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付煥
現代各級衛生系統中, 臨床藥師都扮演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藥學學科的快速發展和逐漸形成體系, 使得藥師的培養和臨床中扮演的職能角色也越來越明確,臨床藥學也逐步從單一的藥物保存以及方法工作向系統的藥學服務管理過渡發展, 并在促進臨床醫師診療的科學性、準確性和高效性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1]。但現有的研究表明, 目前我國各個地區經濟和衛生發展水平的差異, 使得各級衛生系統臨床藥學的發展也存在差異, 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等愈發凸顯, 因此我國一些地區的臨床藥學仍停留在基本的藥事服務,沒有系統和科學的管理, 藥師的綜合素質、服務能力以及與臨床的溝通互相促進等存在顯著差異, 因此醫師處方的合理性、患者用藥的安全性仍受到嚴峻的挑戰,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優化, 近些年針對新時期藥事管理的作用意義、新時期發展背景下的改革方向[2]等成為研究熱點, 諸如對雙向評價體系建立[3,4]和用藥不良反應監測[5]等為途徑促進藥事管理體系建立也成為一些醫院的實踐理論依據, 本研究中, 就以本院的臨床藥事管理為實際, 探究以明確臨床藥師職責為導向, 進行藥學服務精細化管理的臨床效果和意義。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從2022 年6 月前本院實施藥事管理政策革新前的藥學服務對象以及臨床藥師中各運用隨機數字表法抽取155 例患者和16 名臨床藥師作為研究的對照組, 從2022 年6 月后本院實施藥事管理政策革新后的藥學服務對象以及臨床藥師中各運用隨機數字表法抽取155 例患者和16 名臨床藥師作為研究的觀察組。對照組的16 名醫院藥劑科臨床藥師中, 包括中藥師4 名, 西藥師12 名;大專4 名, 本科8名,碩士4 名;其中主任藥師1 名、副主任藥師2 名、主管藥師4 名、藥師5 名、藥士4 名;155 例患者中, 男女性別比為87∶68, 平均年齡(42.36±4.26)歲。觀察組的16 名醫院藥劑科臨床藥師中, 包括中藥師5 名,西藥師11 名;大專3 名, 本科8名, 碩士5 名;其中主任藥師1 名、副主任藥師2 名、主管藥師6 名、藥師4 名、藥士3 名;155 例患者中, 男女性別比為82∶73, 平均年齡(43.45±4.54)歲。兩組一般資料之間的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納入研究的臨床藥師以及處方對象均對本研究充分知情理解明白, 并自愿加入該研究, 均具有自主意識和獨立思維, 并具有基本的讀寫能力。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基于回顧性分析進行研究資料的收集和數據的記錄, 并通過藥事管理模式的不同建立分組對照研究, 其中對照組的藥事管理按照傳統的醫院藥事管理, 臨床藥師主要負責處方的審核、藥物的保存、記錄和發放等, 并對患者進行藥學的咨詢和教育。觀察組的藥事管理改革實施主要核心內容包括如下幾點:①開展藥學培訓:首先, 是對藥學專業人員專業素養的培訓, 藥學部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梯隊建設, 并重視科室人才的培養, 由年資高、經驗豐富、職稱高的科室人員定期對年輕藥學服務人員進行工作指導以及知識教學, 形成良好的帶教模式, 而科室的年輕藥師需要學習國內外先進的藥事管理模式、藥學新理論、新知識, 并定期以交換進修等形式于先進醫院的藥學部進行學習, 并在學習后進行科室內的新理念新技術新管理模式進行科室內的定期匯報、分享, 并結合自身醫院的實際情況, 進行一些新的藥事管理模式在本院的適應性應用革新, 以動態提高藥事管理能力以及藥學服務能力;其次, 要結合本院各個進行處方開具的臨床科室用藥的實際情況, 進行臨床各個科室醫師的藥學培訓, 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各種類型的處方準確的開具、臨床的合理用藥等, 定期進行培訓, 并對處方和用藥進行監控, 并根據監控結果以及提示出現的問題, 進行針對性的培訓。②建立藥學監控體系:院內結合國內對臨床各類危重藥品、特殊藥品、以及臨床藥物使用的標準, 結合當下醫院內的電子醫囑管理系統, 進行臨床各個科室的用藥監控, 對臨床的不合理用藥醫囑和處方進行篩查, 而對監控出的不推薦用藥, 由藥學部專門組織人員進行不推薦用藥處方的審核, 結合患者病情以及用藥需要再次判斷,對不合理以及認為存在用藥不當的處方進行登記和反饋, 以及與科室績效掛鉤, 并以公示留有反期的模式,給予臨床醫師用藥反饋, 對判錯的處方給予糾正, 并二次公示。除了針對醫師的用藥監控外, 也需要對醫院內的抗生素使用強度以及一些醫院用藥進行排名,警惕不合理用藥以及用藥強度問題。