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浩,孫永新 ,王朝秦,張蘭蘭
(1 洛陽市騰元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00;2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3 洛陽市交通事業發展中心,河南 洛陽 471026;4 洛陽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23)
瀝青混合料憑借出色的性能在我國高等級公路中得到了大量應用,但隨著交通量的快速增長及大型化車輛的增加,導致常規的瀝青路面過早出現大量的病害,損害其使用性能和服役壽命。使用改性瀝青或添加外加材料是提高瀝青混合料性能的常用方法,其中纖維穩定劑是一種典型的外加材料,具有材料易于取得、添加方式簡單、性能改善效果好等特點,在瀝青路面建設與養護工程得到了廣泛應用。纖維穩定劑在瀝青混合料中通過吸附作用、加筋作用、橋接作用和穩定作用,有效改善了混合料的整體性能,使其能夠承擔沉重的交通荷載、繁重的交通量和惡劣的環境條件,擴展了瀝青混合料的應用范圍[1-2]。瀝青混合料中添加的纖維穩定劑主要有合成纖維、植物纖維和礦物纖維等,其中聚酯纖維、聚丙烯纖維、木質素纖維、玄武巖纖維應用的相對較多,而其他植物纖維如竹纖維和劍麻纖維等較少采用。但竹纖維和劍麻纖維屬于綠色、環保、可再生資源,原料分別為毛竹和劍麻,具有生產周期快、時間短的特點,不像木質素纖維的原料多為原木(針葉林、闊葉林),成才周期較長,大規模使用會破壞我國寶貴的森林資源,因此推廣其他植物纖維在瀝青混合料的應用具有廣闊的前景和顯著的社會、環境效益。
木質素纖維是《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中推薦采用的穩定劑,主要應用于SMA混合料中,規范中給出了纖維質量技術要求、添加量和存放要求等。竹纖維和劍麻纖維的使用也有效改善了瀝青混合料的力學與路用性能,但這些纖維在瀝青混合料中應用的時間相對較短,尚處于研究探索階段,沒有制定可推廣的指標要求。李靜等[3]研究了竹纖維對瀝青混合料高溫性能和低溫抗裂性能的改善效果,確定了竹纖維的最佳摻量和長度,推薦1cm、2cm和3cm長竹纖維的最佳摻量分別為2.5%、2.0%和1.5%。Yu等[4]研究了竹纖維改性對瀝青混合料性能的增強效果,發現三聚氰胺-甲醛共聚物的使用改善了竹纖維與瀝青膠漿的界面結合能力,且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強度和路用性能,尤其是抗低溫破壞能力和水損害能力。Jia等[5]研究指出,瀝青混合料摻加0.3%的竹纖維或聚酯纖維,則有效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動態模量和疲勞壽命,其中竹纖維瀝青混合料疲勞壽命略低于聚酯纖維瀝青混合料。Cui等[6]研究了不同纖維表面處理工藝對纖維改性瀝青性能的影響,指出竹纖維表面經硅烷偶聯劑、堿處理和熱處理后,可有效提高纖維改性瀝青的疲勞壽命,其中硅烷偶聯劑處理竹纖維表面則對瀝青流變性和潤濕性的改善效果最明顯。艾暢等[7]研究了劍麻纖維對高模量瀝青混合料低溫性能的改善效果,發現高模量瀝青混合料摻加0.3%的6mm長劍麻纖維,則對混合料低溫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好,且同時可提升混合料的高溫性能和水穩性能。陸宏新等[8]研究指出,劍麻纖維經堿處理后可提高集料表面的瀝青膜厚度,改善瀝青與集料的界面結合能力,相應提升混合料的路用性能。Ramalinga等[9]研究發現,瀝青混合料摻加低劑量的劍麻纖維后,疲勞壽命和抗水損害能力顯著提高;根據路用性能試驗結果,建議所選混合料摻加劍麻纖維的劑量和長度分別為0.05%和15mm。柳一村等[10]研究指出,AC-13混合料摻加0.2%的劍麻纖維可顯著改善其高溫性能和低溫抗裂性能。以上研究說明竹纖維和劍麻纖維對瀝青混合料性能的改善效果,但主要從纖維劑量與長度和纖維表面處理方式等方面開展研究;瀝青混合料摻加木質素纖維、竹纖維和劍麻纖維等后,其性能改善效果及作用機理是否存在差異目前仍缺乏深入的研究,不利于竹纖維和劍麻纖維在道路中的推廣應用。
基于此,本文以SMA-13和AC-13混合料為試驗對象,研究植物纖維添加對瀝青混合料性能改善效果的影響。通過強度試驗、車轍試驗、低溫彎曲試驗、凍融劈裂試驗和浸水飛散試驗對比不同纖維的改善效果差異,揭示性能變化產生的原因,并采用方差分析探討混合料與纖維類型因素對混合料性能的影響差異,以期為植物纖維在瀝青路面中應用提供參考。
瀝青結合料選用SBS改性瀝青,關鍵技術指標見表1。粗細集料分別選用玄武巖和石灰巖石料經破碎制得,礦粉采用石灰巖石料通過磨細工藝得到,技術指標均達到規范要求。SMA-13和AC-13混合料選取的礦料級配如圖1所示。

