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耿倩 山西煤長水短,資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加快構建現代水網,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是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奮進“兩個基本實現”目標的重要保障。2月1日,記者從山西省政府新聞中心獲悉,山西省現代水網歷經十余年不懈奮戰,四大骨干工程貫通隧洞近600公里,敷設管線約700公里,覆蓋全省的水網架構初具雛形。現代水網完全建成后,供水總量將達到99億立方米,到2035年全省水網覆蓋率達到99%,水網水流調配率達到83%。
據了解,早在2011年,山西就啟動實施了山西大水網建設,目前正在全力推動形成“三縱九橫、八河連通、縱貫南北、橫跨東西、集約高效、調控有序”的山西現代水網新布局。全省現代水網建成后,全省供水總量將達到99億立方米,到2035年全省水網覆蓋率達到99%,水網水流調配率達到83%。
下一步,山西省將聚焦水資源優化配置,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完善全省“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供水體系。
? 聚焦防洪減災能力提升,完善以流域為單元、以水庫為骨干、堤防為基礎、分洪緩洪區為補充的防洪工程體系,加強流域系統治理,構建“防管控”一體化防洪安全保障格局。
聚焦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實施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加強巖溶大泉保護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強化水生態空間管控,增強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功能,構建“兩山七河五湖十九泉”水生態治理修復格局。
聚焦智慧水利升級,開展以汾河流域為重點,以水網重點工程為試點的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建設。
聚焦水網建管體制機制完善,深化創新水網投建運管、水利投融資、水價水權水市場、生態保護補償等改革,構建科學合理、投資多元、運管高效的水網建設管理體制機制。
? 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堅持建管并重,同步建立健全供水保障運行管理機制,全面推進全省農村供水保障提檔升級。目的要推動農村飲水實現水源有保障、工程可持續、水價能承受、服務跟得上,讓群眾吃上放心水、干凈水,推動農村飲水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優不優”向“強不強”轉變。
扎實落實“節水優先”要求,加強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指標管控。具體目標,到2025年,全省用水總量不超過85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2%、1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8。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力爭實現30%,75%以上的縣域達到節水型社會評價標準。到2030年,用水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節水產業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