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卷”一詞,炒熱了今天車圈的輿論場。
開年以來,汽車界的焦慮并未止息,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行業論壇上一些高管們的表述就可見一斑。
“所謂內卷就是在相對穩定的市場需求下,不講規矩、不講武德,不顧質量和安全,不顧行業法規要求,只為一己市場份額,擾亂競爭秩序,市場環境亂成一團麻?!边@是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在2024 中國汽車論壇上的講話,沒有套話廢話,上場直接“開大”:“行業內周知的常壓油箱和排放嚴重不達標事件,我相信一定會有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法律結論,真相一定會大白于天下。我們也能看到,同行之間缺乏良好的法律監督氛圍,當面不說,背后亂說;開會不說,會后亂說。這些情況也一定會得到改善?!?/p>
持有相同觀點的還有長城汽車CGO 李瑞峰,他在哈弗H6 的上市發布會上直言“低價之下,豈F E A T U R E有硬貨?”“如果牌桌上有人出老千,我們就要發出預警,就要站出來,敲桌子,甚至掀桌子!”
這些論調在會后又被炒得沸沸揚揚,有人力挺,有人譏嘲,但終免不了車企之間在“內卷”話題上的分野。
比如同樣在2024 中國汽車論壇上的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他就認為“ 中國汽車是越卷越強,越卷越好”,技術越卷越強,產品越卷越好,服務越卷越好。還有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重慶論壇上表態:“‘卷’是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常過程,是行業快速回歸良性競爭的最好方式。卷本身意味著追求卓越,會卷出中國品牌的新高度,會卷出用戶利益的最大化,為用戶真正創造價值。”
看似在“分野”,實則是“共識”
回歸“內卷”這個詞本身,其本身是英文involution 的直譯,可以理解為無實質意義的消耗、低水平的復雜化、無法進行質變的量變。楊學良稱“內卷”為“低水平競爭,沒有質量的增長,沒有后勁的發展”,并沒有錯誤。
如果細究這些車圈大佬們的觀點,大家就會發現他們控訴的并非是“卷”,而是“內卷”,他們對競爭并不抗拒,但希望是合理的競爭、有底線的競爭。比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認為,卷是一種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企業家要擁抱、參與競爭;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認為,國內汽車市場的“內卷”有些過度,希望行業的價格戰保持底線,回歸理性;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強調,行業需要透明的公平競爭,無窮無盡的“內卷”和粗暴的價格戰,會導致行業出現偷工減料等不合規的無序競爭,這種情況一旦“沒人管了”,將是對中國汽車工業的致命打擊。
在汽車之家發布的《2023 乘用車新車質量報告發布》顯示,2023 年度中國品牌新車質量依舊出現回落,總體質量呈下滑趨勢。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明中國車企在市場擴張階段對產品質量管控的不足。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楊學良對行業發出了警告:“如果目前這種現象長期下去,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悲哀?!薄笆胧鞘敕?,誰對誰錯,我們不能糊涂,更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裝糊涂,支持遵紀守法者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就是保護行業有序競爭、可持續發展,反對違法犯罪者就是打擊內卷,就是為走出內卷怪圈做出貢獻?!?/p>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當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點明了“無序競爭的現象”讓不少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企業間拖欠賬款情況增多,影響和沖擊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辛國斌表示,工信部將加大產品生產一致006 中國汽車市場 China Auto Market性抽查力度,守牢質量安全底線。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規范產業發展秩序。
總之一句話:合法合規的“卷”沒有問題,比如卷技術、卷品質,但不合規的無序“內卷”,必須反對!
“卷”出一番新天地
市場經濟無疑需要競爭,競爭才能產生真正的王者。尤其是中國汽車工業站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節點,更是需要通過競爭來進行資源配置。李云飛對此非常感慨:“大家都可以回顧一下,自己最近這三五年的產品,跟三五年以前的產品去比,自己跟自己比,自己跟外資的、合資的同行去比 ,我們的產品確實是越卷越好。”
得益于大量社會資本對研發的投入,自主品牌汽車確實“卷”出了一定新高度。今年1—5 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25.2%,市場份額達到了61.3%,通過在新一輪技術浪潮中的大投入贏得了份額增長。
在技術層面也“卷”出了眾多亮點,比如碳化硅、800 V 平臺、NOA 智駕、空氣懸架等等,更顯眼的是今天新能源汽車的整備質量越做越大,但百公里的電耗反而有所下降,新車續航里程大于500 km 的占比非常之高,相比之前稱得上是質的飛躍。
但另一方面,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的“有形之手”。從“卷”到“內卷”的一大原因就是企業間的各自為戰、盲目投資,外加地方政府過度招商、一哄而上,還有金融機構的無序投放、遍地開花,資本市場過度逐利,推波助瀾。
這種情況正需要政府對市場競爭行為進行管理和規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此前發表文章提出,應該兼顧發展速度與質量,兼顧環境友好與資源節約,兼顧產業層面整體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過分“內卷”,“反壟斷”是維護公平競爭的重要手段,有關部門應適當關注。
談“卷”為時尚早
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認為,汽車行業的“卷”才剛剛開始,汽車行業是場“淘汰賽”,必須不惜余力地干。面對復雜的環境,認認真真把企業做好、把競爭力做好就能找到生存的根基。
行業冰河期,大家都想要活下去,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都活下去”并不現實。
比如原先的工業霸主美國,在其汽車工業大爆發階段,前前后后也誕生過數百家汽車品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淘汰、重組、收購,最后只剩下寥寥4 家車企。根據維基百科英文詞條“已倒閉美國汽車制造商列表”(“List of defunct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of the UnitedStates”)顯示,至今為止美國倒閉的車企超過了1 500 家(涵蓋商用和乘用車,包括拖拉機、高爾夫球機等生產廠商)。再反觀中國,車企因為經營不善,破產、倒閉的苗頭早已經顯現。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換句話說,歷史總是以不同形式在不斷地重演,中國車企的淘汰賽已經開始。畢竟中國市場再大,也容不下上百家車企,現在無論是自主、合資還是外資車企都共同面臨市場考驗,未來強者越強,優勝劣汰更加明顯,弱者面臨的壓力將會更大。但同時這場淘汰賽是公平的,沒有品牌、核心技術、資本的車企,都將紛紛倒下,當然這也有助于中國汽車產業的兼并重組。需要警惕的是,兼并重組要加以引導,不能讓被兼并的企業困獸猶斗,出現極端的傷人傷己狀況。
前些年,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就預測未來的中國車企僅能剩五六家,從這個尺度來看,我們“卷”的力度還不夠大,競爭的烈度還不夠強,畢竟淘汰賽剛剛起了個苗頭,現在談“卷”,還為時尚早。