圖1 選取的礦料級配Fig. 1 Selected aggregate gradation

表1 SBS改性瀝青關鍵技術指標Table 1 Key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SBS modified asphalt
纖維穩定劑采用木質素纖維、竹纖維和劍麻纖維,并通過干法工藝添加到瀝青混合料中;AC-13和SMA-13混合料中不同植物纖維的添加量為0.3%,纖維長度統一為6mm,纖維的基本技術指標如見表2。不同瀝青混合料的最佳瀝青用量采用馬歇爾試驗方法確定,具體見表3。

表2 不同纖維的技術指標Table 2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fibers

表3 不同瀝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Table 3 Optimal asphalt-aggregate ration of different asphalt mixtures
采用單軸壓縮試驗、車轍試驗、彎曲試驗、凍融劈裂試驗和浸水飛散試驗測試不同纖維瀝青混合料的強度和路用性能,分析植物纖維對瀝青混合料性能改善效果,具體試驗條件見表4。

表4 試驗方法和條件Table 4 Test methods and conditions
不同瀝青混合料摻加纖維前后的單軸壓縮試驗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2中看出:①植物纖維的摻加有效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力學強度,降低了混合料發生破壞的概率,相比未摻加纖維的AC-13混合料,摻加木質素纖維、竹纖維和劍麻纖維的瀝青混合料抗壓強度分別提高39.7%、31.6%和28.5%,纖維在混合料中有效發揮了吸附、穩定等作用,提高了結構瀝青的含量,使其能夠承擔更重的荷載作用;②不同纖維對AC-13和SMA-13混合料抗壓強度的增強效果存在差異,不同纖維瀝青混合料的抗壓強度大小為:木質素纖維>竹纖維>劍麻纖維,說明竹纖維和劍麻纖維的增強效果略低于木質素纖維,但仍具有明顯的增強效果。改善效果存在差異的原因為木質素纖維的密度相對較小,相同質量條件下木質素纖維的數量較多,在混合料中形成的網狀結構較密,能夠顯著提高混合料的抗荷載破壞能力。

圖2 單軸壓縮試驗結果Fig.2 Result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
AC-13和SMA-13瀝青混合料的抗車轍試驗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①AC-13瀝青混合料摻加木質素纖維、竹纖維和劍麻纖維后,動穩定度分別提高42.8%、38.2%和27.2%,植物纖維的使用有效改善了混合料的高溫抗車轍性能,降低了瀝青路面車轍病害發生的概率,混合料中分散均勻的纖維有效吸收瀝青的輕質組分,提高了結合料的黏度,使其在高溫下不容易發生軟化現象;同時纖維在混合料中形成三維網狀結構,有效限制了礦料的移動,提高了混合料抗變形的能力;②木質素纖維、竹纖維和劍麻纖維對AC-13和SMA-13混合料高溫性能的改善效果依次降低,摻有木質素纖維的瀝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溫性能,但摻有竹纖維和劍麻纖維的瀝青混合料動穩定度也明顯高于規范要求。原因是所選纖維穩定劑的密度不同,導致混合料中添加纖維的數量存在差異,影響纖維改善作用的發揮。

圖3 不同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結果Fig.3 Result of rut test
不同瀝青混合料摻加纖維前后的低溫彎曲試驗結果如圖4所示。從圖4中得知:①AC-13瀝青混合料中植物纖維的摻加,有效提高了其低溫抗裂性能,相比未摻加纖維的瀝青混合料,摻有木質素纖維、竹纖維和劍麻纖維的AC-13瀝青混合料破壞應變分別提高8.4%、19.5%和10.7%,均勻分散在瀝青混合料中植物纖維有效發揮了加筋和橋接等作用,提高了混合料的柔韌性,使其試件在荷載作用下不容易被拉斷,因此低溫抗裂性能得到增強;②不同植物纖維對AC-13和SMA-13混合料低溫性能的改善效果存在差異,不同纖維瀝青混合料的彎曲破壞應變大小為:竹纖維>劍麻纖維>木質素纖維,說明竹纖維和劍麻纖維的改善效果相對較好。原因一方面為不同植物纖維的抗拉強度存在差異,其中竹纖維和劍麻纖維的抗拉強度相對較高,促使其能夠承擔更重的荷載,從而提升混合料整體的抗拉強度;另一方面為竹纖維的吸油率較高,其摻有該纖維的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較大,這可使礦料表面的瀝青膜更厚,從而增強混合料的柔韌性,且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抗裂性能主要受瀝青的影響,油石比的增大使其更多的結構瀝青分散荷載作用,因此竹纖維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抗裂性能相對最好。

