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王麗濱在指導學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這句話,是花坪女子高中的誓詞。1月9日,《科學導報》記者在采訪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王麗濱時,她說:“每每讀來,波瀾壯闊。”
了解過張桂梅老師的事跡后,王麗濱很感動。感動之余,她想起父親經常對她說:“黨培養了你,你要回饋社會。”2023年,王麗濱帶領團隊申報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數字賦能下山西非遺民俗文化中晉語詞匯語義研究”獲得立項,教育部批準10萬元資助經費,這是晉中職業技術學院歷年立項中規格最高、獲批資助資金最多的課題,并實現了該院國家級基金項目“0”的突破。
十年磨一劍,王麗濱成功獲得國家級基金項目并非一日之功。早在2012年,她就開展了晉中方言與文化的研究工作,多次參加方言調查培訓班,參加方言學術會議,自費購買專業書籍,帶領團隊到晉中各地進行方言調查。
多年的積累,不僅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為王麗濱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目前,王麗濱已經與晉中市文旅局達成合作,并與壽陽縣文旅局聯系,開始撰寫數字版山西方言文化系列書籍。王麗濱說:“計劃于2024年5月完成《山西方言文化——壽陽》一書,年底完成《山西方言文化——平遙》和《山西方言文化——太原》。以往的晉語專家只注重學術研究,方言調查只限于發表論文和著作,對于社會尤其是文旅產業作用不大,我這本書主要是雅俗共賞,方言文化的研究直接對接文旅產業,而且因為數字化,更直觀、更形象,接地氣,可讀性更強。淄博能火,爾濱能火,山西有五千年的文明更應該能火,余秋雨說抱愧山西,我希望我能做一件對山西有意義的事情。”
另外,以山西方言為切入點,王麗濱還準備拍攝各種方言文化的視頻,宣傳各個旅游景點,在每個景點有方言墻,掃碼可以聽到方言版山西故事,讓國內外游客能全面了解山西的旅游文化,了解三晉文明,助力山西文旅事業,使方言真正做到賦能文旅創業。
王麗濱是教學成果獎的實踐者和引領者,她曾去蘇州同類高校學習先進的專業技能,多次下企業調查深入了解專業的核心能力,不斷加強提高業務能力,她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只想給予學生一個生動的課堂。
編制教材也是王麗濱的一項工作,這是一個很枯燥也辛苦的工作,但是每每她想到能讓學生們融匯更多的知識時,再苦再累也值得。打破學科壁壘,整合“語文+”等課程,實現交叉學科融合。多年前,王麗濱在《學藝術中的審美與鑒賞》選修課基礎上,大膽嘗試高職語文與專業的融合,進行跨學科實踐“模塊—情境—項目”教學模式研究。以文學為經、以美術為緯,用文學和藝術語言雙線鑒賞,對比中外文化,進行山西晉商文化等文化滲透,注重山西本土資源結合、課程思政與專業結合,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增強文化自信,服務地方經濟。每篇課文層層遞進,精準提升學生崗位適應力和職業匹配度,根據學生寫的設計說明進行病句修改實訓,使學生達到文通字順,能表達設計意圖,表達清楚自己的創意,賦能專業發展。課文配套試題有一些選自晉中市人社局在晉中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室內裝飾設計員三級理論知識試卷試題,實現崗課賽證對接。此套教材已經編寫成數字教材,在國家級網站展示,并且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立項,與臨汾職業技術學院聯合編寫,將在今年9月在臨汾職業技術學院和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實用。
無論歲月怎么變,奮斗精神不會變。王麗濱在工作中的默默付出,不僅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也獲得了學生們的尊重,被評為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十大新聞人物”榜首。作為一名老師,王麗濱認為要把教書育人放在心上,在她看來盡管這世上“張桂梅”并不多,但啟發了很多人,要努力走到更大的世界,去經歷更多的事情,從而在自己的領域里,像張桂梅老師那樣閃閃發光,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