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冰
英語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主題是語言學習的重要載體,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主題語境中學習語言、獲取新知、探究意義和解決問題。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注重深化主題理解、建構主題視域和形成價值觀念,從而拓展主題語境內容,并引導學生努力探究語篇所承載的主題視域,實現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徐強2022)。這對閱讀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單元主題視域下拓展閱讀教學指教師以單元主題為基礎,為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外拓展閱讀任務,指導他們借助拓展閱讀任務鞏固教材內容,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并培養其良好的語感。開展單元主題拓展閱讀教學有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生在課堂上借助教師的專業引導學習教材內容,在拓展閱讀中再次利用更多的英語資源豐富語言儲備,掌握語法知識,積累更多英語素材,為語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第二,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不同的拓展閱讀會讓學生產生不同的思考。學生通過閱讀,能有效促進批判思維、質疑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等思維品質的提升。
第三,可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語言知識和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必然會接觸西方文化,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推動文化素養的提升。
第四,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雖然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基礎,但是如果反復講授教材知識就容易讓學生產生煩躁心理。組織單元主題拓展閱讀,能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知識的趣味性,形成更強的英語學習驅動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單元的整體性。這意味著在教學時,教師要始終關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的整體性。單元主題是承載語言學習和課程育人意義的基本單位。在單元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宗旨,通過主題探究,設計整體的教學活動。
單元主題視域下拓展閱讀教學是一種閱讀教學方法,旨在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單元主題。在選擇主題拓展閱讀語篇時,教師應以教材單元為單位,選擇與單元主題一致的閱讀素材。這樣可以通過拓展閱讀復現教材詞匯、語法、語篇等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主題。
在實施拓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結合不同板塊的需求,選擇適宜的語篇開展拓展閱讀。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單元主題,通過拓展閱讀獲取主題相關的語言知識和學科知識,形成對主題的多層次、多維度認識,從而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在設計單元主題視域下拓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注重課內學習活動從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的發展,從單元視角審視單元內各語篇與拓展閱讀之間的關聯性(李惠容 2022)。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拓展閱讀中獲取主題相關的語言知識和學科知識,形成對主題的多層次、多維度認識,從而發展其核心素養。
鑒于初中英語單元主題視域下拓展閱讀的價值,積極開展初中英語單元主題視域下拓展閱讀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對此,基于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進行詳細探究。
為了有效地實施單元主題視域下拓展閱讀教學,系統開發閱讀資源必不可少。這些資源的規模效應能夠為拓展閱讀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在選擇、加工和處理拓展閱讀語篇時,教師應考慮適切性、多樣性等,以更好地實現課程育人目標。
適切性指拓展語篇的主題應與教材單元的主題保持一致,內容和難度與教材語篇形成平行或互補關系。適切性的拓展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單元主題,提供更多的應用機會。平行閱讀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為他們提供運用所學閱讀策略的機會。遞進閱讀是為了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究單元主題,豐富、補充和深化單元主題。平行拓展閱讀材料的內容、結構和難度應與教材語篇相當;遞進拓展閱讀材料一般是教材語篇的補充或延伸。Unit 5 Wild animals 的Reading 板塊介紹了大熊貓的生長過程、野外生存的問題及保護措施。學生雖然了解一些野生動物的知識,但是對保護野生動物的措施及其效果缺乏真切的感知。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教師引入一篇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拓展閱讀材料。教師選擇一個介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朱因受到陜西省洋縣政府保護而得以重生的語篇。這篇文章與單元主題的結構相似,主要內容是瀕臨滅絕的朱在當地政府制定系列法律、建立保護站及救助繁殖中心后,朱的數量已經恢復到5 000 余只。通過這篇文章,學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保護野生動物所取得的成果,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平行拓展閱讀,讓他們通過閱讀,進一步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并與單元主題進行聯系和比較。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同時增強他們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感。