圖4 不同瀝青混合料低溫彎曲試驗結果Fig.4 Result of low temperature bending test
AC-13和SMA-13瀝青混合料的凍融劈裂試驗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不同瀝青混合料凍融劈裂試驗結果Fig.5 Result of freeze-thaw splitting test
圖5 中數據顯示:①植物纖維的摻加有效改善了AC-13混合料的水穩性能,相比未摻加纖維的AC-13瀝青混合料,摻加木質素纖維、竹纖維和劍麻纖維的混合料殘留強度比分別提高9.3%、13.5%和10.8%。說明竹纖維和劍麻纖維也能夠改善混合料的水穩性能,這是因為植物纖維的使用有效增加了混合料中的結構瀝青含量和黏度,促使瀝青與礦料間的界面結合能力增強,降低水分的滲入及其對瀝青膜的破壞效應;②竹纖維、劍麻纖維、木質素纖維對瀝青混合料水穩性能的改善效果依次降低,竹纖維的改善效果相對最好。這是因為竹纖維的吸水率較低,在水分侵蝕時能夠延緩和降低水分的滲入,水分不容易造成礦料表面瀝青膜的脫落;另一方面竹纖維的吸油率較高,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這會增加瀝青膜的厚度,同時也說明竹纖維的表面較粗糙,竹纖維與瀝青膠漿的黏結能力較強,不容易誘使水分的侵入和破壞,故竹纖維瀝青混合料表現出較好的抗水損性能。
不同瀝青混合料浸水飛散試驗結果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竹纖維、劍麻纖維、木質素纖維均能夠增強瀝青-礦料間的黏結力,降低瀝青混合料的脫落、掉粒和飛散現象,提高瀝青路面的安全運營水平。不同植物纖維對瀝青-礦料間黏結力的增強效果存在差異,不同纖維瀝青混合料的飛散損失率大小為:木質素纖維>劍麻纖維>竹纖維,說明竹纖維對瀝青-礦料間黏結力的改善效果相對最好,使其具有的較好的抗松散能力,從而提升瀝青混合料的水穩定性能。這是因為竹纖維具有較低的吸水率,能夠降低水分滲入瀝青-礦料界面結合處,減少瀝青膜的脫落現象,增強瀝青-礦料間的黏結力。

圖6 不同瀝青混合料浸水飛散試驗結果Fig.6 Result of immersion dispersion test
為認清混合料及植物纖維類型對瀝青混合料性能影響的顯著性,采用SPSS軟件對以上試驗結果開展方差分析,分析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所選因素混合料類型與纖維類型對瀝青混合料性能均有顯著影響,其中混合料類型對瀝青混合料性能產生的影響更顯著,但纖維類型對其產生的影響也不能忽略,應結合瀝青混合料性能變化確定合適的纖維類型,使其達到較好的性價比。

表5 所選因素對混合料不同性能的方差分析Table 5 Variance analysis of selected factors for road performance
(1)植物纖維的物理技術指標如密度、吸油率、吸水率、抗拉強度等,顯著影響纖維對瀝青混合料性能的增強效果,其中吸油率影響瀝青混合料的最佳瀝青用量,吸水率和抗拉強度則影響瀝青混合料的水穩性能和低溫性能。
(2)不同植物纖維有效提高了AC-13瀝青混合料的強度和高溫性能,摻有木質素纖維、竹纖維、劍麻纖維的瀝青混合料強度和高溫性能依次降低,但竹纖維瀝青混合料的強度和高溫性能接近木質素纖維瀝青混合料。
(3)AC-13瀝青混合料摻加植物纖維后,低溫抗裂性能、水穩性能和瀝青-礦料黏結力得到了改善,但植物纖維的不同影響瀝青混合料性能的變化,摻有不同植物纖維的瀝青混合料低溫抗裂性能、水穩性能和抗松散性能優劣為:竹纖維>劍麻纖維>木質素纖維。
(4)混合料類型和纖維類型顯著影響瀝青混合料的強度和路用性能,其中混合料類型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大,實際使用時應在瀝青混合料類型確定的基礎上合理選擇纖維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