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輯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因為詩書畫印,我和魯光先生且琢且磨,時聚時散,一眨眼已經認識三十多年。疫情期間,魯光先生和我說,要出一本《文學入畫》的畫冊,對他幾十年的美術創作做一個總結,想讓我來作序。魯光先生之于我,是老兄、老友、老師,由我來作序其實不夠資格。好在先生信任我,我與先生又有多年交往,自己又略涉文墨,就接受了這個任務。
說魯光先生的繪畫不能不從他的人生閱歷說起。說起魯光先生的人生閱歷,最值得稱道的是他的人生轉段,或者說是身份轉型。
一九六○年,從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魯光先生就因才華出眾被點名分配到《中國體育報》社工作,由此開啟了職業人生。他從一線記者,一路當到報社的社長兼總編輯時,只有四十幾歲。第一個二十年,他把記者的新聞筆變成了領導的簽字筆。他的職業人生很輝煌。
一九八二年,魯光先生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他憑報告文學《中國姑娘》,一舉成名。他寫報告文學,寫散文,寫電影劇本,屢獲大獎。又一個二十年,他把簽字筆變成了作家的文筆。他的文學人生更輝煌。
二○○○年,魯光先生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又變奏出他的藝術人生。喜歡畫畫本是魯光先生的仕士余事。因為李苦禪、崔子范兩位大先生導引,他以文學入畫,右手畫畫,左手題字,直把畫畫到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駐外使領館,畫到中國美術館。國家畫院為他舉辦個展,名噪一時。又一個二十年,他把作家的文筆變成了畫家的畫筆。他的藝術人生尤其輝煌!
魯光先生評價自己,繪畫超過文學,左手超過右手,下半生超過前半生。言簡意賅,字字屬實!先政后文,亦政亦文;先文后藝,亦文亦藝。這種成功的政、文、藝人生三重變奏,古人不少見,今人不多見。
如果從正式受李苦禪老師點化,跟崔子范老師學畫算起,魯光先生的繪畫藝術生涯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大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魯光先生因采訪李苦禪先生而結緣。苦禪老師慧眼識才,覺得魯光應該學畫,說他有悟性,能畫好。魯光深以為然,他從學習苦禪師的筆墨入手開始了他漫長的藝術人生。一九八六年魯光先生四十九歲,那年他有幸結識了崔子范先生。崔老師根據魯光的特點,量身定制地說過兩句話。一句叫“文學入畫”,另一句叫“不要畫成我”。這兩句話成為魯光先生從事繪畫藝術的座右銘。
魯光先生的畫被專家學者歸入新文人畫。歷史上所說的文人畫,就是知識分子畫的畫。它們區別于宮廷繪畫和民間繪畫,從唐王維始,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主流。王維的畫就是以詩入畫,或者說就是最早的“文學入畫”。文學入畫,前提是先有文學。文學歸根到底是在寫人,所以蘇聯的高爾基,繼而中國的錢谷融說,文學就是人學。錢谷融先生的文學弟子魯光先生師承衣缽,說:“無論我畫牛畫雞畫鳥,也無論我畫山畫水,無不是在畫人,畫人的思想、情感、理念,畫人生閱歷,畫對生命的思考。一言以蔽之,就是畫自己?!彼€說,雖然師從李、崔,“但不能獨守一家,還要向古人學習,向西方學習,向生活學習,向民間學習,還要向其他藝術學習”。
由此可見,魯光先生畫畫,其藝術綱領就是文學入畫,其藝術路徑就是轉益多師。
魯光先生畫畫,就像文學采風,有趣味的東西看到什么畫什么,有感觸的東西想到什么畫什么。他的畫又像文學創作,越畫越由博返約,越畫越忘形得意。春華秋實,玉汝于成。歷經了四十年風雨磨礪,魯光先生的畫早已洗盡鉛華,褪盡火氣,抖盡俗塵,形成了他獨有的藝術圖式、藝術語言和藝術面貌,具有極高的辨識度。
魯光先生繪畫的藝術風格,概括起來就是“四筆”畫。一是文筆,二是老筆,三是趣筆,四是逸筆。