多樣性指教師在選擇拓展閱讀語篇時應考慮不同的體裁和模態,以便更好地呈現單元主題,幫助學生獲得更全面的認識(蘭春燕 2023)。例如,八年級(下)Unit 8 A green world 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瑞士環境保護的情況。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教師選擇一篇記敘文作為拓展閱讀,通過描寫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和影響,幫助學生感受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同時,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如“What was seen in the river? Who was the dog taken to? What was given to the dog?What should or should not be done to the river?”,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
在閱讀教學中,語篇知識的學習至關重要。語篇知識包括主題詞匯、語篇內容、學習策略和思想情感等四個方面。其中,主題詞匯是語篇知識的核心,它們圍繞語篇主題出現,并在同一主題的不同語篇中反復出現,是學習知識的關鍵。教師應引導學生梳理教材語篇的主題詞匯,并將它們組織成結構化知識,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語篇內容,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還要引導他們體驗作者通過語言表達的思想情感。學生只有通過感悟知識表達的思想情感,才能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增強運用知識準確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在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單元主題結構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教材語篇與拓展語篇的主題,豐富和完善單元主題的結構化知識。另外,教師應培養學生提取和運用結構化知識的能力。以八年級(下)Unit 8 A green world的Reading 板塊為例,引導學生梳理出文中提及的三項環保措施(recycle things、have many law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protect natural resources wisely),并補充閱讀材料,如介紹廢舊衣物的回收處理、塑料污染帶來的危害、節約能源的環保效果等,幫助他們深入理解綠色生活的重要性。通過閱讀具體事例和數據,學生能更深入地認識到塑料污染的嚴重性及可行的解決措施,進一步完善綠色生活的知識結構,從而更好地理解環保主題,并為環保行動和表達觀點作好知識和能力準備。
單元主題視域下拓展閱讀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究主題視域和運用閱讀策略的機會。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拓展閱讀課型設計不同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和比較分析,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在平行閱讀和遞進閱讀中,教師應設計一些任務,如語篇內容梳理、體裁結構比較、寫作特點比較和主題視域比較等,讓學生自主運用閱讀策略發現教材語篇和拓展語篇之間的異同(吳曉翠2023)。在多語篇拓展閱讀中,教師應設計跨越語篇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思考不同體裁語篇表現主題的方法、作者觀點的異同及多語篇所建構的主題大觀念。通過多層設計閱讀任務,激發學生的思考和閱讀興趣,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觀點,從而提高其閱讀能力和素養。例如,在講授九年級(上)Unit 4 Growing up 的Reading 板塊時,教師引入與教材語篇相關的話題,如介紹中國民間二胡演奏家阿炳的語篇A Bing。讓學生通過拓展閱讀,歸納出課文語篇是按照時間順序寫作的,并將其應用到拓展閱讀中,從而加深對語篇寫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通過比較兩個語篇的主題和結構,提高比較和分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回顧教材中出現的人物,自主探究他們成功的原因和背后的故事,并進行跨文化比較。這樣的閱讀任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主題,還能夠培養他們思維的創造性和深刻性。
除了閱讀和思考外,單元主題視域下拓展閱讀教學還應包括實踐活動,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促進他們對主題的理解和內化。例如,在講授八年級(上)Unit 6 Bird watching 后,組織學生參加觀鳥活動,以了解當地鳥類的生存狀況。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如觀鳥的時間、地點、種類和注意事項等,并要求學生拍攝觀鳥照片,寫下觀鳥經歷,從而得出家鄉鳥類生活環境的現狀。通過這種實踐活動,學生親身體驗觀鳥的樂趣,了解鳥類與人類共存的美好,并認識到保護環境和開展護鳥行動的重要性,從而實現對單元主題的內化。
另一類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并嘗試分析和解決問題。這種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跨學科思維能力和知識結構化能力,提高他們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真實情境的能力。以八年級(上)Unit 6 Bird watching 為例,在教學結束后,引導學生回顧Unit 5 Wild animals 中的拓展閱讀語篇,讓他們課后搜索網絡了解更多關于我國瀕危鳥類的信息,如名稱、生活習性、生存地區、危險程度和瀕危原因等,并繪制瀕危鳥類地圖和完成調查報告。這樣的探究活動不僅能夠使閱讀與生活緊密結合,還能促進單元主題的結構化應用,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單元的育人目標。
由于單元主題視域下拓展閱讀與教材語篇閱讀密切相關,在評價時,教師要考慮它們之間的聯結、遞進和共生關系。在單元主題的引領下,設計綜合的評價框架,并提出相應的評價標準,以幫助師生開展閱讀表現評價,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整體提升。例如,在九年級(上)Unit 4 Growing up 單元的拓展閱讀中,設計如下表所示的單元評價框架,并根據學生的表現水平設計配套的評價等級,如Very good、Good、Not bad、Poor。該框架以單元主題為引領,引導學生在閱讀教材語篇和拓展語篇時關注相應的要點,并根據此框架進行拓展閱讀教學和評價,以培養他們的自主評價意識,提高其自主閱讀能力。

單元主題視域下拓展閱讀教學表現性評價框架
除了以上評價方式,教師還可以組織線上線下的閱讀日志交流、單元主題討論、主題實踐作業展示等活動,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整體提升。總之,這些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單元主題視域下拓展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從學科育人的角度出發,重新審視單元閱讀教學,有意識、有計劃地開發拓展閱讀資源,以提高拓展閱讀的效果。在主題的引領下,教師應不斷優化拓展閱讀過程,積極探索拓展閱讀方式,注重核心知識的結構化,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實現深度閱讀。同時,教師應積極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實現主題的內化,達成學科育人目標。另外,教師要不斷探索拓展閱讀的評價方式,保證單元主題視域下拓展閱讀的持續性和有效性。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促進他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