并以監控到的問題, 結合國內外現有的研究進行各個科室的用藥指導。③建立自身醫院的藥品目錄和藥品集, 藥學部需要結合國家針對臨床藥物的帶量以及集中采集模式, 針對自身醫院臨床應用的需要, 進行所需要的藥品目錄和藥品集的建立, 并根據目前臨床疾病診療的用藥推薦和淘汰用藥進行藥品的革新, 并針對每一種納入藥品目錄和藥品集的藥物進行成分、用法、禁忌證、適應證等文書以及格式標準的建立, 以便于臨床用藥參考。④開展藥學咨詢服務:在強化藥學部藥師的臨床藥學儲備和綜合素質作為基礎之上, 以臨床醫師、護士以及用藥患者作為對象進行藥學咨詢服務的開展, 一方面針對臨床的用藥需求和用藥問題進行解答和需求滿足與問題解決, 另一方面, 提供更佳的治療藥物配伍,以降低不良反應和提高用藥效能;另外, 為臨床護士審核醫囑時提供依據, 從而即使審查出臨床醫師醫囑中存在的用法錯誤等, 以確保用藥安全;最后, 以患者為咨詢對象, 為住院以及門急診患者提供藥學咨詢,結合臨床醫師的藥方開具, 對藥物的使用劑量、頻率、周期、禁忌證、注意的體征變化等進行告知, 從而確?;颊叩挠盟幇踩?。⑤藥品不良反應反饋機制:在臨床各個科室之間建立藥品不良反應反饋機制, 建立藥品不良反應上報文件模板, 由臨床醫師在臨床用藥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產生不良反應的藥物、批號、癥狀、發作持續時間、處置等記錄, 以備后續的用藥指導借鑒需要;另外一方面, 對門急診的患者進行用藥后的隨訪, 對患者反饋出現的用藥問題進行信息資料收集, 并進行不良反應的記錄, 以發現潛在的用藥安全風險, 及時規避用藥風險。⑥強化臨床藥師與臨床醫師、護士、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互動能力, 一方面, 在臨床藥學工作中就要強化合作的協同性和溝通性, 從而可以使得臨床的用藥問題在第一時間得到優化解決;另外一方面, 建立與臨床與患者之間的信任關系, 從而使得臨床藥學服務效能更高;最后, 通過與臨床和患者溝通的強化, 及時獲得臨床用藥問題以及用藥需求, 從而高效的解決問題并滿足臨床藥學服務需求的動態變化。⑦建立臨床藥學危重藥品以及特殊藥品的用藥會診制度:即臨床不同職稱以及不同級別的醫師在臨床用藥的用藥等級不同, 因此在臨床診療中對一些藥物的使用權限受到限制, 而在一些患者的診療工作中需要應用危重藥品以及特殊藥品時, 可以申請藥學部臨床藥師的會診, 既強化了臨床藥師的藥學服務能力, 也可以滿足臨床特殊藥品的使用需求, 并進行用藥的審核和監控, 以保證用藥的安全性。⑧藥事管理的PDCA 循環管理:藥事管理服務除了需要對臨床的用藥進行監控評價以及用藥指導提高用藥合理性之外,針對藥學人員自身工作服務能力的監督評價也十分重要, 因此以PDCA 循環管理理論作為依據, 建立藥學服務管理每個階段的管理目標, 并根據管理目標的建立,針對臨床的各個環節的管理問題進行策略的制定, 并在實際的工作中進行建立策略的實施, 并在實施后進行實施效果的監督評價, 評價為有效的措施建立標準化,以備后續的執行, 評價無效的策略再次進行循環制定執行和監督評價, 以動態化的保障藥學服務管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患者藥學服務不良事件發生率 即發生用藥差錯、出現用藥不良反應、用藥投訴以及用藥糾紛所占的百分比。
1.3.2 藥師藥學服務能力評分 對兩組臨床藥師進行同樣的藥學服務能力考核, 取每組服務能力評分、服務態度評分、與臨床聯動能力評分、藥事管理能力評分、風險監控能力評分進行記錄, 單項滿分100 分, 評分越高越好。
1.3.3 患者對藥學服務的滿意度評分 即患者對藥學服務的宣教、用藥指導、藥事咨詢、服務質量進行滿意度評分, 單項滿分100 分, 評分越高越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形式表示,并采用t 檢驗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并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認為P<0.05 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藥學服務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藥學服務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藥學服務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 %)
