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為有效探究錨桿預應力損失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提高公路邊坡防護效果,保證公路安全穩定運營,文章依托某公路邊坡防護案例,通過有限元模擬,系統分析了不同錨桿預應力下邊坡位移及安全系數變化規律。結果顯示:(1)錨桿預應力損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路邊坡穩定性,特別是損失量達到60%的條件下,其安全系數僅為1.079,邊坡整體欠穩定。(2)預應力損失相同條件下,一級邊坡安全系數降幅高于二級邊坡。(3)同級邊坡防護時,預應力損失上排錨桿造成的邊坡位移最大,下排次之,中排最小,因此工程實踐中應合理強化上、下排錨桿支護。
關鍵詞 公路工程項目;邊坡工程;錨桿預應力損失;穩定性數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 U416.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7-0130-03
0 引言
預應力錨桿作為公路邊坡防護中常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是在邊坡土層內設置拉力桿件,并施加預應力作用,達到改變土體力學特性及增強邊坡穩定性的目的。該支護方式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加固效果好等優點。該文結合實際工程案例,通過有限元模型,全面探究了預應力損失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得到了不同預應力損失下邊坡穩定性變化規律,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1]。
1 工程概況
某公路工程沿線地形復雜,深挖路段分布廣泛,道路建設過程中需同步完成邊坡支護工作,以確保施工安全。典型斷面支護形式,見圖1,邊坡巖層分布以粉土及粉黏土為主。邊坡防護采用三級邊坡設計,其中下部兩級邊坡坡面長、高依次為35 m和28 m。一、二級邊坡高全部為8 m,邊坡平臺寬為3 m,由下而上各級邊坡傾角分別為60 °、45 °、30 °。根據邊坡實際情況,確定采用錨桿+框格進行防護,斷面各級邊坡處布置三根錨桿,桿徑32 mm,長12 m,型號為HRB400,縱、橫向布設間距全部為3 m。其標準軸力為500 kN,所加預應力全部為320 kN。
2 模型建立
2.1 PLAXIS建模
利用PLAXIS系統構建邊坡模型,見圖2。模型長、高分別為70 m和40 m,共劃分為1 842單元,對其底部及水平方向施加約束,通過摩爾-庫倫本構模型實施模擬分析[2]。邊坡土體、錨桿及混凝土框格相關技術指標,見表1~2。
2.2 驗證數值模擬方法的可行性
為檢驗該模擬方法的準確性,將模擬計算結果與實際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其中1#~6#測點依次分布在自上而下的錨桿部位[3]。通過比較發現,實測值與模擬值偏差小于10%,由此證明該模擬方法完全可行。
3 錨桿預應力損失影響分析
為有效探究錨桿預應力損失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通過數值模型,對錨桿預應力損失10%~60%條件下邊坡位移及安全系數變化進行模擬分析[4]。
3.1 邊坡位移分析
通過模擬分析,獲得預應力損失10%~60%條件下邊坡橫向位移變化規律。結果顯示:各種預應力損失下邊坡橫向位移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其中,相較于損失量10%時,60%條件下的橫向位移量較大[5]。
為進一步探究不同預應力損失下邊坡位移情況,通過分析獲得錨桿預應力損失與邊坡位移變化關系,見圖3。
從圖3可知:
(1)隨著錨桿預應力損失量越來越大,邊坡橫向、豎向及最大位移全部呈現增大趨勢,尤其以橫向位移變化最為顯著。
(2)當預應力損失量在40%以內時,其橫向及最大位移增幅較小,當其損失量超過40%后,增幅明顯增大[6]。
3.2 邊坡安全系數分析
通過數值模擬計算,獲得不同錨桿預應力損失下邊坡安全系數變化規律,見圖4。
從圖4可知:
(1)錨桿預應力損失越大,安全系數越小,且與預應力損失量0%相比,損失量10%~60%條件下安全系數依次下降6.2%、12.5%、15.3%、19.4%、20.8%、25.0%。
(2)預應力損失量60%條件下,邊坡安全系數最小,邊坡欠穩定。
3.3 不同級錨桿預應力損失分析
為探究各級錨桿預應力損失下邊坡安全系數變化情況,自下而上依次編號為一、二級邊坡,通過模擬計算得到各級錨桿預應力損失下邊坡位移變化,見圖5。
從圖5可知:
(1)隨著一級邊坡錨桿預應力損失越來越大,邊坡體橫向、豎向位移全部呈現增大趨勢,且橫向位移變化最大,豎向較小。損失量0%、20%、40%、60%條件下的最大位移量依次為32.2 mm、33.4 mm、36.4 mm、37.1 mm,相較于損失量0%時,其他三種損失量最大位移提升幅度依次為3.7%、9.3%、15.2%。