所謂“文筆”,就是進一步表達文學意象的藝術語言?!吨芤住は缔o》記載,孔子問“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該怎么辦?他自問自答說:“圣人立象以盡意。”孔子說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白:寫在紙上的道不盡嘴里想說的,說在嘴上的道不盡心里所想的。有沒有辦法呢?有,就是用“立象”的方法把自己的心意都展示出來。立象,就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得其形象,這就是繪畫。但孔子說的立象不是對景摹形,而是要以畫盡意,用繪畫語言解決文學語言道不盡意的問題。這樣的繪畫語言就是文筆。
回到魯光先生,比如他可以用文學語言描寫人的骨氣,但言難盡意,就畫起了牛。畫牛不是要畫牛而是要畫人,畫人不是要畫像,而是要言盡其意,那就是“站著是條漢,臥倒是座山”!這種文筆不炫技法,它的高妙之處在于它文學的生動和思想的深刻。
所謂“老筆”,就是用歲月包漿了的藝術語言。諸如造像的古拙,畫面的簡樸,運筆的遲滯,彩墨的沉淤,款識的俗白等等。這些都是魯光先生手中老筆的體現。
說到老筆,不由得要提到明末清初的大文豪大畫家龔賢。他的畫以老辣著稱。他主張作畫用筆要古、健、老、蒼,這樣才能避免刻、結、板之病。他還深有體會地說,“年愈老,墨愈厚,巧不可得而拙者得之,功深也!”這話分明就是在評說魯光先生?;蛘哒f,魯光先生深得前輩的藝術要領,并且在藝術追逐時尚的當下,堅守了四十年老辣藝術的成功實踐。
所謂“趣筆”,就是幽默詼諧的藝術語言。這種藝術語言包括幽默、風趣、調皮;童心、天真、稚氣;甚至笨拙、自謔、調侃等等。魯光先生就是用這種筆致去作畫的。
其藝術趣筆實際上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成人的幽默,另一部分則是兒童的天真。
幽默是一種高級智慧。林語堂解釋幽默說,“與粗鄙顯陋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愈妙?!笨呆敼庀壬漠?,那么簡單的筆觸卻出奇地妙,就是幽默使然。童真是一種人初之純。明朝大文人李贄寫過一篇《童心說》的文章很有名。他說,童心就是絕假純真,是人之初的本真之心。“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魯光先生的畫題材很多,數量也很多,但其畫魂就一個,那就是“童心之真”!一位耄耋老人,用兒童的真心,用兒童的純目,用兒童的稚筆去畫畫,哪有無趣的道理???
所謂“逸筆”,就是法無定法,揮灑自如的藝術語言。元末明初的文人畫家倪瓚,就如何作畫說過一句深刻影響后世的話。那就是“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這句話有三層意思。一是縱筆隨意,二是舍形得意,三是悅心快意。這三點魯光先生都做到了。不僅如此,他還憑借自己的見識和膽量去自如發揮。
魯光先生的逸筆是豐富多彩的。包括信手隨心之筆,興致忽至之筆,閑情散馳之筆,夸張約略之筆,疏密放縱之筆,沒骨無疆之筆,右畫左書之筆,禿拙笨慢之筆,意外神來之筆等等,不一而足。他的逸筆就是一個工具箱,里面的工具很多。所以作畫時如何避免刻板、單調、枯燥、平俗、習氣等等,他辦法很多。這就是魯光先生的畫大巧若拙、氣韻生動的原因。
魯光先生的藝術成就很高,怎么更深入地解讀,還是要回到魯光其人。他一再坦言,“無論我畫牛畫雞畫鳥,也無論我畫山畫水,無不是在畫人,畫人的思想、情感、理念,畫人生閱歷,畫對生命的思考。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畫自己。所以,一個人的人生經歷、學識、品性,決定畫的內涵深度和藝品高下?!毖韵轮猓敼庀壬嫯嫴皇窃诋嫯嫸窃诋嬋?,不是在畫別人而是在畫自己。也就是說,他自己就是他要畫的模特。順著這個邏輯去品畫,自然會以畫品人。畫之優劣本質上一定是人之優劣。
近代陳衡恪點評文人畫,不是從作畫的角度說的,而是從做人的角度說的。他說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這恰好是觀魯光其畫,品魯光其人的一把尺子。
