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農業農村局 劉長召 孔令岱
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種子公司 陳福浩
小麥植株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多種營養元素,鉀元素在小麥生育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過探討鉀元素對冬小麥生長發育和產量等的影響,指出小麥缺鉀的癥狀以及補救方法,能夠為小麥田間管理提供理論依據,提高小麥產量,進一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近年,人們為了增加小麥的產量,提高經濟效益,不斷增加化肥施用量,導致土壤中氮元素嚴重過剩,并且與磷、鉀元素的比例失調。土壤中營養元素的比例失調易引發很多問題,如小麥分蘗數量降低,植株生長過高,有效分蘗數減少,植株地上部與根部的比例失調,植株莖稈的厚壁細胞層變薄,抗逆性能變差,容易倒伏,再加上較易發生病蟲害,最終導致減產。
由于自然環境不同,我國土壤中鉀元素含量總體為北高南低的趨勢。在土壤中多數鉀元素以礦物態的形式存在,分為緩效鉀和速效鉀。速效鉀是指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態鉀,這部分的鉀元素含量偏少。土壤中充足的鉀元素可以促進小麥生長,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抗病能力和抗逆能力,提高植株對干旱、寒冷的適應能力,提高小麥的生長發育水平。
植株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鉀元素,吸收的鉀以離子形態存在小麥植株內,移動性非常高。小麥籽粒中的鉀元素含量常因土壤中鉀元素含量狀況、品種、鉀肥施用量等不同而不同。研究表明,小麥不同的生育期對鉀元素的需求量也不同,小麥揚花期對鉀元素的需求量最高。因此,應注重小麥生育時期對鉀元素的需求量,合理施肥有利于化肥減量增效的實現,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小麥的要求不再僅局限于產量,更加注重小麥品質,因此,增加產量、改善品質也成為不少學者研究小麥的課題。研究表明,施用鉀元素可以明顯提高糧食產量,合理施用鉀肥可以有效增加小麥千粒質量、畝穗數、穗粒數,從而增加產量。另有研究表明,施用鉀肥對強筋小麥植株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雖然增施鉀肥可以提高小麥產量,但若過量施用鉀肥,則易產生負作用,因此,適量施用鉀肥對農業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關于施用鉀肥對小麥品質的影響,也有研究表明,適當增施鉀肥可以有效改善小麥的麥粒品質。鉀元素影響麥粒品質主要是通過氮代謝,因為施用鉀肥可以促進小麥開花期對氮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小麥籽粒中蛋白質的含量。
鉀元素在植株生理代謝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鉀元素缺乏會改變籽粒中蔗糖、淀粉等的含量。缺鉀降低了水稻中蛋白質的代謝,造成游離氨基酸含量增加。這也說明了合理施用鉀肥可以提高小麥籽粒中蛋白質的含量以及氨基酸的含量,從而促進籽粒蛋白質的合成。小麥如果缺鉀,植株生長發育會變得遲緩,小麥葉片的葉緣呈枯焦狀態。在小麥缺鉀前期,植株下部的老葉尖端以及邊緣開始變黃,葉片由綠色或藍綠色變為褐色。缺鉀時小麥苗期植株表現為葉片長,但葉色為黃綠,葉尖為黃色,拔節期植株莖不粗壯,分蘗莖呈橫向伸展狀態,植株根部生長發育欠佳,且較易腐爛,造成小麥生長發育較差,灌漿較差,產量下降,嚴重影響麥粒品質。

鉀肥是作物吸收鉀元素的主要來源,隨著作物單產、復種指數的不斷提高,再加上一些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土壤中的鉀元素急劇消耗,土壤缺鉀問題嚴重,缺鉀面積逐漸擴大。土壤鉀元素供應不足,植物生理活動容易失調,影響冬小麥的產量與品質。因此,如何進行防治是急需解決的難題。作物缺鉀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一般在施用底肥時,建議配合施用鉀肥,以防止作物缺鉀,但要注意氮與鉀的合理施用比例。底肥一般施用適量硫酸鉀或氯化鉀,或施用草木灰。在小麥苗期缺鉀時,具體防治方法是取適量草木灰溶解于水中,再過濾,取濾液噴于葉片。不同的缺鉀癥狀應分別進行防治,因地制宜。合理施用鉀肥并進行氮磷鉀肥合理配施,能促進小麥的生長發育,有效提高小麥的產量和品質,進一步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