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智,扶智先扶教。慈善教育幫扶,一直是蘇州市慈善總會的工作重點。從2022年至2024年,蘇州市慈善總會(基金會)累計開展扶弱濟困、社會公益2大類9小類23項慈善教育項目,涉及慈善助學、慈善文化、心理疏導、環境保護、保險保障等不同領域,三年累計支出慈善資金1772.42萬元,惠及4197人次困難教職工及學生。
慈善助學為困難師生提供幫扶
慈善助學,讓愛傳遞,讓夢飛翔。
“對我來說,這份資助不僅是經濟上的援助,更是對我追夢路上的一份支持和激勵。”在助學金發放儀式上,受助學生小顧感動地說。22歲的小顧來自姑蘇區白洋灣街道,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上海財經大學法學專業研究生。他的家庭經歷了變故,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后,他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不幸的是,父親還確診為惡性腫瘤,家庭陷入困境,成為社區低保邊緣的重病保障對象。對此,蘇州市慈善總會及時伸出援手,將他作為今年的“助學圓夢”資助對象,為她提供了6000元的助學金。
小顧的經歷是蘇州市慈善總會“助學圓夢”項目的生動寫照,也是社會大愛的具體展現。2024年“助學圓夢”項目先后收到社會各界愛心善款170萬元,其中,蘇州銀行捐款140萬元,通過互聯網募捐30萬元。截至8月28日,全市受資助困難學生1068名,蘇州市慈善總會(基金會)和各縣(市)區有關單位共發放助學金212.58萬元,其中蘇州市慈善總會(基金會)出資136.65萬元。
救助模式不斷創新,救助范圍不斷擴大。2004年,蘇州市慈善總會啟動“慈善助學”項目,采取“與政府救助積極互動、與慈善組織緊密配合、與社會力量形成合力”的方式,致力于向困難家庭學生提供幫助。2017年以來累計發放助學金1602.56萬元,幫助了8895人次困難家庭的學生,以“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的堅定信念,成為蘇州最溫暖的愛心助學品牌。
教育幫困基金,助力困難師生渡過難關。2015年,蘇州市教育局在蘇州市慈善總會設立“教育幫困”冠名基金,定向幫扶慰問因病致貧、因病致困的教職工及學生。2022年支出善款224.83萬元,幫扶491人次。2023年支出善款171.55萬元,幫扶394人次。目前,2024年已撥付資金87.63萬元,幫扶289人次。
蘇州市教職工團體意外傷害保險,關心關愛在職教職工群體。蘇州市慈善總會聯合市教育局、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為全市16萬名在職教職工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自2021年項目啟動以來,已累計支出240萬元,覆蓋48萬人次。在2022至2023年期間,累計賠付60余萬元,惠及近百人,為在職教師提供了切實保障。
心理疏導為青少年搭建心理健康防護網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心。為發揮慈善在助力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蘇州市慈善總會聯合市教育局等相關部門,通過實施專業心理社工進校園、中高考畢業生心理疏導和激勵等項目,多措并舉守護學生心理健康。
心理社工進校園,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2024年,蘇州市教育局聯合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開展“合力護航·蘇童無憂”駐校社工心理健康服務項目。該項目在蘇州市范圍內全面啟動,覆蓋了46所學校,涵蓋小學、初中、高中、職校、特殊學校等多個領域,其中,蘇州市慈善總會支持了10所學校,支出150萬元。
中高考畢業生心理疏導和激勵項目,為青春護航。2021年,蘇州市慈善總會聯合市教育局、蘇州大學開展“高(初)三考前心理疏導和激勵項目”,新增疫情防控期間高(初)三學生心理疏導內容,對因考試壓力、疫情影響而產生的擔心、緊張、恐懼等消極情緒,以及學習動力不足、焦慮、情緒煩躁等問題,通過線上微課、線上手冊、線下菜單講座、心理骨干教師考前心理疏導專項培訓等方式開展心理疏導。三年來累計支出善款39.38萬元,覆蓋超300所學校,有效緩解了初高三考生的心理壓力與問題。
慈善文化讓向善成為孩子行動標桿
為支持對口支援地區及外來務工者子女學校,2021年,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聯合蘇州市慈善總會開展“書海揚帆對口援助捐書”項目,通過捐贈人文自然科學類圖書及組織征文的形式,助力學校圖書館建設與發展。其中,2022年向新疆、西藏、陜西等地中小學捐贈價值150萬元的圖書;2023年總會向阿圖什、霍爾果斯、鞏留、林周、周至、宿遷的70所學校,捐贈903萬元圖書并資助開展閱讀類活動;2024年上半年向新疆阿圖什市、霍爾果斯、鞏留、西藏林周縣等地的144所中小學、幼兒園捐贈1100萬碼洋圖書。今年首次將蘇州市同里鎮及蘇州外來務工者子女學校納入支持范圍,惠及35所學校。
大力厚植校園慈善文化,培養學生慈善意識。2021年,蘇州市慈善總會聯合市教育局建立54所“中小學校園慈善文化示范教育基地”,發放《慈善讀本》10萬余冊,惠及10萬余名中小學生。示范基地按照“五個一”實施模式,即打造一批校園慈善文化陣地、舉辦一批慈善文化大講堂、組織一批慈善征文活動、開展一批慈善主題實踐活動、實施一批優秀慈善項目,校園慈善文化建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
慈善科普進校園,啟迪青少年創新思維。為推廣科普知識、提高學生科學素養,2018年,蘇州市慈善總會聯合市教育局、市科協,累計在42所外來務工者子女學校開展“慈善—科普進校園”項目,配備科普信息大屏,來宣傳科普知識、慈善文化等內容。
廢紙置換廁紙將慈善與環保、教育有機結合
2018年,蘇州市慈善總會聯合市教育局、昱庭公益基金會、各區慈善總會,開展“廢紙置換廁紙”項目,培育學生的環保意識。該項目自開展以來不斷擴大覆蓋范圍,從2016年率先在昆山試點,到2018年在姑蘇區43所學校推廣,如今已覆蓋吳中區、姑蘇區、相城區、工業園區、高新區、市直屬等256所學校。
為解決學校的后顧之憂,“廢紙置換廁紙”項目的啟動資金由蘇州市慈善總會及各市、區慈善總會(基金會)籌集,依托社會公益組織昆山昱庭公益基金會,為參與學校配備有關項目的所有物料,即一定數量的廢紙回收箱、廁紙紙盒以及一學期的廁紙使用量等。其間,昆山昱庭公益基金會定期到學校進行廢紙回收,廢紙回收所得全部用于“廢紙置換廁紙項目”。如學期回收金額置換本校下學期廁紙有余,學校可與其他教育欠發達地區學校結對進行廁紙捐贈;若金額不足,不足部分由教育部門和慈善總會共同協商解決。近三年,蘇州市慈善總會累計支出廁紙及物料配置費用201.8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