2.2 兩組藥師藥學服務能力評分比較 觀察組藥師服務能力評分、服務態度評分、與臨床聯動能力評分、藥事管理能力評分、風險監控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藥師藥學服務能力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藥師藥學服務能力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服務能力評分 服務態度評分 與臨床聯動能力評分 藥事管理能力評分 風險監控能力評分觀察組 16 92.32±2.36a 94.27±2.46a 94.91±0.26a 94.50±1.31a 94.60±2.43a對照組 16 81.23±3.41 83.10±4.45 82.91±0.34 83.01±3.51 82.96±5.41 t 10.697 8.787 112.145 12.267 7.85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兩組患者對藥學服務的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藥學服務中宣教、用藥指導、藥事咨詢、服務質量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藥學服務的滿意度評分比較( ±s, 分)

表3 兩組患者對藥學服務的滿意度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宣教 用藥指導 藥事咨詢 服務質量觀察組 155 97.27±2.82a 94.21±3.67a 94.34±2.27a 94.26±3.57a對照組 155 86.35±3.54 73.26±2.94 78.93±4.73 84.26±3.97 t 30.039 55.467 36.568 23.318 P 0.000 0.000 0.000 0.000
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對臨床藥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臨床藥師在臨床藥學服務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其工作范疇由傳統觀念內的管理藥品、審核藥品或者發放藥品工作逐漸向臨床醫囑的審核、藥學相關需要的查房、藥品把控、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涉藥物相關的糾紛干預、特殊藥品的會診指導使用、以及藥品帶量采集后的更換、購入以及藥品更迭等等[6-8], 并且藥師工作也受到臨床醫師以及患者的滿意度評價,在臨床中的作用逐漸豐富, 對臨床診療的安全性和科學合理性也具有越來越多的作用[9,10]。因此,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 明確臨床藥師在臨床藥學服務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實現臨床藥事管理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廣泛適應性等是當下我國一些地區醫院藥學部和臨床藥師的工作重點之一。
本研究中, 以本院藥事管理前后的臨床處方開具對象以及臨床藥師為研究對象, 探究了兩種不同由臨床藥師參與的臨床藥事管理模式干預臨床用藥的效果,最終結果顯示, 實施藥事服務精細化管理后的藥學服務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實施前的對照組、實施藥事服務精細化管理后的藥師藥學服務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實施前的對照組、實施藥事服務精細化管理后的患者對藥學服務的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實施前的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李文艷[11]、馬雪瓊[12]和李韻[13]學者的相關研究結果相一致, 均認為藥師明確藥學服務的內容和職責, 并參與藥事管理, 可以起到對臨床用藥安全性理想的促進作用。廖枝娟等[14]學者的研究中, 將研究重點放在臨床藥師在藥事管理中的職能作用, 充分肯定臨床藥師在臨床藥事管理中的參與作用、指導作用與監管作用;而陳春燕等[15]及李思聰等[16]學者的研究中, 則注重強調了基于現代化電子通信設備和大數據云平臺下的醫囑審核程序以及O2O 藥學服務模式在藥事管理中的積極作用;拜年等[17]學者的研究則證實了這種藥事管理模式的革新對高危藥品管理也就對促進作用;最后, 呂燕妮等[18]學者最新的研究中, 則強調了目前醫保改革中按病種付費中的臨床藥師作用。
綜上所述, 在臨床的藥事管理服務中, 藥師明確自身的職責以及在藥事管理中的角色和責任, 并進一步強化角色能力和素質, 實施精細化的藥事管理, 可以有效的降低藥學服務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并在提高藥師自身綜合能力素養的同時, 獲得藥學服務對象的滿意度, 值得推廣借鑒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