(2)二級邊坡位移變化情況與一級邊坡基本相同,其損失量0%、20%、40%、60%條件下的最大位移量依次為32.2 mm、32.5 mm、33.1 mm、33.6 mm,相較于損失量0%時,其他三種損失量最大位移提升幅度依次為1.0%、2.8%、4.3%。
綜上可知:預應力損失量相同條件下,一級邊坡位移量遠遠超過二級邊坡,所以工程實踐中應強化底部邊坡支護。為進一步比較一、二級錨桿預應力損失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程度,通過計算得到損失量60%條件下的一、二邊坡安全系數分別為1.18、1.26。因此,相同預應力損失下,一級邊坡穩定性影響更大,所以在進行多級邊坡防護時,應合理強化底部邊坡防護[7]。
3.4 不同排錨桿預應力損失分析
為有效探究每排錨桿預應力損失下邊坡安全系數變化規律,選取一級邊坡為例進行模擬分析,將其自上而下布設上、中、下三排錨桿。通過模擬計算得出:
(1)隨著錨桿預應力損失越來越大,其橫向、豎向及最大位移全部呈現增大趨勢,且橫向位移變化最大,豎向較小[8]。其中,上排錨桿損失量0%、20%、40%、60%條件下的最大位移量依次為27.2 mm、28.6 mm、31.9 mm、35.4 mm,與損失量0%相比,其他三種預應力損失下最大位移增加幅度依次為3.7%、17.2%、30.1%;中排錨桿損失量0%、20%、40%、60%條件下的最大位移量依次為27.2 mm、27.4 mm、27.9 mm、28.9 mm,與損失量0%相比,其他三種預應力損失下最大位移增加幅度依次為0.7%、2.6%、6.3%;下排錨桿損失量0%、20%、40%、60%條件下的最大位移量依次為27.2 mm、28.1 mm、31.1 mm、34 mm,與損失量0%相比,其他三種預應力損失下最大位移增加幅度依次為3.3%、14.3%、25%。
(2)為了比較上部、中部和下部三排錨索的預應力損失對邊坡穩定的影響,經計算得出,在60%損失情況下,三排錨栓的安全系數分別為1.28、1.36、1.31。所以,在同樣的預應力損失條件下,上排錨桿的預應力損失最大,其次為下排錨桿,頂排最低,即同等級邊坡的支擋工程中,上部錨桿和下部錨桿的預應力損失對邊坡的穩定有很大的影響,在工程中更應該加強上、下排錨桿的錨固[9]。
4 結語
綜上所述,該文依托某公路邊坡防護案例,通過有限元模擬,系統分析了不同錨桿預應力下邊坡位移及安全系數變化規律,具體結論如下:
(1)根據模擬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果比較發現,實測值與模擬值偏差小于10%,充分證明數值模擬方法完全可行。
(2)隨著錨桿預應力損失越來越大,邊坡橫向、豎向及最大位移全部呈現增大趨勢,尤其以橫向位移變化最為顯著;當預應力損失量在40%以內時,其橫向及最大位移增幅較小,當其損失量超過40%后,增幅明顯增大。
(3)錨桿預應力損失越大,安全系數越小,且預應力損失量在60%條件下,邊坡安全系數最小,其值為1.079,該條件下邊坡欠穩定。
(4)預應力損失相同條件下,一級邊坡位移量遠遠超過二級邊坡,表明預應力損失對一級邊坡穩定性影響更大,所以在進行邊坡防護時,應合理強化底部邊坡防護。
(5)在同樣的預應力損失條件下,同級邊坡上排的預應力損失最大,其次是下部錨索,最后是中間錨索。這說明在同等級邊坡的支擋結構中,上下排錨桿的預應力損失對邊坡的穩定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工程中,更應加強上、下排錨桿的錨固效果。
參考文獻
[1]陳云生, 蘇初明. 錨桿布設方式及長度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分析[J]. 西部交通科技, 2022(5): 29-31.
[2]王小敏. 邊坡穩定性監測在山區高速公路施工中的應用[J]. 交通建設與管理, 2020(6): 142-143.
[3]張正鑫, 岳家明, 周薇. 公路邊坡穩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法[J]. 交通世界, 2022(16): 131-133.
[4]王曉敏, 姚怡, 宋蕾. 公路邊坡穩定性分析及優化處理研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21(4): 186-187.
[5]王鄧峮, 李曉慧, 郭盼盼, 等. 分步施工及預應力損失對框架預應力錨桿加固多級邊坡的影響分析[J]. 地基處理, 2023(5): 383-390.
[6]喻又平. 高填土路基邊坡工程中的錨桿和鋼管樁聯合加固技術[J].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3(2): 212-214.
[7]官強. 某邊坡工程穩定性及支護措施分析[J]. 江西建材, 2022(8): 200-202+207.
[8]朱彥鵬, 侯喜楠, 馬響響, 等. 框架預應力錨桿支護邊坡穩定性極限分析[J]. 巖土工程學報, 2021(S1): 7-12.
[9]彭建勝, 溫小聰. 公路路基高邊坡錨桿框架梁施工技術應用探討[J]. 交通世界, 2020(27):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