉆孔(圍井中心),借助水平尺控制機身平穩牢固且主軸維持鉛直狀態(把桿中心、孔位中心、立軸中心處于同一垂直線上)。進而由磨盤鉆搭配Φ50mm鉆桿深入基巖,泥漿護壁兩段鉆孔,先鉆入基巖層1.0m 以上,再鉆孔至設計深度。兩段鉆孔偏差均需≤1.5±0.5cm。同時借助測斜儀測量孔斜率,檢測頻率為1次/5m,以便及時發現并糾正孔傾斜問題。
在鉆孔完畢后,需要先移除鉆機,再將高壓噴射桿移動到孔位,全程著重控制鉆孔、高壓噴射之間的作業距離,且造孔、高壓噴射時間間隔<7d。
在達到噴射條件后,根據高壓噴射灌漿作業速度、鉆孔作業速度差異,選擇一臺高壓噴射臺車與多臺鉆機相搭配,規避高壓噴射臺車過于頻繁移動引發的塌孔現象。噴射桿(見圖4所示)設置時,可以根據設計深度,將噴射桿對準噴射方向,邊低壓輸送水、氣、漿液邊下放噴射桿,或者在下放噴射桿前將塑料布包扎在端頭,避免噴嘴堵塞。
圖4 高壓噴射桿結構[5]
在噴射管下降到設計深度后,應高壓噴射2±1min的水、氣、漿。高壓噴射流量計算公式見式(1):
式中:
Q——高壓噴射流量,m3/s;
μ0——流量系數,工程所用圓錐形噴嘴流量系數為0.964;
F0——噴嘴出口面積,m2;
Φ——噴嘴流速系數,工程所用圓錐形噴嘴流速系數為0.963;
g——重力加速度,9.81m/s2;
P——噴嘴入口流速壓力,Pa;
r——水的容重,9.8kN/m3。
在噴嘴出口孔徑為3.0mm 的情況下,射流速度為192m/s,噴射流功率為24.1kW,噴嘴入口壓力為20MPa,高壓噴射流量為166.07m3/s。
根據設計流量,可以借助7.5kW 的高噴臺車以及90kW的高壓水泵、40kW的空壓機,連續灌注至漿液冒出孔口,同時依據預先設定擺動速度、旋轉速度、提升速度,從下層到上層操作,同步噴射、轉動、擺動,對于廢棄漿液則經管道,在泥漿泵驅動下向溢流壩下游地區排放[6]。噴灌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利用高壓水切割地面,靜噴至孔口回漿達到設計標準;第二步是邊提升邊利用高壓水泥漿切割填充壩基,在復合地層形成不間斷均勻防滲凝結體。全孔不間斷作業,在孔口回漿量≥噴射漿量20%時,提高噴射壓力、加快提升速度。重復多次操作,每孔灌注漿液前均需清洗噴灌,確保噴射質量。
結束灌漿時,可以提升噴射桿到設計高度并關停水、氣、漿輸送管路。進而在噴管拆卸后,重復噴灌0.3m長。若噴射期間因事故而中斷3h以內,則在下一次噴灌前重復噴漿0.5m長;在噴漿期間因事故而中斷3h以上,則借助鉆機重新掃孔灌漿。
在噴射進入尾聲時,應第一時間逐一清洗管路,避免殘渣過多干擾下一孔噴射灌漿[7]。隨即向噴射孔內充填灌漿至孔口漿液面不再下沉,避免漿液析水引發的凝結體頂部凹陷。
在封閉式垂直防滲凝結體設置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減少滲流量,可以先調低水庫進水前池運行速度,再面向前池臨近泵房平底段布設Ф100@1.6m冒水孔。冒水孔整體布置為梅花形,冒水孔下方為反濾層,實現水流的完全截斷。
噴射處理28d 后,借助GXY 型鉆機(搭配金剛石鉆頭)下鉆8m深取樣,檢查高壓噴灌凝結體質量。得出:樁柱直徑均超出1.4m,平均樁徑在1.65±0.05m之間。同時全部旋噴樁體卵石被水泥漿包裹,樁與基巖、樁與樁間膠結狀態良好,砂卵石層凝結強度較高。在靜水位為43.56m、動水位為36.85~38.52m時,水量在1.55~1.97m3/h之間,滲透系數均值為4.83×10-5cm/s,實測滲漏量顯著減小,且水庫水平段抗滲穩定性系數達到10.55×10-5cm/s,抗壓強度為3.4MPa,達到《水閘設計規范》(SL265)關于砂卵石土層允許抗壓強度的要求。表明高壓旋噴灌漿后凝結體抗滲能力較強,達到設計要求。
綜上所述,病險壩防滲薄弱部位多為壩基,利用高壓噴射灌漿法可以直達壩基,沖擊攪拌薄弱部位,獲得防滲凝結體,防滲加固效果較好,且操作成本較低。該工程采用三管法高壓噴射灌漿技術的實踐,不僅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還積累了應用該技術的經驗,即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高壓噴射灌漿技術類型,進而根據技術原理,準備噴射桿,設計噴射參數,加強噴射過程管理,確保高壓噴射灌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