魯光先生善良、誠實、守信、自律而又生性樂觀。外表赳赳武夫,而內心則摶氣致柔。魯光先生的畫,有兒童畫的天真爛漫,甚至有些淘氣。畫面只要有人,一定是孩子,孩子一定是頑童。這其中的奧妙就在于,魯光先生自己始終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的畫就是老頑童在畫小頑童,是耄耋老人在為自己的童心塑型,在為童心的純真塑型。
魯光先生不光智商高,情商也高。他與人相處,你會覺得他總是那么真實、坦率,不拘小節。人與他相處,他會讓你解除防備,去掉拘束。有魯光先生在的場合,氣氛總是其樂融融。他的畫就有這樣一種親和力。畫面的許多場景就在你身邊。你讀他的畫會有很強的代入感,而且能雅俗共賞,有很寬的審美頻譜。
魯光先生低調處世,謙虛做人,專注做事,從不以名人自居。他把既往的榮譽像生活累贅一樣清零,就像他自己說的,六十歲以后一切從零起步。由于他擺脫了名韁利鎖,所以能放低身段,找準位置,騰出精力,虛心地向生活學習,向時代學習,向他人學習,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魯光先生的畫格由他的人格轉化而來。在立意上他強調正能量,人正、心正、筆正、藝正。在題材上他強調鮮活度,最好是在真實的生活中信手拈來。在技法上他強調探索性,古代的、當代的、中國的、西方的、專業的、民間的、書法的、攝影的,但凡能為所用,他都充滿興趣,都懷著一顆好奇心去學習、摸索、掌握。最終成就了他人品味很足、人文味很足、人情味很足的“四筆”畫。
魯光先生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夙興夜寐,勤奮有恒。他此時的人生姿態就是在與時間賽跑,與時代同行。我們有幾個文人群,魯光先生歲數最大,而發作品的數量數他最多,不是習作,都是創作!他超乎常人的勤奮是一貫的。不論是當記者,還是當作家,他勤于觀察,勤于體驗,勤于記錄,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創作。后來他把這種種勤奮都用在了繪畫上。這讓他的退休生活更積極、更主動、更飽滿。
前人有一種不去追名逐利的生活哲學,叫做“只管耕耘,莫問收獲”。這種哲學的智慧在于,等你有一天想停下腳步轉頭回望的時候,你突然發現你畫的畫居然有數千幅之多!這些超乎你想象的藝術成果,會讓你在瞬間的驚喜中獲得一種生命的釋放、解脫與安慰。魯光先生深諳此理,深得其益。
魯光先生還是一位高風亮節,既有家國情懷,又有社會責任的“老好人”。他對社會不抱怨、不消極、不避世。這種達觀的生活態度讓他的畫在情緒上很平順,很健康,很陽光,也很積極。
魯光先生有很深的家鄉情結。他的畫絕大多數取材于家鄉的山水林田,花鳥魚蟲,生活場景;取材于他自己早年的村童經歷。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漫淌的光陰為魯光先生打磨著人生夢想。他的記者夢、作家夢、畫家夢已經圓滿?,F在成就的是他的落葉歸根夢。
魯光先生早已心歸故里,不失時機地做起了回饋桑梓的善事。他在家鄉創辦了魯光藝術促進會,在全國邀朋喚友,來家鄉傳播文學藝術,在廣大兒童少年中開展美育活動等。他還給家鄉捐房舍、捐書畫、捐著作,以一己之力襄助家鄉的文化建設?,F在的魯光先生很佛性。一個“舍”字讓他身外無物!
魯光先生想畫的東西很多,但他最想畫的還是家鄉的牛,畫得最多的也是家鄉的牛。魯光先生的牛筆簡意繁,是一種很時尚的觀念藝術。觀念藝術強調,思想和觀念就是藝術本身。所以所畫之牛,形象可以似是而非,但所要表達的觀念一定要清清楚楚。什么是魯光牛的觀念?答案就在畫中。我們不妨列舉幾則他的牛畫題款:韌勁誠可貴,犟勁不可無。老牛匆匆,不問西東,只顧耕耘,管它耳風。不用揚鞭自奮蹄。站著是條漢,臥倒是座山。還有一個統領性的觀念:中國牛!
魯光先生有一幅近乎漫畫的自畫像《師?!贰K炎约寒嫵杀秤?,這樣就把畫面主體巧妙地讓給了題款:牛是伴,牛是友,牛是師,愛牛一生,畫牛一生。
這種“粗鹵求筆”的神牛早已成為魯光先生的藝術符號、精神圖騰和生命密碼!
在此,我用魯光先生的話做文章的結尾:“經過幾十年的創作實踐,我以為文學入畫,一言以蔽之,就是畫自己。畫自己的喜怒哀樂,頌揚真善美,鞭笞假惡丑。畫對人生和生命的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