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情境和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信息科技知識,培養具備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等核心素養的數字新人。為提升信息科技教師吃透教材的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筆者走進丹陽市運河中心小學,參與校際交流活動。本文以“設計數字作品”一課教學為例,圍繞數字作品創作過程的設計、制作和評價展示、學生小組合作等教學環節進行分析,為教師開展數字作品制作教學作鋪墊。
一、“導”學思惑,激發興趣
1.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師:早就知道丹陽市運河中心小學非常出名,今天走進校園果然名不虛傳。我們“運河小兵”能不能盡盡地主之誼,向遠道而來的客人介紹一下我們運河的風土人情和校園學習生活呀?
(學生代表化身校園代言人,介紹宣傳校園。)
師:說了半天,但是客人老師好像聽得云里霧里,怎么才能讓大家聽得有條理呢?
生1:我們運河中心小學的學生人人身著迷彩服、戴著紅領巾,從小點燃愛國強軍夢。
生2:我們這里的特色美食是大麥粥,據說乾隆皇帝南巡的時候還喝過呢!
生3:這里的住房大多沿河而建,既方便生活,又便于觀賞河景。
生4:以前船只是我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隨著交通的飛速發展,現在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汽車、高鐵、飛機出行。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如果能夠圍繞衣、食、住、行主題來講,內容就會井井有條了。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介紹校園,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為后續設計數字作品的教學奠定基礎。
2.提示課題,分析問題
師:剛才大家通過傳統語言介紹了運河和校園,老師利用手機將大家的介紹錄制了下來,其實就已經制作了一件數字作品。那么對制作好的作品,我們又可以怎樣進行宣傳呢?
生1:發到微信朋友圈。
生2:還可以上傳到校園網站或者江蘇省中小學信息科技課程平臺。
師:是的,但是老師想提醒大家,在發布別人的視頻之前,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生1:征求別人的同意。
生2: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
師:老師要為同學們豎大拇指!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數字作品。
【設計意圖】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可以利用各種數字化工具對圖像、音頻、視頻等素材進行處理,創作數字作品。但在表達對美好生活熱愛的同時,一定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意識。
二、“研”學解惑,深入探究
1.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打開研學單,看看有什么。
生1:一共有四個主題選項,包括“河之源”“河之色”“河之行”“河之夢”。
生2:這些主題對應著電腦桌面上的四個文件包,需要我們找出這些主題數字作品的表現形式。
師:請大家先自學教材19至21頁,再來說一說數字作品有哪些表現形式。
生:數字宣傳海報、電子報、電腦繪畫、PPT……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分組,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進行自主探究吧。
【設計意圖】課堂教學要基于教材、用好教材,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教材的方式去了解數字作品,體現以“學”為中心的思想,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對比分析,體驗作品
四個小組分別選擇了四個主題中的一個進行探究,然后教師邀請學生對各小組的匯報進行點評投票,并說一說數字作品一般包含哪些內容。
生1:標題。
生2:圖片和文字。
師:一般情況下,我們設計數字作品的第一步是擬定主題,第二步是繪制草圖,第三步是確定形式,第四步是選擇工具。對數字作品當中所需要的文字、圖片等素材,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從網絡中下載,并規范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夾中。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系列活動,讓學生了解數字作品及其作用,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進一步為制作數字作品服務。
三、“品”學去惑,學以致用
師:為了讓大家了解更多節水知識,老師準備了一件數字作品。(出示“爭做節水小達人”電子小報)請大家找一找,這件數字作品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生1:我最先注意到標題,比如說“爭做節水小達人”要突出,最好使用藝術字工具。
生2:報頭包括出版人、出版日期等內容。
生3:這張電子小報有節日介紹、發展歷史等欄目。
生4:電子小報里還有許多漂亮的插圖。
師:根據大家的發言,現在我們已經清楚了設計電子小報所需要的基礎模塊,下面請各小組利用給定的素材,在紙質海報上搭建出電子小報的框架草圖。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展示具體的電子小報數字作品的設計,讓學生明白不同軟件雖然功能不同,但有些基礎操作是相同的。
四、“拓”學生惑,創新思維
師:老師發現各個小組的電子小報框架已經搭好了,在搜集信息、完善電子小報內容的過程中,老師想為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AI智能助手“豆包”。
(學生打開相關網站,嘗試進行操作。)
師:最后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并打開研學單,進行自我評價。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回顧與總結,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對未來信息科技的發展進行展望,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